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徐庶爲何會選擇歸順曹操?在那之後他的結局如何?

三國時期徐庶爲何會選擇歸順曹操?在那之後他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徐庶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典故,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對於這一典故來說,出自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曾有這樣一個情節故事,也即徐庶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爲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彼時,曹操派遣大軍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爲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爲曹操獻一謀。

三國時期徐庶爲何會選擇歸順曹操?在那之後他的結局如何?

在此基礎上,“徐庶進曹營”後與“關羽降曹”事件演化爲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當然,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情節,在《三國志》等正史中,則沒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說法。並且,諸葛亮在得知徐庶在曹魏的結局之後,還忍不住嘆息。那麼,問題來了,徐庶歸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爲何諸葛亮知道後會連連嘆息?

首先,徐庶本名福,本是寒門子弟。中平六年(189年),徐庶爲人報仇,披散着頭髮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問徐庶叫什麼名字,徐庶一句話也不說,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並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裏的人出來辨認,但都不敢說認識這個人。後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徐庶救走(之後魏國史書《魏略》中爲徐庶作傳時依舊採用了他的本名徐福)。徐庶非常感激,於是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去求學。由此,對於年輕時期的徐庶,可以稱之爲一位快意恩仇的俠士了。當然,在一番挫折之後,徐庶終於醒悟,走上了求學之路。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後,引起了曹操、袁紹、袁術等諸侯的討伐。在此基礎上,中原之地自然陷入到戰亂中了。對此,徐庶爲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因此,在《三國志》等正史中,徐庶和諸葛亮結下了比較深厚的情誼。而這,也是諸葛亮和徐庶各爲其主之後,前者依然在打探後者消息的重要原因。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在此期間,徐庶選擇投奔寄居於荊州的劉備。

三國時期徐庶爲何會選擇歸順曹操?在那之後他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值得注意的是,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對於徐庶來說,之前一直處在荊州,卻遲遲沒能獲得荊州牧劉表的賞識。所以,在漢室後裔劉備來到荊州之後,徐庶自然主動前往投奔,想要輔佐劉備成就一番事業。不過,徐庶並沒有嫉妒賢能,而是主動爲劉備推薦更多的人才。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乃是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劉備說:“你可以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於是,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與此同時,荊州牧劉表病逝,次子劉琮接領荊州。就劉琮來說,並不打算抵抗曹操,於是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彼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衆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大軍所擄,徐庶爲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因此,對於徐庶來說,並沒有跟隨劉備太長的時間,更沒有爲劉備立下什麼功勞,如果硬要說什麼功勞,應該就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渲染了徐庶來到曹營後,一言不發的情節。不過,實際上,徐庶在曹魏爲官期間,並沒有真的一言不發。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也即在曹操去世後,徐庶和司馬懿、陳羣、賈詡、王朗等大臣一樣,都勸曹丕篡漢自立。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爲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古代官名,秦朝 始置。漢朝爲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就御史大夫來說,負有勸諫皇帝,監督百官的職責。因此,就徐庶擔任的御史中丞,不僅需要經常發言,還應當爲魏文帝曹丕提出意見和建議。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連連嘆息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爲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由此,徐庶最終是在曹魏擔任一個不高不低的官職,而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諸葛亮表達了嘆息的態度。

三國時期徐庶爲何會選擇歸順曹操?在那之後他的結局如何? 第3張

最後,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在得知徐庶在曹魏的結局後,之所以忍不住連連嘆息,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諸葛亮和徐庶很早就結下了友誼,因此,從朋友的角度出發,諸葛亮自然希望徐庶能夠在曹魏功成名就。不過,就徐庶擔任的御史中丞等官職,顯然是不掌握什麼實權的文官,並且在地位上也遠遠比不上尚書令、太傅、司徒、司空等官職。基於此,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嘆息,自然有對徐庶結局的鳴不平。另一方面,徐庶在曹魏的結局,之所以是一個不高不低的官職,原因還是因爲曹魏人才濟濟,擁有太多的謀士和文臣,這讓徐庶在曹魏無法嶄露頭角。

所以,在筆者看來,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嘆息,顯然也是因爲曹魏人才太多了,這會直接影響到自己匡扶漢室的事業。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後,蜀漢元氣大傷,不僅丟失了荊州之地,也損失了大量的人才。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正式開始了北伐中原之戰。雖然諸葛亮致力於匡扶漢室這一目標,不過,因爲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巨大實力差距,導致諸葛亮最終於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也即沒能擊敗強大的曹魏。而通過徐庶在曹魏的官職,諸葛亮窺一斑而知全豹,意識到了曹魏的強大,從而忍不住連連嘆息。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