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顯在武則天死後將她葬入乾陵是爲什麼?

李顯在武則天死後將她葬入乾陵是爲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中宗李顯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705年2月20日,也就是武則天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新年到氣氛還沒散盡,突然間宮外傳出一陣嘈雜的聲音。

儘管已經生病的武則天,已經好久不怎麼處理政務了,但從由遠及近的殺喊聲中,武則天迅速明白了一件事,這是政變了。

漫長的中國歷史政變非常多,血流成河,殘忍血腥的場面多的是,但是這一次結束了武則天政變這樣有歷史意義的政變,卻進行的非常順利,死了幾個人,持續了很短時間。

宰相張柬之的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殺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迫女皇武則天退位,很多事難就難在籌劃,真正實施起來,可能也就很短的時間。

張昌宗、張易之這兩個人本來就在朝中口碑極差,兩人也都是隻知道溜鬚拍馬沒什麼真實才乾的人,面對下定決心造反的丞相來說,殺這兩個人就跟殺小雞一樣輕鬆。

跟當年李世民發動的政變一樣,最後還是面見皇帝這個步驟,談得好就談,談不好的話,帶血的刀還沒入鞘呢,到了這一步,也不怕再多殺一個。

掌控大唐45年的武則天,不管之前怎麼樣,但此時她真的就是個82歲的生病老太太,很快一切談妥,武則天退位,李顯繼位。

比李世民當年快多了,李世民從政變到登基還用了兩個月,但李顯只用了4天,從政變到登基只有4天時間,短短的4天,這大唐可就真的是變天了。

李顯在武則天死後將她葬入乾陵是爲什麼?

所有的事情都要改過來,因爲武則天改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武則天近乎是以開天闢地的態度,來對唐朝進行改造的,發明了太多的新名詞,官名,宮殿名,還有都城,這些統統都要改過來,李顯要從世人宣佈,大唐從武周,又重新回到了李唐的軌道上來。

武則天手上沾了太多李唐宗室的血,所有人都在等着一場更大的暴風雨,但奇怪的是,除了那些面子上的改動,李顯似乎並不願意繼續擴大清算的範圍。

所有人都在等一個消息,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但堅信很快就會來的消息,那就是武則天的死訊,只有這樣才能對她做一個蓋棺定論,才能讓那些從內心深入憎恨武則天的人,有一個最終的宣泄渠道。

並沒有等得太久,政變一年後,武則天的死訊,傳遍了大唐,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地盯着皇宮,想要看看這個牝雞司晨,顛倒乾坤的女皇帝到底是個什麼下場。

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武則天的葬禮辦的非常豪華,是按照太后的規格來操辦的,而且在衆人的一致反對中,武則天被葬入了乾陵,和她的丈夫李治長眠於此。

很明顯,武則天折騰了一圈,還是以李家媳婦的身份歸入了李氏皇族的家譜之中,儘管是輩分降了一輩,但死後的哀榮一點不少。

這個竊取了李家天下的武則天,不但打壓甚至殺害了大量的李唐宗室,現在居然就這麼堂而皇之地和李治合葬,這樣的結局實在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那麼李顯爲什麼要力排衆議,一定要讓武則天歸葬乾陵呢?

歸葬乾陵是武則天的遺願,李顯堅定地執行了這個意思,明明是通過政變上臺的李顯,爲什麼對武則天依然會如此尊重呢。

不要談什麼母子親情,當年武則天把李顯一家流放,甚至是殺死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可沒談過什麼母子情親,情親這東西在皇家歷來都是最稀缺的。

李顯這麼做,完全是因爲神龍政變這件事,看起來是撥亂反正,扭轉乾坤,張柬之也一直被視爲是正義的一方,但事實上李顯並不想發動政變。

武則天是登基年齡最大的皇帝,她登基爲皇帝的時候,就已經67歲了,自從登上權力頂峯的那一刻起,圍繞着接班人的問題,女皇自己,包括下面的利益相關方,已經明爭暗鬥你死我活了好久。

67歲的武則天儘管對自己很自信,但見慣了殺伐決斷和死亡的武則天,也不得不認真考慮自己繼承人的問題。

李顯在武則天死後將她葬入乾陵是爲什麼? 第2張

武則天作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那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面對繼承人問題的時候,其實可以選擇得非常少,說白了就是傳李還是傳武的問題。

傳李吧,武則天這一頓操作猛如虎,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傳給姓武的?

但是狄仁傑曾經很巧妙地說明了這個問題,祭祀的時候,都是祭拜自己的先祖,你有見過有人會祭拜自己的姑姑嗎。

古人對於死後的世界,並沒有特別清晰的說法,但死後有沒有祭祀,卻是所有人都最看重的問題,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最大最徹底的失敗,就是死後沒有人祭祀。

所以關於祭祀的問題是,是武則天不得不面對的,選擇自己的兒子接班,起碼死了之後,還有人繼位,而選擇自己的武家人,死後連個祭祀的人都沒有。

面對這樣的困境,武則天最終還是選擇了讓自己的兒子,作爲皇儲接班,但這個人選武則天可是斟酌了好久。

當時武則天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李顯,一個是李旦,武則天最終選擇了李顯,因爲李顯被他長期放逐,一直遠離朝廷核心,在朝堂之上沒有什麼根基。

更重要的是,因爲李顯長期遠離朝廷中樞,所以這些年實際上也遠離了許多是非的旋渦,尤其是對武家人也談不上神仇恨。

但李旦就不一樣了,他長期在宮中,過着謹小慎微的生活,常年處在是非的旋渦之中,是李唐宗親的代表性人物,明面上和私底下都不知道和武家人結了多少仇怨。

武則天一生雄才大略,她考慮問題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維度,她決定選擇李家人爲繼承人的時候,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來防止將來武家人遭到清算。

李顯回長安後,李武兩家經常在一起聯歡,然後還有聯姻什麼的,武則天要做的不僅是自己死後有人祭祀,還要保障武氏家族的利益。

一切原本都在武則天的計劃之中,但人到了一定歲數,就算是武則天也會生病,也難免出現皇帝到了晚年,寵信某個人的情況。

李顯在武則天死後將她葬入乾陵是爲什麼? 第3張

武則天生病之後,幾乎也見羣臣,所有的事情都有張易之張宗昌代爲傳達,羣臣都感覺到一直這樣下去,恐生變數,於是就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神龍政變。

其實這是個本來不用發生的事情,也不能說這件事是錯的,但對於李顯來說,本來已經確定好了他就是接班人,但是常年的壓抑,可能已經讓羣臣和李顯,顯得有點反應過度了。

對於李顯而言,造反也不是最後的選擇,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甚至有點拿李顯的前途來搏一個自己前途的冒險行徑。

李顯也知道自己這個皇位是母親給的,大臣們只不過是把他提前了一點點,但這裏面的風險卻非常大,最後神龍政變的5位大臣下場都不怎麼好。

既然皇位是武則天給的,李顯也沒有必要完全徹底否定武則天,畢竟是自己的母親,最終還是做出了還政於李家的決定,也算是自己主動悔改的吧。

對於李顯而言,給武則天尊榮,就是強調自己的合法性,而對於武則天而言,能夠葬入乾陵,也確保了自己死後不會被挖墳鞭屍之類的,因爲那可是皇帝的陵寢,沒人敢動,也給了自己永久的一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