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韋思謙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錄其文一篇

韋思謙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錄其文一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韋思謙(611年—689年10月16日 ),本名仁約,字思謙,河南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因名字讀音與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yuè ),所以用字不用名。 爵封博昌縣開國男,以太中大夫的官職告老還鄉,去世時追贈爲幽州都督。與其子韋承慶、韋嗣立父子三人皆至宰相,盡心輔佐皇帝,爲時人稱讚。

韋思謙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錄其文一篇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韋思謙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遷,客居襄陽(今湖北襄陽),後又遷徙到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 八歲時母親去世,因孝順而出名。 考中進士後,多次升任後做到了應城令,一年後參加選考。 韋思謙在任上,因爲政績考覈爲末等,依照過去的制度,這類情況大多不能晉升。吏部尚書高季輔卻提拔他做監察御史,因此出名。 他曾經對人說:“御史走出國都,如果不能動搖一方,震懾州縣,就是失職。”

唐高宗時期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十月,中書令褚遂良低價購買中書省翻譯官的田地,大理少卿張睿冊認爲其無罪。韋思謙上書彈劾此事,降褚遂良爲同州刺史、張睿冊爲循州刺史。 等到褚遂良官復中書令,韋思謙被降職爲清水縣令。 左肅機皇甫公義任檢校沛王府長史,提拔韋思謙任同府倉曹,後多次升遷,任右司郎中

公元682年(永淳元年),歷任尚書左丞、御史大夫。 唐高宗認爲他很有才能,每次召他進宮談話,即時十分疲憊,也要身子靠着殿前的欄杆,說上好幾個時辰才結束。案情不明、證據不充分、一時難於判決的案件,繁雜的事務,每次都要他參與裁決。 當時武候將軍田仁會與侍御史張仁禕有矛盾,捏造罪名誣陷張仁禕。高宗在朝堂上詢問張仁禕,張仁禕十分害怕,回答的語無倫次。韋思謙上前說:"臣與張仁禕曾是同僚,相當瞭解這件事的緣由。張仁禕爲人懦弱而不能爲自己申辯。如果田仁會迷惑聖上的視聽,使張仁禕不正常地獲罪,那就是爲臣事君不盡心了。請讓二人爲此事對證。”他言辭流利,含義鮮明暢達,高宗非常贊同。

韋思謙在御史臺任職,每次見到王公,從不行跪拜禮。有人勸他 ,他回答說:“雕、鶚、鷹、鸇,怎能與衆禽爲伴?爲何要行跪拜禮來親近他們?況且身爲諫官,本來就應獨立。”他剛任左丞時,上奏說:“陛下爲各部門選擇人才,沒有合適的人選就空缺不授。現在您不吝惜好的錦緞,讓我來裁製它(言下的意思就是把好的職位拿給他充任),這是陛下知臣之深,也是臣盡命以報的時候。”他在任上整頓制訂法綱,朝廷肅然。

武后攝政時期

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駕崩,太子李哲繼位爲唐中宗,武則天以太后攝政,掌握實權。

684年(嗣聖元年),中宗意圖獨立執政,武后將他廢黜,改立皇弟豫王李旦爲唐睿宗,進一步掌握權柄。九月,武后侄武承嗣、武三思屢勸武后尋事誅殺皇室近支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以絕宗室之望,韋思謙和中書侍郎劉禕之都因害怕,唯唯諾諾不說話,只有中書令裴炎堅持力爭以爲不可。 後轉任宗正卿,恰逢改換官名,改任司屬卿。 武則天又分別設置左右肅政臺,任命韋思謙爲右肅政大夫。大夫過去和御史行對等之禮,惟獨韋思謙坐着接受對方的拜見。有人爲此提出意見,韋思謙說:“朝廷班列,本有等級差別,爲何無原則地行事呢?”

公元685年(垂拱元年),賜爵博昌縣男,升任鳳閣鸞臺三品。二年,接替蘇良嗣任納言。

公元687年(垂拱三年),上表告老請求辭官,武則天答應了,加授太中大夫。

公元689年(永昌元年),死於家中,追贈幽州都督。

唐德宗年間,韋思謙得以續圖凌煙閣。

韋思謙簡介:唐朝衆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錄其文一篇 第2張

主要成就

韋思謙做監察御史時,指出巡視就是要發揮震懾作用,對發現的問題,包括官員的問題,要把握節奏,分清輕重緩急,但都要糾正處置,件件都要有着落。 如果所到之處不動搖山嶽,震懾到其他的州縣,那便是失職。 時任宰相的褚遂良違法低價強買土地,連大理寺少卿張睿冊都包庇縱容他。而韋思謙卻並未退縮,他作《劾張睿冊迴護褚遂良斷判不當奏》上書高宗,指出褚遂良不上報國家,私定低價,買賣土地,張睿冊附下罔上,包庇縱容犯罪。使得褚、張二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爲維護法律的公正,國家的秩序作出了貢獻。

任職御史臺,韋思謙指出身爲諫官,本來就應獨立,不應做阿諛奉承上級的事,任肅政大夫時,惟獨韋思謙坐着接受御史的拜見,韋思謙認爲,朝廷班列,本有等級差別,不能無原則地行事,他在任上整頓制訂法綱,朝廷上下的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他亦長於裁決案件,高宗遇到案情不明、證據不充分、一時難於判決的案件,每次都要他參與裁決。如田仁會誣陷張仁禕案等,他都能對案件進行合理的分析。他的剛正使其深受高宗信任,每次說上好幾個時辰才結束。 作爲高宗開創永徽之治不可或缺的一環,爲後世爲官者作出了表率。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舊唐書》:“韋思謙始以州縣,奮於煙霄,持綱不避於權豪,報國能忘於妻子。自強不息,剛毅近仁,信有之矣!高季輔、皇甫公義,可謂知人矣!且福善餘慶,不謂無徵,二子構堂,俱列相輔,文皆經濟,政盡明能。加以承慶方危,染翰而曾非恐悚;嗣立見用,襲封而罔墜逍遙。無忝父風,寧慚祖德,諡溫諡孝,何愧易名?”

《舊唐書》:“善人君子,懷忠秉正。盡富文章,鹹推諫諍。豈愧明廷,無慚重柄。子子孫孫,演承餘慶。”

歷代評價

高季輔:自居選部,今始得此一人,豈以小疵而棄大德。

皇甫公義:公豈池中之物,屈公爲數旬之客,以望此府耳。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一篇:《劾張睿冊迴護褚遂良斷判不當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