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朝和韓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韓信放棄官職爵位,成爲一介平民,最後能不能最終逃過一死?

韓信如果放棄官職爵位,他的結局,會怎樣?

會與呂后,以及劉邦的性格有關嗎?

那麼,呂后,劉邦,都是什麼樣的人?

01

呂后剛開始出現在我們眼前時,一副賢妻良母的模樣。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劉邦的家境其實相當不壞,當然那得看跟誰比。

跟項羽一比,那就連渣渣都不是了,跟平頭百姓們比,劉家的日子過得,還是寬裕的。

理由就是,劉邦老爹劉太公是個特別有想法的人,幾個兒子因材施教,各自都賦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劉邦少年時遊俠江湖,尋信陵君而不得,轉拜張耳門下,由此奠定了他的人脈基礎,至少混了個臉熟。

劉邦的四弟劉交,喜好讀書,聰慧博學,年少時就四鄉知名,後來拜在荀子的弟子門下,系統學習。

遊俠,遊學,還都是拜在響噹噹的大人物門下,這得花多少錢?

好比說,你一個鄉下少年,拜在蘇東坡門下做私傳弟子,咱們不說那些學費啥的,就光是與此相關的人情往來,衣物,交通上的支出,恐怕就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起的。

蘇東坡來往的都是什麼人,你作爲私傳弟子,好意思太寒酸嗎?

幾套應季的高級衣物得準備吧,出門車馬得有吧,還有住房,僕人等等,得,放到現在,就算節儉點,這一下子也就是十幾萬下去了,連個泡都不泛。

劉邦自己家裏搞成那個鬼樣子,跟劉邦自己成親分家後,揮金如土,毫無節制的性子一如既往有關。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2張

呂后的性子,從後來看,是個特別有主見的,按我們這土話說,是個特別“霸家”的女人,要說她此時一絲怨言都沒有,只怕很難說得過去。

但是史書就是沒有記載,我們能看到的,就是此時的呂雉,奉老養小,勤儉操持,估計還從孃家“坑”了不少,獨自維繫家庭的努力程度,很難不讓人感動。

提起這,我又覺得特別理解寫史的人,無論呂雉此時是否有過怨言,她做到了這一切,已經足夠了。

後來劉邦亡命芒碭山,呂雉依然不離不棄,以一女流之身,不懼艱險,多次前往,帶去情報和衣食,爲劉邦續命。

那個時代,長途旅行是多大的風險,我想大家都瞭解,何況呂雉一個女流之身。

安享這一切的劉邦,有沒有想過呂雉是怎麼一次又一次地捱過來的。

那個年代,離婚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何況呂雉本就出身富戶,孃家比劉家要有錢得多。

呂雉之所以做到了這一切,要說沒有對劉邦的愛,沒有真情,提起這恐怕各位看官也都不信。

那麼,在經歷了以上這一切,又在項羽楚軍的大牢裏,度過兩年五個月的,生死不定,經歷一個女人會在大牢裏經歷的一切的時光,在終於重見天日,獲得生機,攜老牽小,出現劉邦面前時,是怎樣的一副光景?

是喜出望外,相擁而泣?是感激涕零,深揖拜之?

當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呂雉,見到劉邦時,她迎來的,是劉邦的無情,冷漠,是戚夫人華貴衣物裝飾下的輕蔑,譏笑。

有誰瞭解,兩年五個月的時間,把一個上有老下有小,大小十幾口人的家庭,完整的帶出大牢,一個人都不少的呂雉,究竟經歷了什麼,付出了什麼?她需要多少的堅持,努力與勇氣?

誰在乎過?誰又感激過?

或者,誰理解過?

如果說,這一刻的呂雉,還多少有些麻木,還多少有點面對新身份的茫然,不知所措,那麼,此後不斷傳來的,戚夫人恃寵而驕,哭鬧要求更換太子的消息,終於讓她覺醒了。

於是,一個毫無感情的政治機器,呂后,誕生了。

從此,每一天都是戰爭,她在之處,即是戰場。

她不僅是爲自己,她更是爲自己的家庭,爲自己的兒子而戰。

爲此,誰擋路,就幹掉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劉邦本人,也不例外。

02

呂后幹掉韓信,爲兒子繼位的將來,掃除最大威脅時,劉邦的反應,意味深長。

“帝且喜且憐之”,司馬遷史記描畫傳神,極爲精到。

說人話就是,劉邦瞭解韓信死後,痛並快樂着。

我們瞭解,如此強烈而矛盾的兩種情緒,如果同時作用於一個人時,那一定就是真愛了。

劉邦的真愛,會是韓信?

是的,如假包換。

劉邦的高光時刻,不過十幾年時間,他的前半生,不,是大半生,是痛苦而糾結的。

所謂落拓不羈,所謂輕佻浮浪,那都是他故意做作出來的表象。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3張

他越是表現得快樂開心不在乎,我們就越會了解,那些真正能讓他快樂開心的,無法觸及的痛苦。

成家立業過日子,從來就不是劉邦的追求,這些他完全不在乎,他要的是什麼?

是仗劍四方,名動江湖,八方豪客慕名追隨,見得劉邦之面,納頭就拜,起身就喊哥哥那種快意恩仇的日子。

當然,若是順便成就一番富貴,也當笑納,“大丈夫當如是”。

生不逢時,人生之大悲哀,大痛苦,莫過於此。

劉邦有謀略,有決斷,有原則。

蕭何,曹參等兢兢業業,小心維持的官職,對劉邦而言,談笑之間,輕鬆搞定。

穿行於沛縣黑白兩道,劉邦揮灑自如,行雲流水一般,連呂太公的閱歷,都吃不透,看不到這個人的上限在何處。

後來的斬白蛇大忽悠,就更是體現了劉邦對自身處境的清醒與謀略。

亡命芒碭山,是決斷,不讓家鄉人無謂遠戍赴死,是他的原則。

如果沒有秦末大亂的及時到來,劉邦此後會怎樣,我們很難知曉。

然而,劉邦這個人的志向有多遠大,他的才華有多驚心動魄,以及他究竟爲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有人能夠了解嗎?

包括蕭何,曹參,夏侯嬰,樊噲等等,有人能夠理解劉邦爲此付出的一切嗎?

沒有,一個都沒有!

甚至,後來的張良,項羽,真的理解劉邦嗎?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4張

跟自己一同出身草莽的,不理解他,出身富貴的張良,項羽們,就更不理解了。

劉邦“好辱大人”,對交往的各諸侯貴族,還有儒生們,輕慢無禮。

除了個性使然,除了對一切等級,禮節的蔑視,他劉邦一個暴發的草莽,不這麼做,難道等着被人笑他是土包子?

也許別人可以,但他劉邦,不能忍,寧願被人罵,好過被人輕視,被人譏笑。

所有這一切,沒有人理解。

直到,韓信的出現。

同樣的出身草莽,同樣的驚才絕豔,同樣的心懷天下,壯志豪情,又是同樣的被人譏嘲不務正業,在困頓日常中消磨,不甘,兩人只要打個照面,一對眼神,無需多言,盡在不言中。

萬丈紅塵,茫茫人海,是什麼樣的神蹟,需要安排出多少的因果轉折,才能在這亂世之中,讓這般相像的兩個人相見。

爲什麼,直到相見,纔會瞭解,彷彿用了一生的力氣,只在等你到來。

什麼叫一相見成萬古愁,什麼叫一轉身則雲海散。

時空縱橫,我們能想象出,幾百年後,三顧茅廬,君臣相見時,諸葛亮眼神裏的光彩嗎?

夢想的人,身上都是有光的,只有他們的同類,能彼此看得到。

如果這都不算愛,那還有什麼,會讓我們期待?

愛,有很多種,而一個人愛的能力,是有限的,這裏多了,那裏就會少。

與劉備,諸葛亮的純粹赤誠,貫徹始終不同,完成統一大業的劉邦,韓信,都變了。

對於劉邦來說,本來韓信沒問題,就算他曾經在受拜齊王時,背叛過自己,他也堅信自己能收拾得了他,嗯,其實也不大信了,那不已經讓他當個富貴閒人,不問軍權了嗎。

問題在於,韓信年紀比他小了二十多,年輕得不像話。

他劉邦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偏生太子又生性軟弱,一旦自己過世,能指望誰制住韓信?

他太瞭解韓信了,那就是年輕二十多歲的他自己。

無論政治,軍事影響力,劉邦一旦去世,沒有人能扛得住韓信,甚至連有勇氣與他一戰的人,都找不出。

大漢,與韓信,孰輕孰重,難道就任由自己的夢想戛然而止,難道任由此後的天下,再執刀兵,烽火離亂?

爲什麼,到最後,夢想與情感,總是要背道而馳,相知相成而爲陌路敵仇呢?

愛,終究是有限的,這裏多了,那裏就會少。

當夢想越來越大時,最終會吞噬掉你的一切。

於劉邦如此,於韓信,也是一樣。

知遇之恩,劉邦活着當然算數,這是韓信的原則,底線,可要是劉邦死了呢?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5張

韓信可不是什麼天真小可愛,無論受拜齊王,還是楚王,他都能迅速掃除敵對,穩定地方,政務,軍務,同樣都是一流,超一流,至於他的謀略,決斷能力,那也不用說了,“兵仙”的名頭,自古就他獨一個。

楚漢爭霸之後,他受拜楚王,成建制收編原屬項羽的楚軍。

以楚軍的底子,加上韓信超強的練兵,統合能力,很快就搞成了天下知名的強兵,至於劉邦都自忖不如的程度。

連原屬楚軍的高級軍官鍾離昧,他也照收不誤,還特地派兵保護,他想幹什麼?

不想幹什麼,待天下有變而已。

他韓信四十歲都不到,他等得起。

03

韓信成爲平民,能不能逃過一死?

被免去楚王,成爲淮陰侯,圈禁在大漢京城,手中沒有一兵一卒的韓信,跟一介平民有何差別?

然而只要劉邦一死,還是那句話,誰能擋得住他?

嘗過了權力的滋味,現在又想讓他放棄?

何況,韓信自問足夠對得起劉邦,之後的事嘛,各安天命吧。

大不了,把劉邦當年的路,換個起跑點,再走一遍就是。

韓信這樣的人,生來就要是做不得了的大事的,項羽,劉邦也一樣。

遭逢亂世,他們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若是生於太平之世,大致這世上無非多了幾個大而無當,誇誇其談的人罷了。

於此,他們的幸運,卻正是大多數人的不幸所造就。

換句話說,他們的困頓,不甘,痛苦糾結不得志,卻正是普羅大衆們的幸運。

秦末大亂,楚漢相爭,短短八年,天下人口何止減半,戰爭的暴烈程度以至於此。

秦末再不好,能比這更壞嗎?

何況,諸侯貴族,地主豪強們的戰爭,跟普羅大衆有關係嗎?

筆墨至此,我竟也有些茫然,不知自己情緒該投向何處。

夢想與情感的交錯,虧得在下只是小小微塵,所謂茫然,不過是費了一根菸,二兩酒,不必經歷如劉邦一般的靈魂煉獄,在自我的撕裂裏輾轉掙扎。

韓信等得起,劉邦卻沒有時間了。

當年齊地稱王,影響燕趙代三國,面對項羽三分天下的誘惑時,一度進退失據的韓信,終究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線。

而圈禁淮陰侯的劉邦,何嘗沒有進退失據,何嘗不想守住底線?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6張

做一個閒散的富家翁,不香嗎,即便是跪着?

不必去派人打探什麼,只需捫心自問,劉邦就對韓信此時的痛苦,感同身受,他們本就是一路人

如此,纔會出現極其矛盾的,痛並快樂着,纔會有,“帝且喜且憐之”。

如果呂后沒有進化爲政治機器,韓信依然活不成。

劉邦會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了結韓信,正如他對樊噲下的誅殺令。

既然相知相成,何妨伴我終老,對你好,對我好,對天下芸芸衆生,也好。

唉……

退一萬步說,即便韓信沒有所謂的政治野心,從始至終表現得溫良恭儉讓,他能逃過一死嗎?

不能!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7張

對於超級政治機器,呂后來說,兒子,家庭,是她的一切,是她生命,戰鬥的意義所在。

她必須趕在劉邦過世之前,消除一切能威脅到這一點的隱患,保證兒子的順利繼位。

威脅張良,脅迫蕭何,誅殺異姓王,她無所不用其極,爲的只是,安全感。

那兩年五個月暗無天日的時光,那楚軍死牢裏潮溼腐臭的氣息,丈夫劉邦的冷漠,身遭無處不在的譏笑,敵意,時時刻刻都纏繞着她。

她曾以莫大的堅忍與勇氣,支撐起一個家庭的所有,又帶領他們走出絕望,然而這一切,可曾換來一絲絲的暖意?

冰冷,徹骨的冰冷縈繞不去,這個世界對她如此殘酷,如同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她太缺乏安全感了。

即便已然如此,還有人試圖挑戰她的底線。

那些諸侯們各自心懷鬼胎,不過爭一時利益長短,呂后爭的是什麼?

她爭的是命,兒子,家庭就是她的命,誰敢動一下念頭,她就要跟你玩命。

情感的付出破滅之後,呂后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如同一隻渴血的怪獸,永無止境。

重要的,不是你想不想造反,而是你有沒有能力造反,有沒有成爲隱患的可能性。

爲此,我們看到,在最後一個有能力的諸侯王,英布被誅殺後,劉邦就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死了。

是不是很巧,是不是太巧了?

且不說,彭越,英布被誅殺的鬼使神差,就是那代王陳豨,燕王盧綰,他們的所謂造反,又有多少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存在?

他們究竟是造反,還是被逼造反?

陳平的違背誅殺令,放過樊噲,以及劉邦決定寬恕發小盧綰,卻又陰差陽錯,提前病逝,錯過了兄弟兩人再見面的機會,逼得盧綰只能再次攜家帶口,逃亡匈奴。

凡此種種,是不是太巧了?

爲什麼所有這些,利益的最大獲得者,都是呂后呢?

無論如何表現,最終的結果都是,韓信死定了。

韓信當初如果辭官回鄉的話 韓信最後還會被殺嗎 第8張

小結:江山如畫。

劉邦,韓信,呂后,乃至項羽,這些中華歷史中,個性鮮明,辨識度極高的人物,集中涌現在楚漢爭霸,大漢初建的那段短暫的時光中,一代又一代地,成爲滋養我們這個文明的文化符號。

他們之間的恩怨糾葛,愛恨情仇,與權謀爭鬥,家國情懷又錯綜交織在一起,難分彼此,誰對,誰錯,誰能說得清?

或許,這些都不重要,他們來過,他們努力地愛過,也恨過,他們有幸趕上了自己的時代,爲自己的夢想奮力拼搏過,他們活得那樣純粹,精彩,他們都在史書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跡。

他們,活在千百年來,每一個時代的街頭巷尾,他們活在我們的心裏,活在這片土地的每一個田間地頭,舞臺酒桌,並將與我們這個文明共存亡。

這一切,還不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