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五代後周將領趙暉簡介:樑晉爭霸時,參與大小戰役一百餘場

五代後周將領趙暉簡介:樑晉爭霸時,參與大小戰役一百餘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周(951年—960年),中國五代時期中原最後一個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共歷三帝,享國十年。後周顯德七年(960年),禁軍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後周滅亡。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趙暉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暉(889年—955年),字重光,澶州(今河南濮陽)人。五代時期將領。官至太子太師,封秦國公。卒年六十七,冊贈尚書令。

五代後周將領趙暉簡介:樑晉爭霸時,參與大小戰役一百餘場

人物生平

趙暉弱冠時因驍勇果敢而應募入伍,最初爲晉王李存勖(後唐莊宗)的帳前親兵。樑晉爭霸期間,趙暉參與大小戰役一百餘場,累功至馬直軍使。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趙暉隨魏王李繼岌西征。十一月,滅亡前蜀。蜀地平定後,趙暉率所部留駐南方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同光四年(926年),後唐明宗李嗣源徵回趙暉,授其爲禁軍指揮使。

清泰三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建立後晉政權,旋即攻入洛陽,統一中原地區。趙暉自後唐轉仕後晉,仍執掌衛兵,曾隨大將馬全節包圍安陸,輔佐杜重威在宗城作戰,多有戰功,被改拜爲奉國軍指揮使。

後晉出帝石重貴在位末期,趙暉領所部屯駐於陝州。

天福十一年(946年)末,遼國攻入開封(今河南開封),滅後晉。同時,遼軍又派大將劉願爲保義節度副使,佔領陝州,燒殺搶掠,濫行暴虐,百姓不堪其苦。奉國軍都頭王晏與趙暉、奉國軍都頭侯章等商量說:“如今胡虜(指遼國)亂華,天下動盪,這正是我們奮發成就大業的時候。聽說太原劉公(即後漢高祖劉知遠,時任河東節度使)有威德,很受民衆擁戴。如果我們殺掉劉願,舉陝城投靠劉公,爲天下人反契丹開個好頭,那麼取功名富貴也就易如反掌了。”趙暉等覺得有理。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王晏率領幾個敢死軍士深夜入牙城,直奔府衙,斬殺劉願及遼國所派監軍,將劉願的首級懸掛於府門上。起事後,衆人公推趙暉爲節度留後,推侯章爲本城副指揮使、內外巡檢使兼都虞侯,又派王晏的兒子王漢倫奉表前往太原,歸順劉知遠。遼國聞知劉願已死,曾授趙暉爲陝州兵馬留後,侯章爲陝州馬步軍都指揮使、王晏爲副都指揮使,但趙暉等拒不受命。

當時,劉知遠已建立後漢政權,但卻威名未振。見趙暉等首先投效,十分高興,當即授趙暉爲保義軍節度使、陝虢等州觀察處置等使,侯章爲鎮國軍節度使,王晏爲絳州防禦使。劉知遠前往開封府時,途徑陝州,趙暉身着戎服,在路旁覲見。旋即被加授爲檢校太尉。

五代後周將領趙暉簡介:樑晉爭霸時,參與大小戰役一百餘場 第2張

乾祐元年(948年),趙暉被改授爲鳳翔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爲使相。而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聯合河中、永興二鎮反叛,不肯離任,朝廷當即命趙暉爲西南面行營都部署,統兵討伐。王景崇之叛,不僅聯結二鎮,還引誘後蜀兵出大散關,使得平叛形勢嚴峻。趙暉領兵數千,屢戰獲勝,築塹包圍鳳翔府。他多次派人向王景崇挑戰,均未成功,於是暗中派一千餘士兵在鳳翔城南的一個房舍披甲執械,舉起後蜀的旗幟,循南山向下行動,令諸軍詐稱“川軍(後蜀軍)已至”。不久後,西南方向塵土飛揚。城中叛軍信以爲真,果真派數千人潰圍出城,以接應後蜀軍。趙暉早已設下埋伏,待到叛軍抵達後,即刻命伏兵出擊,將其全殲。自此以後,王景崇不敢再派兵出城。

乾祐二年(949年)春,鳳翔之叛平定,趙暉因功被加爲檢校太保兼侍中。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後周太祖郭威加趙暉兼中書令職。

廣順三年(953年)春,趙暉拜章請求入朝覲見,郭威下詔同意。趙暉入朝後,被改授爲歸德軍節度使。

顯德元年(954年),趙暉離職入朝,因病告老,獲准以太子太師職致仕,並進爵爲秦國公。

顯德二年(955年),趙暉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七歲。後周世宗柴榮追贈他爲尚書令。

人物評價

薛居正:昔晉之季也,敵騎長驅,中原無主,漢祖雖思拯溺,未果圖南。趙暉首變陝郊,同扶義舉,漢之興也,暉有力焉,命以作藩,斯無愧矣。 (《舊五代史》)

史料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五(周書)·列傳五》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