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才華橫溢的楊惲究竟爲什麼被腰斬?

才華橫溢的楊惲究竟爲什麼被腰斬?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才華橫溢的楊惲究竟爲什麼被腰斬?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楊惲有一定才華,但是才子談不上。楊惲選官上位,當初靠的是他的哥哥楊忠,後來靠告發霍氏謀反。楊惲爲人不吝惜錢財、廣散錢財於宗族,這個和仗義疏財是有區別的,楊惲散財在家族之內,和別人和百姓沒有關係。楊惲爲官沒有原則,只要對自己有利,可以落井下石。楊惲做事尖酸刻薄、好窺探他人隱私,不惜出賣別人的利益,甚至羅列罪名告發他人。楊惲好做無病呻吟、而無具體策略和策論,專一誹謗皇帝和大臣。楊惲最終失去官心,大家一起將楊惲鎮壓。

才華橫溢的楊惲究竟爲什麼被腰斬?

楊惲祖上是漢赤泉侯楊喜,垓下之戰時爲郎中騎(騎兵營長),楊喜與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共斬項羽並分屍,皆賜爵爲列侯。楊惲的父親爲楊敞,官至丞相。傳言說,楊惲有才,楊忠推薦爲郎中。重臣霍光主持朝政多年,廢昌邑王劉賀,霍光輔政漢昭帝之時,楊敞是霍光的得力助手。楊敞爲人膽小謹慎,楊惲和其父性格峻異,楊惲爲人高調,不惜出賣他人,說話也沒有把門的,隨意的辱罵皇帝和朝臣。

要講楊惲必須簡介司馬遷,司馬遷爲人三觀不正,爲小義但不講大節。李陵家和司馬遷家是世交,李陵兵敗投降叛變匈奴,爲匈奴練兵且狙擊漢軍。前98年,漢武帝探聽到李陵的確切位置,派出兩路漢軍攻匈奴,想搶回李陵。兩路漢軍以失敗告終,公孫敖和漢軍數千將士上書“李陵率匈奴截殺漢軍”,審訊匈奴戰俘也得到了李陵訓練匈奴截殺漢軍的口供,於是,漢武帝廷議李陵之罪。滿朝文武皆曰李陵可殺,司馬遷徇私枉法替叛徒漢奸李陵脫罪,被漢武帝宮。

才華橫溢的楊惲究竟爲什麼被腰斬? 第2張

原來,司馬遷爲漢朝的太史令,年薪600石粟米。被宮後的司馬遷,不再擔任太史令,漢武帝任命爲中書令(祕書長),行走於宮廷內外。司馬遷被宮前寫好了一半《太史公書》,被宮後繼續私自撰寫《太史公書》。司馬遷從此人生變態、三觀不正,開始在後半部《太史公書》中,大肆抹黑誹謗和漢武帝有關的人,抹黑漢高祖劉邦、漢景帝、漢武帝、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等等;由於司馬遷是人生的失敗者,司馬遷大肆吹捧拔高歷史失敗者,大肆拔高吹捧項羽、韓信、李廣、李陵等人。

司馬遷成書《太史公書》,手法類似春秋筆法,其所謂“揚善抑惡”。那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標準是什麼呢?史家的職業道德是如實記載歷史事件,不以自己的好惡確定善惡標準,善惡自有歷史和後人評說。《春秋》則以儒家思想作爲標準,司馬遷《太史公書》則以司馬遷個人思想作爲標準,司馬遷被宮私自撰寫歷史,完全以變態的司馬遷思想作爲標準,勢必造成相關歷史人物、事件失真。司馬遷成書,漢武帝要來《太史公書》察看,《太史公書》嚴重失實,司馬遷交有司查辦並處死。

《西京雜記》:“太史公序事如古《春秋》法,司馬氏本古周史佚後也。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之過,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下遷蠶室。有怨言,下獄死。宣帝以其官爲令,行太史公文書事而已,不復用其子孫。”

司馬遷作誹謗之書《太史公書》,自知不得善終,《太史公書》也不可能通過審查,就抄寫備份了《太史公書》。司馬遷寫成後在《報任安書》中提到:“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名山指的就是華山,通邑大都當然是長安,一份藏在楊惲的家鄉華山腳下,一份就在長安。漢朝把《史記》定爲禁書誹謗之書,但是並沒有大搞文字獄,楊惲也沒有因爲私自傳播《史記》而殺頭,這就是漢朝吸取秦朝“焚書坑儒”的豁達,《史記》才得於流傳下來,否則,漢朝要焚燬《史記》是很容易的事情。

【楊惲其人其事,誹謗朝廷辱罵大臣。】

楊惲本無什麼大才,他的哥哥楊忠在朝爲官,依靠哥哥的勢力按照漢朝“世家任命制度”,楊惲被任命爲郎官(相當於今天的科級幹部),後來補缺爲宮廷常侍騎將。楊惲最先看到司馬遷的《史記》,對《春秋》也很熟悉,大家都認爲他有才能而得到誇獎。楊惲喜歡交接年輕俊朗的儒生,名聲在朝廷內外很顯赫,因此被提拔爲左曹(司局級幹部)。霍氏要謀反的時候,楊惲聽說了這個消息,通過侍中金安稟告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霍氏服罪被誅後,楊惲等五人因爲舉報有功賜封爵位,楊惲受封爲平通侯,遷升爲中郎將。

楊惲在朝中做官,還是能夠廉潔奉公的,郎官們都稱讚他公平。但是,楊惲性格有巨大的缺陷,楊惲爲人好大喜功,總是喜歡炫耀自己的德性和能力,爲人非常的尖酸刻薄,喜歡探聽揭發別人的隱私,同事中有人違逆自己的意願,楊惲一定會挾私報復加害於他人,楊惲總喜歡仰仗家族勢力和自己的能力欺壓他人,因此楊惲在朝廷中得罪了很多人。戴長樂以前是漢宣帝的民間朋友,漢宣帝即位後,擢升他爲太僕親信,楊惲長期和戴長樂不和。

戴長樂也是一個喜歡炫耀的人,一次,戴長樂演練宗廟祭祀禮儀時,代理執行漢宣帝的角色。演練結束以後,戴長樂回來對掾史說:“我面見皇帝並接受詔令,代替皇帝演習禮儀,諸侯都給我駕車,哈哈!”有人上書告發戴長樂言語不當,皇帝把此事交給廷尉審理。戴長樂懷疑是楊惲指使人乾的,根據楊惲的性格爲人,揭發戴長樂完全是有可能的,戴長樂因此也上書揭發舉報楊惲的罪行

第一件事情:高昌侯董忠駕車直奔北掖門,楊惲對富平侯張延壽說:“聽說,以前有人駕車狂奔撞到殿門上,門栓給撞斷了,馬也撞死了,接着漢昭帝就駕崩了。現在又出現這樣的事情,這是天意呀,不是人爲的呀!

第二件事情:左馮翊韓延壽有罪下獄,楊惲上書爲韓延壽伸冤。郎中丘常對楊惲說:“聽說你替韓延壽伸冤,能把他救下來嗎?”楊惲回答說:“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呀!正直的人連自己都不一定能保全,我尚且都不能自保。就好像,老鼠嘴裏銜着東西,因爲比老鼠洞大,老鼠怎麼也進不了洞。”

第三件事情:中書謁者令宣把匈奴單于的書信翻譯成漢語,拿給將軍們和朝中2000石的官員看。楊惲說:“匈奴單于得到皇帝賞賜的美味佳餚,卻說是腐臭難聞的東西,單于不來朝見皇帝,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嗎?”

第四件事情:楊惲曾經登上宮廷西閣,觀看壁畫上的人物,指着夏桀、商紂的畫像對樂昌侯說:“天子路過這裏,一一詢問桀紂的罪過,這些都是反面的老師呀!”壁畫上的人物還有堯、舜、禹、商湯,楊惲不去歌頌這些正面帝王,偏偏要指認桀、紂無道之君。

第五件事情:楊惲從投降的匈奴人那裏,聽說單于被殺掉了,楊雲說:“攤上這樣的無道之君,大臣們替他謀劃他就是不用,且要自取滅亡。就像秦朝一樣,任用奸臣小人,誅殺忠臣良將,很快的滅亡了。假如,秦朝能親近賢明正直的大臣,恐怕秦朝就能延續到現在了。古代和現在的暴君都是一丘之貉。”楊惲妄自引用亡國的事例,誹謗當今朝廷皇帝,沒有做人臣的禮節。

第六件事情:楊惲還對我戴長樂說過:“正月以來,天氣陰沉,久不下雨,這是《春秋》中記載的,夏侯勝規勸昌邑王時說過。天子必定到不了河東后土祠祭祀了。”楊惲拿皇上開玩笑,這是大逆不道違揹人臣倫理呀!

【楊惲告發他人到被他人反告,執迷不悟被腰斬於市。】

戴長樂告發,楊惲之事交由廷尉審理,廷尉一一召見了證人,證人證言全部屬實。楊惲就是不認罪,招來戶將“尊”,想要和富平侯張延壽等人串供,楊惲讓戶將“尊”告訴張延壽:“太僕戴長樂一定還有死罪的事情,他是活不長的!”戶將“尊”說:“我和富平侯是親家,知道這個話的只有三個人,你要讓富平侯做僞證,就和戴長樂的話不想符合,這樣能行嗎?”楊惲拿刀要砍戶將“尊”,“富平侯要是證實戴長樂的話,我就犯了滅族之罪,不要泄露我說的話,不要讓戴長樂知道,他要害死我呀!”

廷尉和朝廷證實了楊惲的罪責,上書皇上曰原文:“參與政事決策,不竭盡忠心,盡臣子道義,反而妄自怨恨,妖言惡毒,大逆不道,請求逮捕懲處。”漢宣帝不忍心殺楊惲,就免去楊惲、戴長樂的官職爵位,都降爲庶人百姓。楊惲失去官爵之後,用繼承父親後母的遺產,在家治產業蓋房子,生活的好不瀟灑。一年多後,楊惲的朋友安定太守西河人孫會宗,是個足智多謀的人,給楊惲寫信說:“罷官免爵之人,生活一定要低調,裝出可憐的樣子,不要高調的置產業起高樓,不要高調地結交八方之友,這樣會讓人抓住把柄的。”

楊惲從小受司馬遷的影響太大,中司馬遷的流毒太深,對此不以爲然,依然我行我素,不但不收斂自己的行爲,對朝廷和皇帝的怨憤更大了,楊惲仿照司馬遷《報任安書》,洋洋灑灑寫的《報孫會宗書》,信中誹謗朝廷皇帝,辱罵朝中大臣,皇帝不是好皇帝,大臣不是好大臣,似乎只有楊惲一人是國家棟梁,朝廷和皇帝一旦離開楊惲,漢朝的天就要塌了,而楊惲離開朝廷皇帝,依然是悠然自得,等等、等等。

楊惲的侄兒子楊譚,擔任典屬國,對楊惲說:“西河太守建平侯杜延年,獲罪被貶官出京,現在又被徵調爲御史大夫。你的罪很輕,又有功以後會重新啓用的。”楊惲說:“有功有什麼用?當今天子不值得替他出力賣命。”楊譚隨口附和說:“是呀,蓋司隸、韓馮翊都是兢兢業業的官員,還不是因爲出事了被殺了嗎?”當時正值發生日食,芻馬尉佐成上書告發楊惲:“驕傲奢侈,不思悔改,詛咒朝廷,天怒人怨。”

漢宣帝把奏章下發到廷尉,要求廷尉查辦,廷尉審訊,找到了《報孫會宗書》,漢宣帝看了以後非常反感,真的沒有見過楊惲這樣薄情寡義的人。三年前,楊惲罪證確鑿,孤家憐惜楊惲有才有功,免除死罪削奪官爵,讓楊惲在家好好反省。楊惲非但不反省,反而更加的肆無忌憚,一再的出格大逆不道。廷尉判處楊惲“大逆不道”,腰斬於市,妻子兒女發配酒泉郡。楊惲之死,警示世人不要三觀不正、惡意中傷,不要正邪不分、誹謗朝政,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