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太子到皇帝到太上皇,最後死亡,李誦只用了一年

從太子到皇帝到太上皇,最後死亡,李誦只用了一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誦,即唐順宗,唐朝帝是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適長子,母親爲昭德皇后王氏,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唐朝歷史上,有一位特徵頗爲鮮明的皇帝,位居儲君時間最長,做了26年的太子;即位後卻只做186天的皇帝就傳給兒子,自己做太上皇;然而,退位後也沒想到清福,做五個月的太上皇就去世了,他就是唐順宗李誦。

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起初冊封爲宣城郡王,後來進封宣王。公元779年,李適即位,19歲的李誦被立爲皇太子。李誦對各種技藝學術很上心,對佛教經典也有涉獵,還寫得一手好字。因此,每當唐德宗做詩賜予大臣和方鎮節度使時,一定是李誦代筆。尤其在奉天保衛戰中,李誦身先禁旅,鼓舞將士們奮勇殺敵,最終取得了勝利。

從太子到皇帝到太上皇,最後死亡,李誦只用了一年

唐朝前期的皇太子總是動輒被廢、甚至傷及性命,雖然李誦沒到這種程度,卻也險些丟掉太子之位。公元787年,太子妃的母親郜國公主,仗着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東宮。丈夫去世後,與太子詹事李昪暗通往來,關鍵還行厭勝巫蠱之術。這就惹惱了皇帝,被下獄處斬,太子也受牽連,差一點被廢,最後李誦請求與太子妃蕭氏離婚。

在做太子的26年中,李誦經歷了大唐藩鎮的叛亂和朝廷大臣的傾軋,在政治上逐漸成熟。對待事情,他總是保持沉默,不會輕易發表看法。每逢在唐德宗面前談論政務時,他總是嚴肅莊重,對於父皇身邊的宦官,也沒有假以顏色,總是把個人的喜怒藏在心底。對大臣們,他也是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態度。

但是有件事例外,李誦在父皇面前多次發表態度。唐德宗晚年,因爲在位時間太長,對大臣們的猜忌和防範之心加重,不再假權宰相,使得身邊的奸佞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比如裴延齡、李齊運、韋渠牟等人。大臣們敢怒不敢言,李誦總是找準時機,在父皇心情好的時候,指出這些人的缺點。因此,裴延齡、李齊運、韋渠牟等人最終也沒有入相。

從太子到皇帝到太上皇,最後死亡,李誦只用了一年 第2張

多年儲君的壓抑生活,讓李誦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很不樂觀。公元804年,李誦突然中風,失去了言語功能。此時的唐德宗已進入暮年,對兒子的病情非常牽掛,派人尋遍名醫診治,但是效果卻不理想。這成爲唐德宗的心病,導致自己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公元805年,唐德宗病逝,直到彌留之際,父子兩也沒能見上一面。

公元805年1月26日,李誦正式即位,是爲唐順宗。同年8月,李誦被迫讓位於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公元806年1月19日,李誦病逝,年僅46歲。從太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最後死亡,僅僅用了一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