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項羽死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項羽在垓下被5人分屍,他們的結局如何?

《史記》是中古歷史上一本非常偉大的歷史著作,被人稱作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很多人都只是覺的這是誇《史記》的一句話,但細品這裏面還有不一樣的味道。

你說是絕唱,這個怎麼理解都行,司馬遷很牛寫作水平高,此後的24史都是國家編修的,只有這一部是私人著作。

這些特質都可以說成是絕唱,但是無韻之離騷這事兒可就有點不太正常了,《離騷》可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以天馬行空的各種想象和誇張的文字,你一本歷史書,說你像離騷,這是不是有點不太靠譜的感覺呢。

因爲司馬遷的文筆實在是太好了,有些篇章實在是太精彩,之前上學的時候,還有些入選過語文課本,那完全就是當做卓越的散文來學習的。

文學跟史學的本質是不一樣的,史學力求真實,文學講的是各種修辭和手法,那麼有些篇章如此精彩的《史記》他在真的是歷史事實嗎。

很多人都學過《鴻門宴》這一篇,那文章寫得細緻到,如同司馬遷親臨一般,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念頭,處處有伏筆,時時有懸念,這個還真的會讓人產生真實性的懷疑。

但事實上司馬遷已經在能夠觸及到“真”的層次上做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因爲他採訪過“當事人”,當然不可能是本人,而且當時在場的樊噲的孫子。

而且當時鴻門宴上很多人後代都在漢朝做了官,司馬遷寫這段歷史的時候,是進行了多方採訪和對比的,所以鴻門宴的精彩關於基本事實肯定是真的。

但至於你說,有沒有把每一個細節都復原到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包括哪怕是任何一種歷史記錄,你第二天採訪樊噲,採訪張良,甚至是採訪項羽項莊范增,你得到的敘述可能都不是很一樣,但起碼基本的事實還是非常清楚的。

在這一點上,因爲司馬遷的時代離漢初並不算太遙遠,很多描寫楚漢爭霸的精彩文章,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項羽本紀裏寫的項羽的最後時刻,可以說同樣精彩無比,跟鴻門宴不相上下。

甚至因爲是這個結局更具有悲劇色彩,細節同樣豐富,比鴻門宴還要讓人印象深刻,那麼如此細節的描寫,究竟司馬遷是如何得知的呢?

這裏面就說說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絕對是書裏書外都是歷史,寫歷史的人同時也被歷史所記錄,這就是司馬遷的女婿。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01)五人分屍

看古代片,我能經常會聽到五馬分屍這樣的話,而且前段時間熱播的《大秦賦》裏面,趙姬的男寵嫪毐結局就是被五馬分屍。

這應該屬於古代刑罰裏面僅次於凌遲的一種嚴酷懲罰,但凌遲的技術手段比較高,傳聞比較多,如果考慮到實際數量,那五馬分屍應該是古代比較常見的殘忍刑罰。

但牛人的作用,往往就是用來打破所謂的一般情況的,比如說項羽,作爲秦末最牛的反秦勢力,項羽的一生可以說足夠輝煌,最後自刎烏江,也可以說是足夠悲壯。

但這種悲壯是遠距離看的悲壯,如果你拉近了看,這種自刎的悲壯就變成了被分屍的殘忍,別人死的慘都是五馬分屍,而項羽呢,他死的慘卻是被五人分屍。

劉邦通常被認爲是反覆無常的人,對待功臣的態度也很差,但在殺死項羽這件事兒上,劉邦確實做到了信守承諾。

當初垓下之圍,劉邦就說了,誰能殺死項羽,我就封你做侯,這種站前的動員非常具有激勵色彩,尤其是像這種許諾封侯的大願,很多都會打折扣,清代的曾國藩就是個朝廷說話不算數的例子。

而且這件事還很不好辦,項羽是自殺的,屍體經過爭搶,被五人分得,這個時候,你就能看出來爲什麼劉邦能得天下了。

儘管沒想到是這樣的情況,既然是5人各得項羽的一部分,那就5個人全部都封侯,劉邦信守承諾,五人全部封侯,而且全部都記錄在案,有據可查,這個也爲我們後來更深入的瞭解楚漢爭霸的歷史,有了其他路徑。

得到項羽屍身的其中一個人叫楊喜,封了侯,從此也算是揚名立萬在大漢朝有了立足根基了,到了他曾孫這一代,名叫楊敞,宣帝即位月餘,封安平侯。

可見楊喜當年的這個舉動,給楊家子孫帶來了多大的好處,這個楊喜的身份很特殊,他是司馬遷的女婿,而楊喜起家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包圍項羽,而其做種裂土封侯,想必這件事一定是在他們家子孫中反覆被說到的。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司馬遷作爲史官,如此重要的史料,他肯定是要記錄在案的,於是項羽本紀裏纔有瞭如此精彩的項羽最後的片段。

作爲專業的史官,司馬遷對史料的甄別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也不可能說一字不差地跟楊敞說的一樣,而且當時的5個人,都是因爲這件事封了侯,後世家族只要是健在的,對祖先的這段事蹟,肯定是代代相傳。

打了司馬遷的時候,其實也沒有過去多少年,只要多問幾個人,關於項羽最後的時刻,事實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

五人分屍這件事,可不僅僅是印證記錄真實性這麼簡單,歷史的完整很多都要從這篇文字的記錄之外去尋找,正是有了這五人分屍封侯的記錄,讓我們對楚漢爭霸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02)漢軍中的秦軍

楚漢爭霸最終劉邦贏了,這個大家都瞭解,但劉邦大軍的基礎很多人都說是從他沛縣帶出來那幾千人,後來漢初的許多高級官員,都是出自沛縣這個系統。

這一點當然沒錯,但劉邦能夠打敗項羽,除了這些頂級的將領和謀臣之外,中層將領和士兵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士兵素質不行,或者中層指揮官不行,你的大軍很難形成戰鬥力。

項羽的大軍很明顯,完全指望項羽一個人,部隊的核心也就是自己帶出來的江東子弟,這樣的基礎結構註定了項羽的部隊經不起失敗的打擊。

反觀劉邦的大軍,兵源充足,各種將領層次也很分明,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集團,這個集團的最上層,肯定是沛縣來的那些人。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但是整個軍工集團的中下層,卻是另外一種勢力,那就是原來的秦軍,可以說是原來秦軍的隊伍最終打敗了項羽,這一點從最後圍攻項羽的五人就能看出來。

這五個人分別是王翳、楊武、呂勝、呂馬童、楊喜,因爲封侯了,所以有對他們都有歷史記載,通過這些記載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五個人全部來自秦國的內史地區,這個名詞比較生僻,換一種說法就是他們都來自秦國的首都的核心區域。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們全都是當年秦國的衛戍部隊,保衛首都咸陽的安全,這種現象肯定不是巧合,如果有一個也就全算,包圍項羽的全部都是當年秦國的衛戍部隊,這裏面的問題可就很明顯了。

秦末末年,秦軍有四大主力,南方軍,北方軍,中部部隊和衛戍部隊,南方軍直接因爲楚地叛亂,趙佗直接自立了,沒有參加秦末戰爭。

北方部隊由王離率領,在鉅鹿之戰被項羽徹底打敗殲滅,中部部隊就是章邯臨時湊齊的這一支部隊,最終全部被項羽坑殺,這也是項羽最終無法在關中地區立足的根本原因。

剩下的唯一有實力的一支部隊,是守衛咸陽的衛戍部隊,最早的時候,農民起義軍將領周文,曾打到過咸陽附近,就是被衛戍部隊給擋住了,後來就是章邯出場了。

這支部隊,後來子嬰投降之後,就投降了劉邦,成了劉邦的部隊,鴻門宴上項羽迫使劉邦退出關中地區,這支部隊也交了出來。

但隨後劉邦再次回到關中,衛戍部隊主體再次歸附劉邦,因爲他們不可能跟着項羽,前面二十萬冤魂日夜哀嚎,對我們來說只是個數字,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哥哥弟弟,叔叔伯伯,都是親人,這種仇恨是很難化解的。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03)劉邦的根基

大量的秦軍補充進來,組成了一隻戰鬥力非常強的大軍,這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劉邦繼承了秦朝的大軍體制,這纔是劉邦能夠打贏項羽的根本。

秦國體制大方向沒問題,尤其是大軍方面,只不過是操之過急才引起封秦朝速亡,劉邦最早起兵,用的還是楚國那一套,後來得了韓信大將,改革兵制,再後來到了關中地區。

老秦人的精銳衛戍部隊,加上原本熟悉的大軍體制,劉邦的部隊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其中組建騎兵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這是剋制項羽的重要手段,因爲項羽的騎兵實在是太厲害了。

當初劉邦也想成立騎兵,史書上說:

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爲校尉,可爲騎將

大家都推舉原來的秦兵將領 李必、駱甲可以組建騎兵建制,他們現在在劉邦軍中是校尉,官職不大,但這個時候推他們出來,說明能組建騎兵的也就只有原來的秦兵,二是這兩個人的確是很厲害,屬於佼佼者。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5張

但降兵降將在任何時候身份都是很敏感的, 這兩個人就是不幹,讓劉邦選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他們願意輔助,就這樣當年沛縣賣布條的灌嬰機會來了,新組建的騎兵讓他領頭,老秦兵輔助,這說白了就是這支騎兵基本上都是原來的秦軍,除了領頭的是劉邦的親信。

但時代變了,秦是回不起,但大家都對項羽的仇恨卻不會熄滅,因此,漢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是秦軍,而且從最後包圍項羽這件事來看,秦軍是絕對的主力。

戰前劉邦就說過,誰殺了項羽,就可以封侯,你但凡有機會,那還不爭先恐後呀,但最後五人分屍全部都是秦軍,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項羽失掉了民心,老秦軍鐵了心跟項羽有仇,打仗出力殺項羽更是殺到眼紅甚至是有點恐怖的地步,項羽說天要亡自己,並非是自己水平的問題。

項羽死後被五個人分屍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6張

但天下大勢,豈是隻憑個人神勇能決定的,太多的因素,都註定了項羽要敗,單是這劉邦繼承了秦軍的精銳衛戍部隊,就讓勝利的天平,朝着劉邦傾斜了許多,最後一錘定音,殺死項羽的果然還是秦軍(項羽被圍,自殺是體面而已,說他被秦軍殺死也並無不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