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郭元振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郭元振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元振(656年~713年),本名郭震,字元振,以字行,幷州陽曲(今山西陽曲)人,生於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唐朝時期宰相兼名將,濟州刺史郭善愛之子。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出身太原郭氏。進士及第,起家通泉縣尉。因寫作《寶劍篇》而得到武則天的賞識,授右武衛鎧曹參軍、奉宸監丞。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內亂,授主客郎中。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出任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北卻突厥、西走吐蕃,拓境一千五百里,大興屯田,促進涼州地區得以安定發展,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護。唐中宗時期,因反對引入吐蕃軍隊攻打娑葛而得罪宰相宗楚客,險遭陷害。景雲元年(710年),入爲太僕卿。次年,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吏部尚書,改兵部尚書,封館陶縣開國男,成爲宰相。先天二年(713年),再次拜相,參與肅清太平公主集團,封代國公,出任朔方軍大總管。參加唐玄宗驪山講武,犯軍容不整之罪,坐罪流放。唐開元元年(713年),受特赦,遷饒州司馬,抑鬱而終,時年五十八歲,追贈太子少保。

總體評價

郭元振守邊多年,雖無顯赫武功,以建設、安撫見長,故能“克致隆平”,“安遠定邊”。他“武緯文經”,以誠信對待邊疆少數民族,因而深得他們的愛戴,能化干戈爲玉帛,不戰而屈突厥、吐蕃之兵,這就是所謂的“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了。此等邊將,對於保持邊疆穩定、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作用。

後世是如何評價郭元振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歷代評價

唐睿宗李旦:元振正直齊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謀宏亮過之矣。

唐玄宗李隆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郭元振,偉材生代,宏量鎮時。經綸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將相,古之人傑。

張說:公少負氣縱橫,遣意磊落,作尉巴蜀,不修名檢,及登朝受任,屢使遐方,霜明烈心,玉立貞節。言行忠正,居取儉約,飭體雜於皇王,致君期於堯舜。公務之暇,手不釋卷,雖子弟家人,未嘗見其喜怒。前後上事切諫得失十數道,俱焚其藁草,不以語人,故朝廷莫知也。

劉肅:郭元振、薛訥、李適之等,鹹以立功邊陲,入參鈞軸。

杜牧: 郭代公元振,亦進士也,鎮涼州僅十五年,北卻突厥,西走吐蕃,制地一萬里,握兵三十萬。武氏惕息,不敢移唐社稷。 [35] 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樑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劉昫:郭代公、張燕公解逢掖而登將壇,驅貔虎之師,斷獯戎之臂,暨居衡軸,克致隆平,可謂武緯文經,惟申與甫而已。

歐陽修:① 元振雖少雄邁,及貴,居處乃儉約,手不置書,人莫見其喜慍。建宅宣陽裏,未嘗一至諸院廄。自朝還,對親欣欣,退就室,儼如也。② 元振功顯節完,一跌未復,世恨其蚤歿雲。

張預:孫子曰:“智者必雜於利害。”元振請不罷四鎮兵。又曰:“親而離之。”元振間吐蕃而誅欽陵。又曰:“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元振置和戎、白亭二城,而虜不得近涼州是也。

後世是如何評價郭元振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陳元靚:文武兼任,締系唐室。拔自儒官,顯提戎律。承祖周教,洞孫吳術。西土底寧,功庸奚匹。

陳子龍:自漢以後,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爲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軼事典故

樂於接濟

郭元振十六歲時在太學讀書,家中給他送來四十萬錢。這時,有一個穿着喪服的人到他門前請求救濟,並稱:“我祖宗五代都沒有安葬,希望您能接濟我,讓我能夠辦理喪事。”郭元振聽後,也不問他姓名,就把家中寄來的錢全部給了他,沒有絲毫吝惜之色。

牽線得妻

郭元振年輕時相貌俊美,多才多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爲女婿,但他有五個女兒,難分高下,不知選誰是好,於是讓五女各持絲線,在帳幔前讓郭元振任意牽取,牽走的就是許配給他,郭元振牽了一根紅線,結果是張嘉貞第三女,郭元振就娶她爲妻。後人雖指出此故事不足取信 ,但“牽紅線”這一說法就是從這兒來的。

屠豬救女

唐代傳奇小說集《玄怪錄》中,有一篇《郭代公》,講述郭元振解救民間少女,殺死豬妖的故事。

後世地位

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郭元振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十四位凌煙閣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

唐建中元年(780年),郭元振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爲功臣上等。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

唐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擇取功臣三十七人,將他們的畫像掛在凌煙閣,郭元振名列其中。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郭元振。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郭元振亦位列其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