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死後,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韓信死後,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本是淮陰小兒,家裏很窮,又什麼都不會,只好四處打秋風,日子過得相當悽楚,項梁叔侄江東起義之後,韓信纔看到施展人生才華的機會,於是投奔了項家軍,孰料就因他長於謀略,短於武功,所以在項家軍之內並不受重用,項梁死後,纔在項羽帳下做了個執戟郎中,也不過是後世所謂的帶刀護衛,表面風光,實際沒一點用處。

韓信戰爭中也曾努力尋找發達的機會,曾幾次向項羽獻策,據說他提出來的計策連項羽亞父范增也大爲讚賞,但是呢,項羽就是看不上他。

沒有辦法,只能在推翻暴秦,分封諸侯之後,韓信偷偷離開項羽的隊伍,改而投奔天下最能惜英雄重英雄的劉邦。

其時天下粗定,數年反秦鬥爭都沒脫穎而出的韓信,項羽麾下一個小小的執戟郎中,你以爲劉邦能對他有多重視,不過看在他千里投奔的份上,封了個小小的連敖,也就相當於現在部隊司務長之類的小官,讓他混日子去了。

可以說,韓信這人前半生很倒黴啊,連敖當了沒多久,趕上上司貪污軍糧,依律韓信當受連坐。所以韓信和十一個管理後勤的同事一起,押赴刑場斬首。

前面十來個人都死了,輪到韓信時,韓信恐慌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揚天疾呼:

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斬壯士。

漢王難道不想爭奪天下嗎,爲什麼要屈殺有用的人才呢。

一句話道出了漢王劉邦的真實用心,恰巧監斬的夏侯嬰也有幾分見識,一聽韓信關鍵時刻竟能喊出這樣的話,當下覺得這人可能很了不起,於是叫過來攀談幾句。

對答之間,夏侯嬰爲韓信的見解折服,覺得他真是個人才,於是向漢王劉邦舉薦。

可以說,夏侯嬰是韓信第一個恩人,但可惜的是,他對韓信的價值認識的並不十分透徹,估計也就理解爲韓信只是個有用之才,具體有用到什麼程度他並不知曉。

韓信死後,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而劉邦聽了夏侯嬰的話,也並沒有把這個韓信當回事,只是拔高認識,把他像普通降將一樣加封爲治粟都尉,撐死也就後勤司令一樣的官職,自以爲已經給韓信了不起的待遇了。

韓信能怎麼着,只能好好效力,在工作中尋找機會,因爲負責後勤的緣故,工作時和蕭何打交道比較多,一來二去,和蕭何越來越是熟悉,蕭何也逐漸被他的才能折服,覺得韓信是個天下無雙的國士,應該放出去獨當一面,而不是隻當個治粟都尉了事。

於是再度向劉邦舉薦,一連舉薦好幾次,劉邦都沒當回事。

韓信至此心灰意懶,覺得不能再到劉邦這裏浪費時間,於是二度逃亡,其後呢,蕭何上演了一出名揚千古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以這種極端的方式提醒劉邦,韓信真的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幸運的是,劉邦這回慎重的對待了蕭何的舉薦,隆重其事的接見了韓信,並向他討教天下大計。

苦等多年的機會終於來臨,韓信就憑藉胸中真才實學,取得劉邦的讚賞,遂成了劉邦麾下二號人物,擔任了漢軍的大將軍。

韓信就這樣走上了軍神之路,也算他苦盡甘來吧,在其後的楚漢相爭中表現卓越,立下無數大功,簡單一點說就是:

劉邦正面牽制項羽主力,而韓信呢,則兵出偏鋒,襲擾後方,爲劉邦收納天下諸侯,所以當劉項之爭十分膠着的時候。

韓信已略下齊地、燕地、趙地、魏地等,按戰國七雄的格局劃分,劉邦自己僅佔領秦地以及三晉之一部,其餘諸國領土,除項羽手裏的楚地之外,其餘各地都是韓信替劉邦拿下來的。

他的功勞至此已經無人可及,這時候,韓信時三分天下有其一,厲害到了偏楚則楚勝,偏漢則漢勝,中立則可自立一國的地步。

韓信死後,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第2張

手下也有人勸他,說他:

一:功勞之大已經到了無法封賞的地步;二:才能之高已經到了天下無敵的地步;三:勢力之強已經到了無人能制的地步。

有這三個因素,當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叛漢自立,否則將來的下場一定非常悽慘。

韓信呢,則天真的認爲: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數萬之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吾得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背之不祥。

漢王對我有再造之恩,信任的無以復加,我怎麼能背叛他呢。

手下沒有辦法,爲了免去將來的禍患,只好佯瘋而去。

手下如此提醒,韓信還執迷不悟。

那麼,手下說的對嗎?

天下平定以後,韓信即由經營多年的齊地改封到對漢室還心存不滿的楚地,由齊王改封成楚王,楚王當了沒多久,就被劉邦抓起來治罪。

這時候韓信好像明白了一點,嘲諷的說: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韓信死後,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第3張

韓信話已說的這麼明白,劉邦怎麼解釋:

人告公反

有人說你要造反,典型的莫須有,這個理由劉邦自己都不相信,所以只能以“人告”之說爲自己解釋。

韓信因此被貶爲淮陰侯,並被帶到洛陽軟禁起來。

韓信至此,已如猛虎拔去爪牙,可有人還不放心,還不肯讓他好好過日子。

公元前200年左右,代地陳豨謀反,劉邦親自帥兵平叛,韓信因病留在長安,就因爲他跟陳豨有點關係,所以呂雉是越想越不放心,最後以家奴出首爲名確定韓信造反。

想將之招致長樂宮誅殺,於是騙韓信說:前方派來使者,說今上已平定代地,誅殺陳豨,大勝而還,爲示慶祝,要求在京官員都去長樂宮祝賀。

臨了還怕韓信看出端倪,再度稱病不來,讓計劃化爲泡影,又讓蕭何給韓信寫了一封親筆信。

蕭何在信裏,貌似很忠肯的勸告說:雖疾,強賀。

雖然你有病,但最好還是盡力來一趟,因爲這畢竟是國家大事嗎。

蕭何,與韓信多少年的交情,又是韓信的恩人,韓信能不聽嗎,於是,韓信就在長樂宮被呂雉伏兵誅殺。

隨後被夷滅三族,一代軍神就落了個這樣的下場。

韓信死後,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第4張

韓信是呂雉獨斷專權,未經劉邦請示,以家奴出首,韓信有意謀反的罪名害死,那麼,劉邦知道後什麼反應?

大爲慶幸,慶幸呂雉及時爲漢朝平定了一場滅頂之災;或者龍顏震怒,覺得呂雉未經請示, 擅自誅殺漢室功臣是對漢室江山犯罪。

都不是,那麼,劉邦什麼反應呢,《史記》和《漢書》上面的說法雖然略有不同,但都同樣耐人尋味。

《史記》說: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漢書》說:高祖已破豨歸,至,聞信死,且喜且哀之。

一個“且喜且憐”,一個“且喜且哀”

喜是肯定的,終於除掉一個心腹大患,那麼劉邦又憐什麼,哀什麼。

不得不說,這時候他心裏還是有一點內疚的,因爲他也相信,謀反這樣的大事,就憑一個家奴出首即可認定,而且還不經法司審定,騙至長樂宮暗殺,不是冤枉是什麼,不然爲什麼不能公開審訊定罪呢。

當年劉邦因懷疑蕭何謀反而將之下獄治罪,有個宮內值宿,姓王的衛尉很勇敢的質問劉邦說:蕭丞相當年執掌關中,關中百姓只知丞相而不知大王,他那時候不反,現在卻要造反,天下還有這麼愚笨的人嗎。

這番話劉邦也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大度的原諒了蕭何。

可同樣的道理:當年韓信當齊王的時候不反,如今淪落京城,當了個無兵無權的淮陰侯倒要謀反,天下有這麼愚笨的人嗎。

這番話劉邦卻死活聽不進去,爲什麼會這樣呢。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如臣,多多益辦耳

恐怕這纔是韓信謀反真正的原因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