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天地會密檔記陳近南:武功不高的和尚 善於謀略

天地會密檔記陳近南:武功不高的和尚 善於謀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地會陳近南:爲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陳近南是誰?天地會的總舵主。天地會又是什麼組織?一個以反清復明爲宗旨的江湖幫會。

在《鹿鼎記》裏,陳近南是個“文士打扮的中年書生”,他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興邦定乾坤,還非常講義氣,是大多數武林中人的偶像。他又是鄭成功的部下,在鄭的授權下一手創建了天地會,天地會的十大堂主也大多是鄭成功的戰將。武俠小說不可能符合史實,而且沒必要符合史實,但金庸先生也不是憑空虛構,因爲天地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陳近南這個名字也曾經被天地會的會員廣泛傳頌。

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院藏有天地會的一系列內部材料,這些材料記載了天地會的起源。材料顯示,康熙初年,中國西部某少數民族侵犯內地,朝廷派兵平叛,連連失利。這時候,福建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前來投軍,靠着精湛武藝打退了敵人,之後返回少林,拒絕了朝廷的封賞。一個大臣對執政者說:這些和尚立了大功卻不受封賞,肯定是別有所圖,他們的作戰能力那麼強,萬一起兵造反,朝廷很難撲滅,不如出其不意殺了他們。執政者聽信讒言,派大軍包圍莆田少林寺,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燒了好幾天,把寺廟燒成一片瓦礫,大多數僧人都死了,只有五個武僧逃了出去。

這五個武僧都有俗家姓名,分別叫馬超興、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開。爲了報仇,他們決心訪求高人,組織一支義軍反抗清廷。他們聽說廣東惠州某寺廟有個和尚叫萬雲龍,武功遠在他們之上,於是就趕到惠州,邀請萬雲龍做了首領。還有個叫陳近南的和尚,武功不高,但是足智多謀,文才出衆,被他們請來做了軍師。後來他們跟政府軍打了幾仗,萬雲龍不幸犧牲,陳近南總結教訓,認爲僅憑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想跟清廷對抗,必須成立一個龐大的組織。在陳的策劃下,他們成立了天地會,下設五個“房”,五僧分別擔任五房的房主,陳近南則擔任總房主兼軍師。然後陳近南派五個房主分赴廣東、廣西、浙江、福建、雲南、貴州、江西、湖北等地發展會員。

天地會密檔記陳近南:武功不高的和尚 善於謀略

幾十年過去了,天地會成了一個龐大的、組織嚴密的幫會,成員遍佈南方諸省,甚至發展到了臺灣。這時候陳近南已經去世,馬超興、方大洪等房主也死了,新的首領相繼出現,但不管哪一任首領執掌天地會,都尊稱最早犧牲的萬雲龍爲大哥,並尊稱馬超興、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開等五人爲“五祖”。

天地會是一個反對朝廷的幫會,所以爲政府所不容,它的會員一有不慎就會遭到逮捕。爲了安全起見,陳近南編了一些暗語,讓會衆彼此聯絡的時候使用。暗語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地振高崗千古在,三合河水萬年流“,譬如會衆張三半夜到會衆李四家去,張三在外面一敲門,李四就喊:“地振高崗千古在!”張三如果說“三合河水萬年流“,就表明是自己人,如果說別的,那就證明不是天地會的人。

互不相識的會衆在路上邂逅,也有一些暗語可以迅速識別對方身份。甲問:“兄弟從哪兒來?”乙說:“明。”又問:“往哪兒去?”乙再答:“清。”說明乙是天地會的,暗語裏隱含了“去清”的意思。假如在晚上,還可以這樣隨口說一句:“今晚月亮怎麼不明?”正確的回答是“復明自有團圓時”,這個暗語裏面隱含了“復明”的意思。

在不列顛博物院收藏的天地會文獻中,還記載了一個人的名字:朱洪英。這個人自稱是明朝崇禎皇帝的直系後代,他在天地會創立的時候加入,併成爲陳近南和其他五個僧人的精神支柱。因爲他的名字裏有個“洪”字,所以陳近南他們又管天地會叫“洪門”。

以上記載跟金庸先生的描寫很相像,也有明顯的不同:第一,金庸筆下的陳近南是個書生,文武雙全,而不列顛博物院的文獻則顯示陳近南是個和尚,武功不高,只擅長謀略;第二,金庸筆下的天地會骨幹是鄭成功的部下,而上述記載則顯示來自莆田少林寺的五個武僧是主要頭領,跟鄭成功沒有關係;第三,金庸筆下的萬雲龍就是鄭成功,而在天地會的內部傳說裏,萬雲龍是來自廣東惠州某寺廟的和尚;第四,金庸筆下的天地會有十堂,上述記載裏的天地會只有五“房”;第五,金庸先生把傳說中陳近南設計的暗語做了一些藝術處理,像“地振高岡千古在,三合河水萬年流”這個口令,既不押韻,又不對仗,金庸改成了“地振高崗,一派溪山萬古秀;門朝大海,三江合水萬年流”,優美多了;第六,關於天地會又名洪門的來歷,不列顛博物院文獻給出的解釋是源於“朱洪英”這個名字,而金庸筆下的洪門源於“漢”字的繁體形式“漢”,漢人江山被滿洲人佔了,沒有了土地,把“漢”去掉土,就是“洪”。

天地會密檔記陳近南:武功不高的和尚 善於謀略 第2張

但不列顛博物院文獻裏所記載的天地會起源也極可能是天地會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故意虛構的,因爲還有一些文獻表明,陳近南不是和尚,而是道士;另一種文獻(乾隆年間某個天地會會員被捕後的供述)則顯示陳近南非僧非道,本是翰林院學士兼兵部尚書,因爲遭到清廷的不公正對待,憤而辭職,和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合創了天地會。這些記載都是傳說,彼此之間有差異,說明一定有一些傳說不符合事實,或者所有的傳說都不符合事實。

在金庸先生筆下,陳近南原名陳永華,這不符合事實。歷史上確實有個陳永華,是鄭成功的得力助手,官封御史總制。他的女兒也確實嫁給了鄭成功的兒子,但他從來也沒創辦過天地會,另外他也不會武功。陳近南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天地會卻是真實存在的組織,還發動了幾次轟轟烈烈的起義,給滿清的統治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最大的一次起義是臺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發起的,林在乾隆五十一年起兵反清,次年被清廷撲滅,雖然只持續了一年多時間,卻把臺灣大半納入天地會的控制之下,北起淡水,南到東港,“所過之處香案疊疊”(林爽文以順天盟主身份發佈的告示),臺灣人民拿起鐮刀加入天地會,佔領城市,驅趕貪官,剪掉髮辮,改換服式,臺灣一時變色。

爲了撲滅這起暴動,乾隆動用了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浙江、湖南、四川七個省的軍隊,耗費的軍費佔了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林爽文起義失敗之後不到五年,臺灣南路和臺灣北路又先後爆發了兩次起義,也都是天地會發起的。到了嘉慶七年,廣東惠州天地會首領蔡步雲起義。嘉慶十一年,廣東潮州天地會首領張四田起義。嘉慶後期,從天地會衍生出“小刀會”、“紅花會”和“平頭會”,分別在廣東、福建、新疆和湖北從事抗清活動。這時候天地會的會員甚至發展到東南亞,一份文獻上顯示,蘇門答臘島上的華僑有相當一部分竟然是天地會會員。直到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陶成章創建“龍華會”,其組織形式還參照了天地會的架構。當然還有我們的“鑑湖女俠”秋瑾,也是天地會的會員——她加入的“三合會”是天地會在晚清的一個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