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是一個頗能給人好感的帝王,其一,他懂得與民休養生息,唐初一度出現過“貞觀之治”的良好局面;其二,他的物質生活相對比較儉樸,其在位那些年,皇室的奢侈之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不過,如果我們因此認爲唐太宗道德如何高尚,那實在是自作多情。

郭燦金的一本書講了許多唐太宗玩弄權術的故事。徐懋功(李績)曾是瓦崗軍的重要謀士,爲瓦崗軍最初的發展壯大立下過汗馬功勞,瓦崗軍失敗後歸附唐朝。此人極具軍事才華,曾作爲主力平定突厥,使北方安定了十多年。李世民一方面對徐懋功的才能非常欣賞,先後任用他爲幷州都督、兵部尚書;另一方面又對徐懋功懷着警惕之心,一面施恩,一面打壓。

某日,徐懋功突然患了重病,御醫開出的藥方中,有一味藥是鬍鬚灰。爲了給徐懋功治病,李世民立即剪掉自己的鬍鬚交給醫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皇帝關心功臣到了這個程度,徐懋功想不感動都不行。病好後他入謝李世民,跪地叩首不止,叩得前額鮮血直流。李世民擺手說:別這樣,我這樣做也是爲社稷着想,誰讓你這麼重要呢?接着,李世民又留徐懋功小酌,三杯酒下肚,便開始“酒後”託孤:“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聞聽此言,徐懋功更加感動,爲了表達自己的激動,他居然“因齧指流血”。後來,徐懋功喝醉了酒,唐太宗脫下御服,親自披在徐懋功身上。

然而,唐太宗對徐懋功並不總是這樣好。身染沉痾後,唐太宗知道兒子李治生性懦弱,便將完全沒有過錯的徐懋功貶爲疊州都督。唐太宗對李治這樣解釋:“彼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爲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好在徐懋功久經官場,知道太宗的心思,接到命令,立即奔赴新的崗位,免了殺身之禍。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表面看來,唐太宗最初對徐懋功真的很夠哥們,官讓你當最來勁的,堂堂一國的國防部長啊,手裏握有調動軍隊的權力,一般人想都不要想;感情跟你來“最深切”的,爲了治癒徐懋功的病,李世民把自己的鬍鬚剪了,徐懋功醉酒,又親自爲之蓋御服。然而,唐太宗對徐懋功無論好到什麼程度,其實都是一種政治上的策略,與內心的真性情無關。爲了皇家的利益,唐太宗可以對臣子大肆施恩、百般拉攏;同樣,爲了這種利益,他也可以不講基本的遊戲規則,隨意將臣子貶職。唐太宗對魏徵的態度也是如此。魏徵當年給唐太宗提了許多意見,唐太宗基本上都言聽計從,並留下了“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這樣的千古名言。然而,他內心其實並不喜歡魏徵。有一次退朝之後,唐太宗就說過一句狠話:“魏徵每次上朝都掃我的面子,我早晚要殺了他!”魏徵死後,他曾下令放倒魏徵的墓碑。

皇帝本無真性情,原因很簡單:皇帝是天底下第一好的職業,它能夠輕而易舉地調動天下的人力物力爲一家人服務,沒有人不羨慕,因此,皇帝對自己的位子總是小心又小心,生怕一不留神被人奪了去。正因爲如此,皇帝不可能真正信任自己骨血以外的任何人,他對臣子所謂的“真情流露”,不過是一種政治秀,一種籠絡人心的手段而已。

 拓展閱讀:貞觀之治真相:李世民坐享隋朝的留下大量糧食

“貞觀之治”,是令中國人永世懷想的一個偉大時代。

在這個時代裏,人民安居樂業,歌舞昇平,皇帝溫良慈善,百官恪盡職守,米缸裏裝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裏生長着綠油油的蔬菜……總之,這樣一個近乎於傳說中的美好時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創造出來的,所以他在中國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氣壯地佔據了首位。但這一切,卻只不過是一個騙局。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第2張

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纔有380萬戶,國力差距可以想見。

隋朝時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爲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縱觀歷史,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首先,隋唐更替,其間的戰爭使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開創了大運河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促成了“貞觀之治”的產生。開創大運河,利在當時,功在千秋。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縱然是真的有什麼“貞觀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勞。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來潮,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全國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說:去年的人口增長,同往年一樣,還是15萬戶。

李治又問:那咱們國家,現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萬戶。

李治掐指一算:嗯,現在有380萬戶,貞觀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長15萬戶,23年的增長人口數目就是360萬戶……不對啊。難道貞觀之治剛剛開始的時候,人口總數不過是20萬戶?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第3張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點醒過神來了:大隋開皇年間,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當時的戶口總數,是870萬戶。

李治大驚:你是說隋唐改朝換代時,把全國人口幾乎殺光了嗎?李治尋思了半天,又問道:那隋開皇時,生產的糧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當時的糧食,足夠870萬戶吃50年。

李治大驚:當時有這麼高的生產力嗎……我明白了,貞觀之治,就是帶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夠50年吃的糧食……

關於這段對話,在《資治通鑑》中寫得明明白白,即使我們把這段話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隋唐之戰,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是恐怖到了極點——天底下的老百姓,幾乎要被趕盡殺絕了,餘下來的人口,尚不足大隋開皇年間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時代抓革命,促生產,生產出來的足夠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糧食,就構成了李世民貞觀之治的經濟基礎。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大唐貞觀年間的人口並沒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達到隋開皇年間的50%,而這就意味着,隋帝國時代已經爲他們準備了足足100年的糧食。

總而言之,史家通過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祕密:“貞觀之治”與李世民沒太大關係,任何人,哪怕是讓隋煬帝再回來,也同樣會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礎之上,坐享“之治”的社會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