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曾一手將魏國送上巔峯的魏武侯,又是怎麼將魏國扎得千瘡百孔的?

曾一手將魏國送上巔峯的魏武侯,又是怎麼將魏國扎得千瘡百孔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魏武侯的故事。

每當我們回憶起戰國的歷史,想起那些戰國時期的一代雄主,我們總是能想到開創魏國霸業的魏文侯和把魏國霸業送上巔峯的魏武侯。在我們的印象中,魏國之所以成爲了“戰國首強”,皆是因爲魏文侯和魏武侯父子的勵精圖治,後來繼任的魏惠王昏聵無能這才使得魏國霸業轟然垮臺。

難道魏國霸業的崩盤,真的都是魏惠王的責任嗎?其實不然,魏國的霸業是魏武侯推上巔峯的不假,但是魏武侯也給魏惠王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魏國,大家知道嗎?

曾一手將魏國送上巔峯的魏武侯,又是怎麼將魏國扎得千瘡百孔的?

一、同盟瓦解

我們都知道,在三家分晉之後,趙魏韓三家正式立國,各自稱孤道寡,但是在魏文侯的努力下,三晉雖然分家,但是仍舊保持着共進退的同盟關係,西敗秦國,東擊齊國,南卻楚國,在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後,魏文侯意識到三晉聯盟的重要性,於是,在他的主持下,魏國朝堂之上定下了“三晉一家”的國策。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蕭規曹隨繼續執行這項國策,可是此時的趙國通過公仲連的變法,已經慢慢強大起來了,趙國對於此前魏文侯打着“三晉一家”的旗號,壓制着趙國,阻止着趙國干涉中原事務十分不滿,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於是在不久之後,趙國遷都邯鄲,意在表明趙國要插手中原事務,此時魏國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意識到趙國對魏國分配的利益不滿,本來只要適時調整,魏國還能借助聯盟繼續擴展勢力,但是,魏武侯沒有這種大局意識,反而是認爲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釁。

在不久之後,趙國爆發了內亂,魏國公然支持叛亂的趙國公子,引起了趙國從上至下的不滿,魏國、趙國兩國交惡,三晉聯盟宣告破滅。等到後來魏國每每準備出征,皆要防備身後的趙國,魏趙之間的火併便已成爲了時間問題。

曾一手將魏國送上巔峯的魏武侯,又是怎麼將魏國扎得千瘡百孔的? 第2張

二、人才流失

魏武侯在軍事謀略上的水平與老爹魏文侯相差並不大,但是談及用人方面,魏文侯的用人水平,魏武侯那差的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魏文侯在世之時,魏國人才濟濟,他大力支持創辦的“西河學派”更是取代了孔子故里成爲了天下文化中心,士子紛紛入魏,魏文侯文有李悝、西門豹,武有吳起、樂羊,文武相濟,魏國盛極一時,各諸侯皆不敢率軍進犯,加上魏文侯大膽啓用布衣,魏國已經開始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即位,不久,改革老臣李悝去世,但是吳起等一衆老臣還在,魏國人才仍舊爲列國之首。後來,吳起苦心進諫,陳述夏商兩代滅亡之理,希望魏武侯能夠吸取教訓,勵精圖治,可是卻惹得魏武侯不喜,不久,吳起被魏武侯明升暗降,奪去了兵權,隨後又遭到公叔痤陷害,被迫出走楚國。

吳起立有大功卻被驅逐,這個時候,留在魏國的士子這才發現魏武侯並非是禮賢下士的君王,不再像魏文侯那樣任人唯賢,又回到了任人唯親、任人唯貴的老路上,在魏武侯時期,這樣的制度竟然成爲了魏國的國策,直接釀成的後果就是士子紛紛離魏,魏國成爲了列國的人才輸出基地。

三、四面樹敵

魏武侯相比於魏文侯來說,除了用人制度上的失當,還有着戰略目光短淺的缺點。魏文侯在處理與列國的關係的時候,總是能夠上升到全局,想到此後一系列可能造成的後果,而魏武侯僅僅只能做到獨當一面,對於威脅到魏國霸業的國家只知攻伐,犯下了不少戰略性錯誤。

曾一手將魏國送上巔峯的魏武侯,又是怎麼將魏國扎得千瘡百孔的? 第3張

這些戰略性錯誤,不僅僅只是放棄趙國同盟這麼簡單。對於魏國的世仇秦國,魏武侯既沒有建立起一個親魏政權,也沒有讓秦國徹底一蹶不振,反而還送回了公子連,使得秦國擁有了一個銳意改革的秦君,這就爲商鞅變法打下了基礎。對於南方的楚國,魏武侯親手給這個國家送去了一個擁有深遠戰略眼光的吳起,使得楚國有了振興的可能。對於東方的齊國呢,魏武侯親自向周王室爲田和討來了諸侯之位,沒想到的是,一個新興的齊國就此誕生,數十年之後,就是田和的孫子——齊威王,一手摧毀了魏國霸業,不過這都是後話。

魏武侯見到這些國家強大起來了,又爲了維護霸業,主動攻擊,加上此前得罪的趙國,魏國可謂是四面皆敵。

不得不說,魏國經歷了魏武侯時期十餘年的征戰,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國,但是也因此,魏國陷入了困境之中,可笑的是,魏國君臣竟絲毫未察覺危機的到來,結果就是,魏武侯給魏惠王留下了一堆爛攤子,魏惠王又惹出了一堆事,使得魏國陷入列國夾擊,在馬陵之戰後,徹底走向衰敗,從此國力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