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咸豐皇帝曾親筆御書“臨潢普護”匾爲昌圖府梨樹城興隆寺

清朝咸豐皇帝曾親筆御書“臨潢普護”匾爲昌圖府梨樹城興隆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咸豐皇帝爲昌圖府梨樹城興隆寺御書“臨潢普護”匾。

梨樹城興隆寺,後改稱關岳廟,民間又稱老爺廟。道光元年(1821年)由僧人演錄、演福捐資在城內西大街路北,購地400多畝修築而成,興隆寺是境內最古老的寺院。興隆寺主體建築爲正殿3間,左殿、右殿、後殿各3間,大門左右鐘鼓樓各1座,東西廂房10間。正殿供奉關公及四神將相。殿中懸掛深黃底金色邊,長170釐米、寬90釐米的咸豐御筆“臨潢普護 ”匾額。方柱正面刻楹聯:“春秋大一王拒北和東諸葛尚非知己;綱目書正統尊劉黜魏晦翁方是同心”。方柱背面刻楹聯:“秉燭春秋大節至今昭日月;海腔忠義英風亙古振綱常”。左殿3間爲碧霞元君廟。右殿3間,中爲觀音菩薩像,左供火神,右供龍王。後殿3間爲祖師廟,內塑造各行祖師小像。外有甬道1條,香亭2座,碑亭2座。方丈齋房供奉高2.5尺銅佛坐像1尊。廟後建有白色僧骨塔一座,是廟高僧戒塵即創始人演福五世圓寂後殮骨之所。由僧紀司住持。

清朝咸豐皇帝曾親筆御書“臨潢普護”匾爲昌圖府梨樹城興隆寺

興隆寺歷經多次擴建維修,道光己酉年(1849年),建東西廂房各5間。咸豐九年(1859年),梨樹城照磨覺羅福徵對寺廟進行擴建;光緒十三年(1887年),僧人普義捐款修建鐘樓;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僧人沙彬對寺廟加以修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建後殿祖師廟3間,第二年被大火燒燬重建。1913年興隆寺改稱關岳廟。1922年,僧人戒塵又一次修整。

廟內藏有經書100多種。僧人每月逢初一、十五在此誦經,開法會。每年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和五月初三在此辦廟會,燒香拜佛,車馬雲集。遇到旱年人們求雨,儀式規模更大,鼎盛時期日耗香2噸。

梨城關岳廟與城隍廟等三大廟並列,廟產豐厚。因其歷史悠久,佔地及建築規模大,當時梨樹城流傳:“梨城兩家半,官有權,廟有產,窮人年年捧着空飯碗”的民謠。

民國初年,在關岳廟內創辦小學堂。因學校招收女生,受梨樹城士紳的誹議,縣教育監督部門也不支持,1919年學校搬出。

解放初期,梨城關岳廟遭損毀,“文革”中毀壞無遺。2016年11月,梨城關岳廟舊址民房拆遷改建水上公園,剷車在清理坪地時發現一裸露石墩,石墩長60釐米,高50釐米,寬40釐米,四周刻有圖案,無文字,爲梨城關岳廟建築的一個底座。現已由縣博物館收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