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多爾袞爲何甘願支持福臨登基?原因只有一個

多爾袞爲何甘願支持福臨登基?原因只有一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3年,皇太極駕崩,年僅6歲的幼童福臨成爲大清王朝第三任統治者。福臨的意外繼位令許多人感到驚異,特別是在豪格已經退出競爭的前提下,最有希望競爭帝位的多爾袞爲何甘願放棄帝位競爭,而改爲支持輔助福臨呢?其行事難免讓人懷疑,甚至臆想他與孝莊之間某種關係。又或者,冥冥之中,是否有什麼神祕的力量在幫助福臨,擊敗兩個強大的對手,而一舉獲得帝位呢?當時最有實力和希望奪得帝位的主要有兩個人,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

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年34歲,雖是繼妃所生,但能征善戰,戰功赫赫,是四大貝勒之一,其他皇子均無法與之匹敵。此外,豪格還獲得兩黃旗和正藍旗的支持,無論憑血緣,還是靠實力,豪格都是競爭力極強的候選人。睿親王多爾袞,年32歲,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掌有正白旗。他屢立戰功,威望甚高,而且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他是一母同胞。多爾袞也是實力雄厚的皇位競爭者。

多爾袞爲何甘願支持福臨登基?原因只有一個

網絡配圖

因此,決定帝位繼承者的崇政殿會議上,豪格和多爾袞成了最主要的競爭者。會議上,諸王中代善年長,他首先提出欲立豪格,因其爲“帝之長子,當承大統”,濟爾哈朗馬上附議。一時之間,支持豪格的一派佔了上風,豪格呼聲甚高,似乎帝位已經唾手可得。

然而,洋洋自得的豪格本人的發言卻壞了事,他以“福小德薄,非所堪當,固辭退去”。豪格自認爲有兩黃旗支持,有代善的提議,濟爾哈朗的附議,加之自己身爲皇太極之長子,軍功赫赫,繼承帝位已經不成問題,似乎應該是效法古代帝王登基之前“三辭三勸”的時候了,於是,他爲自己選擇了一種體面的接受帝位的方式,故作謙遜,退場而去。

豪格提出辭退後,原本就扮演中間角色的代善和濟爾哈朗,也不好再支持豪格,於是在多鐸等人的堅決反對中,豪格繼位的動議被徹底推翻。諸王把目光轉向下一位候選人,豫郡王多鐸和武英郡王阿濟格竭力主張多爾袞繼位。多爾袞有些猶豫,因爲他深知,自己與豪格相差無幾,而代善與濟爾哈朗顯然也不支持他。兩黃旗大臣又堅決要求立皇太極之子爲帝,否則寧死從帝於地下,雙方陷入僵局。

禮親王代善見勢不妙,以年老爲藉口退出會場,武英郡王阿濟格也隨之離席而去。多爾袞看出獲取帝位的希望渺茫,於是隨機應變,爲自己撈取最後的政治資本,他提出,“既然豪格退出,無繼統之意,當立帝之第九子,而年歲幼稚”,自己與濟爾哈朗左右輔佐。

多爾袞爲何甘願支持福臨登基?原因只有一個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樣一來,多爾袞一方面以豪格的謙詞爲藉口,不動聲色地否定豪格,解決掉自己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則在滿足兩黃旗大臣立皇子願望的同時,又可以成爲擁立新帝的功臣,並以輔政身份獨攬大權,成爲實際的帝王。

於是,年僅6歲的福臨,成爲大清王朝的第三代帝王。

關於繼統問題,努爾哈赤在世時曾令八旗主共同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正是遵照此遺訓。皇太極繼位後,奪取和削弱其他三大貝勒的權威,將八旗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並設立六部和三院,對旗主權力加以控制,使得滿族的封建化走向新進程。而到了皇太極崩逝,選擇新的皇位繼承人實際上考驗的是滿族貴族對封建化的認識。大部分貴族能夠認同年幼的福臨爲帝,關鍵原因是他們已經認同了父死子繼家天下的思想和制度。

因此,與其說福臨的繼位有天助,不如說皇太極多年苦心經營的封建化進程幫了大忙。

多爾袞爲何甘願支持福臨登基?原因只有一個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然,除了封建制度的制約力量外,崇政殿上豪格的意外請辭,多爾袞的深謀遠慮,推波助瀾,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福臨繼位之所以能夠在多爾袞的推波助瀾下順利進行,主要原因在於大部分滿族貴族認同選擇皇太極之子執政,至於至高無上的皇權究竟花落誰家,帝位繼承者是豪格還是福臨則稍顯得次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