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金國來襲童貫跑路 好在張孝純坐守危城奮死抵抗!

金國來襲童貫跑路 好在張孝純坐守危城奮死抵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125年十二月一日,完顏宗翰率領金西路軍自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先下朔州(今山西朔縣)。朔州西據黃河,北鄰廣漠,是雲中到太原的咽喉要道,朔州一失,金軍已洞入太原北門戶,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此後,完顏宗翰親率主力連克代州(今山西代縣)、忻州(今山西忻縣)。

武、朔、代、忻四州丟失,太原震動。

這時太原城內最高的指揮官是河北燕山路宣撫使童貫。這位爺是按《海上之盟》條約前來接收應、尉兩州以及靈丘、飛狐兩縣地盤的,哪裏會料到這番風雲變幻?據說,他還一臉迷茫的詢問金國使者:“出兵攻打我們,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事先不跟我說?”金國使者答道:“兩國交戰,貴在出其不意,告訴你幹甚?趕快回跟你們皇帝說,把河東、河北的土地割讓出來,以黃河爲界,或許還能保得住你家宋朝宗廟社稷。”童貫當即傻了。

現在聽說金軍就要到了,馬上收拾行李跑路。太原知府張孝純勸阻:“金人撕毀盟約,大人應當大會諸路將士奮力抗敵,怎麼可以就此離去?大人這一走,人心駭散,無異把河東拱手讓人。河東一旦失守,河北豈能保全?!大人務請留下來與我們共竭死力,率衆報國。如今太原府路地險城堅,將士諳戰,金人未必就能攻破。”

童貫竟然大發脾氣,說:“我只是受命宣撫,並非守土之臣,如果一定要我留下,還要你們做什麼?!守城是你的職責,且須勉力!我到京城稟奏,很快就會發動諸路軍馬來策應,我留下來,則兩無所益。”

張孝純憤然而起,回到家裏,抵掌大呼:“平時童太師作多少威重,大事臨頭,卻畏懦如此,身爲大臣,不能以死報國,止欲奉頭鼠竄,何面目見天下士?!”童貫帶着他的二萬勝捷軍倉皇宵遁,河東各軍便失去了統一節制,互不同屬,成了一盤散沙,而太原以北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石嶺關又被丟失,太原城岌岌可危。

十二月十八日,完顏宗翰率軍大搖大擺到了太原城下安營紮寨。太原城的人民在張孝純的帶領下,面臨着一場生死考驗。

張孝純,字永錫,滕陽(今江蘇徐州)人,這時他的身份除了太原知府外,還是河東宣撫使,金軍既兵臨城下,他便遍檄山西諸郡前來解圍。可是,前來赴援的各路兵馬都相繼失利了。張孝純得知各路援軍相繼受挫,並沒有灰心喪氣,鼓勵軍民說:“金人雖然已經到了城下,卻無所作爲。太原自古雄藩,城堅糧足,兼之兵勇,我們且靜觀其變,等金人糧盡氣失,將驕兵惰,而我們援兵一到,便可以內外相應,使胡騎匹馬不歸,上報效國家,下保汝等血屬!”衆人同仇敵愾,士氣高漲。史因此贊:“若數十萬坐守危城無有異心,孝純之力也。”

金國來襲童貫跑路 好在張孝純坐守危城奮死抵抗!

(堅守城池)

太原地處山西中北部的汾河谷地,“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也”,乃“河東之根本”,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很多重量級的英雄人物都曾在這兒活動過,比如帝堯,比如說大禹,還有前漢的劉淵,前秦的苻丕,北魏的高允,北齊的高歡、高洋等,太原因此被稱爲“霸府”。到了隋末,這裏更是走出了盛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李世民父子。五代年間,太原的聲勢煊爀盛極,豪傑輩出,大批量涌現出開國皇帝,成爲了名負其實的“龍城”。當時趙光義爲了消滅這兒的龍氣,一把大火將太原古城燒掉,而另在東北三十里外的汾河對岸的唐明鎮重建了太原新城。

新城也好,舊城也好,太原城永遠是矗立在中國人民心目的英雄之城。現在的太原城周長不過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門,遠沒有當年規模(宋之前的太原城周長四十二里,共開二十四道城門)。爲了加強城防,張孝純帶領軍民在太原土城之內,又築重城,土城之外,挖掘戰壕。百姓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皆發給武器,分派地段,晝夜守城。城中存糧實行軍事管制,不分貧富,均按人頭每日供應。

完顏宗翰輪番攻城,動用了攻城必備的雲梯、偏橋、拋石車等大型武器,均被太原軍民擊退。強攻不能湊效,完顏宗翰眼珠一轉,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看到太原城小,便採取了圍困之法,在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連營,稱“鎖城法”,將太原城團團圍住,斷絕了與城外的任何聯繫。

完顏宗翰想,用不着幾天,城內就會集體崩潰,主動開城投降了。然而,他錯了,他將太原圍起來整整攻打了兩個多月,太原城依然迄立不倒。按照原先的戰略部署,他的西路軍不僅要與完顏宗望的東路軍會師合攻汴京,還要徹底擊潰堪與金軍抗衡的宋朝西北勁旅,攻取洛陽,以防宋朝政府從西路入蜀。不能因爲一座小小的太原城影響到整個戰局。

完顏宗翰只得留下部將銀術可繼續圍困,自己則率軍繞道疾馳南下。那邊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卻等不及了,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接受了趙桓割讓了太原、河間、中山三鎮的求和意願,引軍北返。完顏宗望告訴完顏宗翰:太原已經不必再攻了,和議書上寫得清清楚楚,太原、中山、河間三府已經劃歸大金國,從和議書籤字那一刻起,法律已經生效,太原已是大金國國土。

完顏宗翰大呼:真是太好了!

完顏宗望派人押着趙桓派來的使臣路允迪回到城下,讓他進城傳達割讓太原的詔書。路允迪進入了城裏,看到的是一張張寫滿了悲憤的臉孔。太原軍民斷然拒絕了接受這份屈辱的聖旨。張孝純等人大義凜然地說道:“國君應保國愛民,臣民應忠君守義,現太原軍民以大宋國爲重,寧死而不作金鬼,朝廷竟如此棄子民於不顧,何顏見天下臣民,太原軍民堅不受命,以死固守。”城上軍民一個個手握兵器,怒視路允迪。路允迪羞愧滿面,縋城而下。

完顏宗翰進軍到了山西澤州,在完顏宗望的勸告下返回了大同。負責圍城的銀術可雖惱羞成怒,卻又無計可施,只得把滿腔怒氣發泄在太原外圍的州縣上,先後攻取了文水、西都谷、祁縣、太谷、盂縣等,並連接擊敗了救援太原的宋軍地方部隊樊夔、施詵、高豐部。

金國來襲童貫跑路 好在張孝純坐守危城奮死抵抗! 第2張

割讓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今河北河間)、太原三鎮的行爲導致整個大宋國內沸反盈天,人們對朝政的抨擊越來越猛烈,大有掀翻天的勢頭。所謂“凡君天下者,得河北則得天下矣,失河北則失夫下矣。凡有國者,得河北則其國興,失河北則其國弱。”

在強大輿論的壓力下,宋欽宗趙桓重新認識到了太原三鎮作爲“國之屏蔽”的重要性,而太原軍民在保衛戰中所顯示出來的抗擊能力也讓他對抗戰有了信心,認爲金兵也不過如此。

他撕毀了和議書,決心用武力確保三鎮不失,加封三鎮官員職位,褒獎他們守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