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鄧艾兵臨成都的時候,姜維怎麼不支援呢?

鄧艾兵臨成都的時候,姜維怎麼不支援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姜維(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維被後主劉禪拜爲大將軍,繼續北伐中原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爲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景耀七年(263年),魏國伐蜀,鄧艾陰平偷襲成都,後主劉禪投降。那麼,問題來了,鄧艾兵臨成都的時候,姜維在哪裏,爲何不趕去救援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景耀五年(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中原。在這場戰役中,姜維又一次被鄧艾擊敗。趁着這一機會,宦官黃皓開始打壓姜維,這導致姜維退駐沓中,沒有回到漢中或者成都。沓中,地理位置約在今甘肅省舟曲縣,是一個處於岷山、迭山環抱中的小型盆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沓中不管是到漢中,還是到成都,都可以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了。換而言之,在公元262年兵敗之後,姜維如果可以退到蜀漢都城成都的話,那麼,等到魏滅蜀之戰爆發的時候,鄧艾顯然不會偷渡陰平,兵臨成都了,因爲在到達成都之前,他就會遭到姜維的攔截。

從這一角度來看,蜀國的滅亡,宦官黃皓顯然需要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公元262年,宦官黃皓弄權,更想廢掉姜維而培植右將軍閻宇。姜維請求將黃皓斬殺,但劉禪不肯,姜維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種麥。

一年之後,也即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關中一帶訓練士兵,意識到這是一個曹魏即將進攻蜀漢的信號,所以,姜維立即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其中,陽安關口位於漢中之地,這是鍾會大軍的進攻方向,至於陰平橋頭,則是鄧艾偷襲的地方。在魏滅蜀之戰爆發之前,姜維顯然對曹魏的進攻路線有限防備了。

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黃皓搬弄是非,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羣臣也不知道此事。而這,導致蜀漢並沒有加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的防守,這最終給了曹魏大軍,尤其是鄧艾以可趁之機。

鄧艾兵臨成都的時候,姜維怎麼不支援呢?

不久之後,曹魏大軍兵分多路,對蜀漢發動了進攻。等到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劉禪纔派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與董厥支援陽安關口。不過,很可能是因爲兵力有限,又或者是黃皓的讒言,劉禪還是沒有派人防守陰平這個地方。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63年,魏軍具體進軍路線是:西路鄧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負責切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則主攻漢中諸城。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戰後,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鍾會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前進到劍門關外時,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的時候,姜維當時在劍門關外阻擋鍾會大軍。

因爲漢中已經被鍾會的10萬大軍攻破了。所以,蜀軍惟有退守劍閣,抵抗魏軍。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西有相連的小劍山和大劍山,地形險峻,道小谷深,易守難攻,姜維利用這種利於防守的地形,在此列營守險。

對於鍾會來說,劍閣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棄。於是鍾會致書姜維:“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勸原爲魏人的姜維歸降。姜維不予回答。鍾會文筆雖佳,面對天險,還是得用武略攻之。然蜀軍保險拒守,魏軍攻關不克,又是孤軍深入,運糧不便,於是鍾會便商議退兵。

對此,在筆者看來,當戰役到了這個時候,蜀漢一方其實已經擁有了不小的勝算,只要姜維在劍閣繼續拖住鍾會,那麼,後者就會糧草等問題而退軍。畢竟,巴蜀之地的道路比較崎嶇,鍾會麾下又有10多萬大軍,這意味着後勤補給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與此相對應的是,姜維手中只有數萬大軍,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後勤補給壓力。

但是,鄧艾在這個關鍵時刻站了出來。鄧艾採用以迂爲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雖然鄧艾成功經過了陰平,不過,蜀漢在江油這個地方,還是擁有一定的兵力。並且,江油關亦是“關口險峯壁立,直插雲天;關下江流湍急,濁浪翻卷”的天險。當然,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蜀漢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蹟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這導致鄧艾得以迅速來到了蜀漢腹地。

江油失守後,劉禪派衛將軍諸葛瞻抵抗鄧艾。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但是,諸葛瞻卻反對姜維北伐,甚至建議後主劉禪剝奪姜維的兵權。因此,非常明顯的是,諸葛瞻和姜維之間可謂勢如水火。所以,諸葛瞻在率軍抵抗鄧艾之前,根本沒有派人向劍閣一帶的姜維求援。至於後主劉禪,很可能也在黃皓等人的擾亂之下,沒有及時將情況通知到姜維。在此基礎上,姜維沒能及時掌握鄧艾的動向。

最後,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督軍到涪城並與魏軍發生戰鬥,鄧艾大敗諸葛瞻前鋒,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緊接着,鄧艾又一鼓作氣,率軍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佔領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從這一角度來看,鄧艾可謂兵貴神速,連戰連勝,迅速就來到了蜀漢都城成都。對此,在筆者看來,到了這個時候,姜維已經錯過了回援的最佳時機了。當然,如果後主劉禪可以堅守成都,拖住鄧艾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這確實能夠給姜維回援爭取足夠的時間。可惜,此時的成都,譙周等投降派已經佔據了上風。所以,諸葛瞻戰死沙場,蜀漢御林軍全軍覆沒,自然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鄧艾兵臨成都的時候,蜀漢兵多在劍閣,成都兵少。蜀國君臣聽聞魏軍到來之時,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也有人建議東投孫吳,慌亂之中,更沒有人及時將情況告知姜維了。在此背景下,譙周力主降魏,羣臣多附和。公元263年十一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開城降魏,同時遣使令姜維等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在劉禪投降之後,未知劉禪的確切消息,恐腹背受敵,便引軍東入巴中郡。得知真實情形後,姜維按照劉禪所下的詔書,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向鍾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