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都以失敗告終?

爲什麼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都以失敗告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忽必烈的蒙古大軍當初不僅進駐中原,更是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了軍事擴張。據史料記載,蒙古大汗忽必烈於公元1274年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和風州經略使忻都,帶戰船九百艘、士兵一萬五千名,遠征日本。大元朝部隊在這場戰爭的初始階段戰績輝煌。

爲什麼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都以失敗告終?

網絡配圖

日本當代著名作家井上靖的書中寫到“公元1274年10月初,佔領了對馬、壹岐兩島,繼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軍處於不利,不得不暫時退卻到大宰府附近。元軍雖然趕走了日軍,但不在陸地宿營,夜間仍回船艦。當元軍回到船艦後,恰遇當夜有暴風雨,元艦沉沒兩百餘隻,所餘元軍撤退,日本才免於難。”如果按照井上靖所述,是惡劣的天氣使得大元軍隊在戰役中失敗了,那麼史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史料記載,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大元軍隊逼得日本方面節節退敗,最後退到了大宰府附近。但蒙古軍隊夜間仍然留守在軍艦上。直到公元1274年10月21日,這天夜裏元軍依舊像往常一樣,回到自己的軍艦上,卻忽然起了颱風。

  試想,生長在蒙古這個中原國家,連見到京城的人工湖都以爲是書上說的海的士兵,哪有應對臺風的方法。加之對當時所處環境、地形的不熟悉,颱風一起,軍艦上便一片混亂,有的甚至因爲相互之間的碰撞而艦毀人亡。再加上臺風形成的海浪對船體的撞擊,不少軍艦被海浪打沉,所以元軍只好撤退。第二天清早,日軍不見元軍進攻,便派出偵察人員去探元軍情況,才知道元軍已撤退。日本對於颱風使得元軍撤退這一事件很重視,並展開了大規模拜神的活動,稱爲“神風”。此後“神風”一詞一直陪伴了他們近700年。

爲什麼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都以失敗告終?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一次正面交鋒過後,雙方都可謂已經知己知彼,大元朝的弓箭讓日本人開了眼界,日本人的戰刀也讓蒙軍長了見識。待忽必烈重整旗鼓之後,又於公元1281年5月第二次進攻日本。這一次出海的艦隊陣容更是無比強大,其中將士十四萬名,四千多艘戰艦和九千海船。忽必烈看似是抱着剷平日本的信念出發的。

但是,在經歷過第一場戰爭之後的日本已經加強了沿海的防禦建築,而日本軍隊使用的弓箭,其射程和殺傷力跟元朝的已經不相上下。

  這樣一來就對蒙軍更不利,本來海上就沒有隱蔽的地方,加上日軍的遠距離武器又取得了進步,所以在相持的階段,元軍傷亡人數與日俱增。但是戰爭還在繼續,忽必烈是抱着雪恥之心而來,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然而在1281年8月12號這一天,這支龐大的艦隊在海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史上著名的弘安之役以日本取勝告終。

爲什麼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都以失敗告終? 第3張

網絡配圖

可能有人會問,這次又是什麼原因使得忽必烈再次失敗?難道還是因爲颱風“作怪”?的確,這次又是颱風在“作怪”。這次面對颱風的襲擊,大元軍隊是做了準備的,颱風來臨時,他們曾把海船軍艦都綁在一起,試圖減小颱風和海浪對船體的衝擊,奈何颱風猛烈,最後損失慘重,不得不丟盔棄甲選擇撤退。

這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大元王朝兩次勇猛地進攻日本,卻因颱風而以失敗告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