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大將關羽,之所以會變成相當長曆史時期的“武聖”,經歷了一個歷時千年的漫長造神過程。這其中,唐朝以後佛道兩教的宗教推廣,和滿清王朝統治期間的大力倡導,正起了最關鍵作用。

關羽在其死後數百年,並沒有獲得和其生平事蹟不符的無限擡高。南北朝時期儘管有些武將也曾以關羽的勇烈相期許,也只是限於認可關羽的“萬人敵”之勇。

【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暫,亦若有運數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歿而爲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

蜀漢·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唐朝設定武廟,武聖爲姜尚、亞聖爲張良,諸葛亮居於第二等的十哲。

齊國之祖、武聖:姜尚

而關羽只是和張遼、鄧艾、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這些漢末三國名將平起平坐,同樣在第三等的六十四將裏吃冷豬肉。

同時,根據唐朝範攄和宋初孫光憲的相關筆記,南北朝時期,關羽在他戰死的荊州民間,化身爲一個怨靈“關三郎”。

傳說關羽率領鬼兵進城,百姓們家家戶戶無不恐悚,而輕侮他的人便會身染惡疾,長蛇毒獸跟隨其後。

按照上古時期南方地區的傳說,不得善終的敗軍之將會化爲怨靈,在人間做祟,危害世人,因此便要將這些敗將奉爲神祇祭祀,安撫其怨靈,防止他作惡。如遠古的蚩尤,秦末的項羽,都是因此被奉爲神靈,在民間長期崇拜的。

而關羽同樣也並非善終,相反身首異處,所以也被當做一個怨靈,荊州當地百姓一開始並非自發崇祀關羽的“忠義、勇烈”,而是懼怕他驅使毒蛇猛獸,並令人寒熱戰慄的力量,纔將他奉爲神祇。

隋朝時天台宗僧人爲了在荊州一帶傳教需要,宣佈這個在當地流行的“關三郎”關羽,爲佛教“伽藍護法神”,然後隨着佛教信仰的擴散,又經過唐朝幾百年發展,由荊州而四川,由四川而全國,到唐末大亂時已在唐朝都城長安深入人心。終於成爲民間供奉的衆多佛教神靈之一。

【 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夢豬齧足,自知不祥,語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徵吳,必不還爾!”果爲吳將呂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荊州。玉泉祠,天下謂之四絕之境,或言此祠鬼興土木之功而樹。 祠曰:“三郎神”。三郎者,即關三郎也。允敬者,則彷彿似睹之。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泉縱橫,莫敢盜者。廚中或先嚐食者,頃刻大掌痕出其面,歷旬愈明。侮慢者,則長蛇毒獸隨其後。所以懼神之靈,如履冰谷,非齋戒護淨,莫得居之。】 ——唐·範攄《云溪友議》

【唐鹹通亂離後,坊巷訛言關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寒熱戰慄,亦無大苦。弘農楊玭挈家自駱谷路入洋源,行及秦嶺,回望京師,乃曰:"此處應免關三郎相隨也。"語未終,一時股慄,斯又何哉!】——宋·孫光憲《北夢瑣言》

宋朝初年(963年),朝廷重定武廟人選,以“兵敗身死,不克善終”爲由,將關羽連同張飛一起,逐出武廟。同樣被請出武廟的還有孫臏、韓信、鄧艾、楊素等共計二十二位名將;而以灌嬰、班超、秦瓊等二十三名“功業始終無瑕者”代之。

而過了整整160年,到了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又再次調整武廟名單,爲七十二人。唐朝武廟入選諸人,大都被重新請回。當然也包括關羽在內。

北宋時期道教興旺,爲了和佛教爭奪影響力,便將一些在民間香火較盛的神靈也被吸納進神仙體系中,關羽這個本土大將當然不容放過。道士們在關羽家鄉解州裝神弄鬼,宣佈他們召喚出關羽神靈,斬殺了爲禍鹽池的惡蛟,保障了鹽業生產。關羽從此也成爲道教神靈。

一生篤信道教,封贈過無數神靈的宋徽宗,就順勢給了關羽一個“崇寧真君”、“武安王”的封號,道教也因此將關羽列爲神靈。

對比岳飛,逝後數十年,宋寧宗時追封爲鄂武穆王,理宗時改諡鄂忠武王,身後之榮並非古人關羽可比。

宋·樞密副使、鄂忠武王岳飛: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第2張

畢竟宋朝對古人的追封比較隨意,莫說關羽被封王,甚至連他的曾經敵人甘寧也一樣被封爲王,累加追封。

徽宗宣和五年,封甘寧爲武惠王;南宋建炎二年,加封甘寧爲武惠昭毅王;兩年後,加封甘寧昭毅武惠顯靈王;紹興二十一年,加封甘寧爲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

因此這種古人封王的實際分量,肯定是不能和本朝社稷功臣被封王相比的。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嚴格控制意識形態,於洪武三年下令,除孔子的封爵保留外,其餘「歷代忠臣烈士,並以當時初封名爵稱之。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天下神祠,無功於民,不應祠典者,即系淫祀,有司毋得致祭」。

因此廢除武廟,不再對原武廟諸將進行國家祀典。連原武聖姜太公也被削去王位,關羽被宋朝加封的王位當然更難例外。而岳飛的鄂王本系南宋本代追封,自然保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至於忠臣烈士,雖可加以封號,亦惟當時爲宜。夫禮,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歷代忠臣烈士,亦依當時初封以爲實號,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爲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於一方一時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

歷代忠臣烈士,並以當時初封名爵稱之。天下神祠,無功於民,不應祠典者,即系淫祀,有司毋得致祭。】——朱元璋《大明詔旨碑》

而另一方面,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又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共八位開國帝王,同時詔選歷代三十七名臣,配其享,爲新的國家祀典。岳飛名列其中,配宋太祖享。而漢末三國人物中,僅有諸葛亮一人同樣被選中,從祀於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

因此在大明朝,一邊是宋鄂王岳飛,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古今三十七名臣之一;一邊是蜀漢漢壽亭侯關羽,和歷代帝王廟的名臣配享無緣。兩人官方地位,高下分明。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第3張

景泰五年(1454年),岳飛廟建於湯陰故土,代宗景泰帝御題爲“精忠之廟”。

而伴隨着佛道兩教在民間的廣泛傳播,到明朝中後期,關廟遍佈全國,香火繁盛,甚至超過了官方倡導的孔廟,時人多有記錄。

但此時明朝著名人物對關羽的稱呼:如徐渭《蜀漢關侯祠記》、孫承宗《重修漢前將軍關壯繆公祠記》,稱呼仍沿襲蜀漢政權官爵諡號,至多是按宋朝所封王號的“關王” 來褒美。

可說從隋唐到明朝民間的關羽形象,被萬人燒香拜佛,更多類似於一個太上老君、彌勒佛式的佛教、道教神靈,而官方雖也曾建廟祭祀,但祭祀的是蜀漢前將軍壯繆侯關羽,絕不是什麼“帝君”或者“武聖”。

直到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萬曆帝令司禮太監李恩,到北京正陽門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帶一,四幡龍袍一,黃牌一,加封關羽爲「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加封岳飛爲「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嶽聖帝君。」

詔書原文:【諮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嶽鄂王,茲特封爾爲三界靖魔大帝。】

同時封關羽、岳飛爲帝君,其實這也是關羽首次被朝廷封帝號,和岳飛同時建廟合祀。

而且因爲很大程度是萬曆帝個人的宗教行爲,所稱尊號更非諡號,宗教色彩濃厚,所以並沒經過內閣和通政司,太常寺也沒有接到旨意,和留下官方檔案記錄。

因此明朝官方並不認可這個帝號,《明實錄》無載,孫承宗《重修漢前將軍關壯繆公祠記》,仍然按蜀漢的諡號稱呼,修廟祭祀,僅在民間開始同時流傳“關帝、嶽帝”之稱。

天啓時期,有太常寺官員專門上奏質詢此事,最後不了了之,也不足爲奇了。

【○太常寺少卿,李宗延,奏乞修明禮樂條陳十款 :近睹漢壽亭侯改封大帝,然本寺職掌未有遵承,倘果系皇祖(萬曆帝)加恩,不妨命閣臣撰制頒之本寺,然後通行天下 】

到了清朝,情況又有不同。努爾哈赤爲建州酋長時,與其子孫,人人便熟讀《三國演義》,把這本書當做他們的軍事啓蒙教材。受該書影響,把關羽當做他們的戰爭守護神來崇拜,專門向嚮明朝請求賜予關羽神像,並稱關羽爲“關瑪法”(滿語,即關爺爺)。

八旗兵每次出戰之前,必燒香拜佛祈禱關羽護佑。 隨着他們節節勝利,不斷侵吞大明疆土,更加認定這是關瑪法保佑的結果。

從順治帝入關起,加封關羽爲“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之後10個皇帝中,先後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諡關羽,最後變成所謂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 。

乾隆帝甚至連關羽的諡號都強行改了。從蜀漢追諡的“壯繆”變成了“神勇”,後改“忠義”。

而且這都是非常正式、寫在官方記錄裏的政府行爲。關羽也正式獲得了和孔子並列的官方版“武聖”的地位,不再僅僅限於民間崇拜。

滿清爲維繫統治,愚弄人民,還散佈”劉備轉世爲康熙&乾隆皇帝,關羽轉世成天神,爲滿清皇帝護駕"的傳說,迄今在許多地區都有流傳。

而岳飛最遲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雍正帝正式下令將移出武廟,同時雍正帝還下令追封關羽三代,在全國各地普建關帝廟。

所以,岳飛被滿清官方貶抑,關羽被滿清造神爲唯一武聖,應爲定論。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第4張

這其中滿清官方的有意識引導,把關羽崇拜納入官方化日程, 把兄弟忠義和江湖道義,擡高得比民族大義更重,很明顯是其重要維穩舉措和政府行爲。

而對漢人百姓來說,藉着祭拜滿清官方允許的關羽之名,行祕密結社和組織之實,這時關羽已經變成一個忠義符號,代表了從岳飛到李定國在內不被滿清允許紀念的衆多漢人英雄名將。

到了清朝後期,戲臺唱戲時但凡關羽出場,連慈禧光緒都要特意離座位走幾步,以示恭敬, 這更說明關羽崇拜已經深入其政權骨髓了,確實是發自內心去崇敬, 早脫離了收買漢人民心的範疇。

滿清被推翻後,各個地方紛紛把之前的武廟、關廟,都改成了關岳廟,重新變成關羽岳飛二人合祀。

民國元年(1912年)11月20日,政府正式發佈“關岳合祀”命令,並下令海陸將領均需按時祭拜岳武穆,詳細規定了祭祀禮節及貢品用度。

這亦充分說明,之前民間自發性的岳飛崇拜,是被滿清強行抑制了幾百年的。“關羽”這個形象便是其主要工具。

因此,經歷滿清數百年統治影響而不自知的一些人,並不願正視、甚至矢口否認的【關羽被滿清造神爲武聖】,確係真實事實。

岳飛從逝後數十年被南宋政府平反起,一直到明朝滅亡爲止,在華夏正統王朝的官方地位,從來都更居其上。

岳飛的忠義表現,是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的大義,事蹟簡直不勝枚舉;而絕非私人兄弟義氣這種小義。

21世紀很多人對岳飛事蹟的不熟悉,經歷滿清近300年統治壓抑是其一,更大原因是對南宋史遠不如三國史熟悉的緣故,這裏只怕相關影視、遊戲、小說的影響更大。

至於關羽本身爲人津津樂道的“忠義”,更非他成神的起始原因。如前述,關羽死後的幾百年,在官方民間都並沒得到特別尊崇。而在南方地區,被官方封帝、民間成神的一直是項羽。而在南方地區,被官方封帝、民間成神的一直是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第5張

唐朝之前,江東遍地項王祠。民間稱項羽爲項羽神、憤王,當做神靈拜祭。陳武帝陳霸先特遣中書舍人韋鼎冊封項羽爲帝,比關羽後來被滿清官方封帝更早了一千多年。

直到唐朝,爲削弱南方地區的分離傾向,從狄仁傑爲代表,官方大規模拆除各地項羽廟,強行禁燬,歷時多年方令項羽崇拜就此衰落。也恰在那以後,在佛道兩教傳播需要、推波助瀾下,民間的關羽崇拜漸漸興旺繁盛。

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定要說關羽是因爲忠義,才被民間崇拜;或是項羽因爲其殘暴,纔不被民間崇拜,實則是無視歷史,倒果爲因。

其實這本是特定歷史時期,政府出於政治目的,和宗教雙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而排除滿清統治者刻意壓抑岳飛的因素,僅就人品、功業、能力、百姓愛戴程度、從西晉起歷朝帝王和士大夫評價而論,哪怕單單從蜀漢政權內挑選,諸葛孔明也是遠比關羽更合適得多的、可堪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人選。

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

關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加封,最後成爲武聖的? 第6張

畢竟從西晉起延續一千八百多年,孔明一直被歷代賢臣志士竭力推崇,東晉就封武興王,早於關羽被封王千年。

唐朝時就被比做漢初三傑,宋朝時已開始稱爲“三代以下一人”,明朝更已經徹底奠定僅次於孔孟的聖賢地位,並作爲漢末三國唯一人選從祀歷代帝王廟。

唐朝時諸葛亮就已名列武廟十哲之列,宋朝官方延續了這一做法。歷代兵家包括李靖李世民在內,一直就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幹,從不認爲諸葛亮不該進入武廟,成爲武聖候選。

關羽竟能後來居上,成爲武聖,確實是佛道兩教借地域性的關羽崇拜,在民間廣泛傳播的宗教因素,和明清易代後滿清官方的特別推崇和造神所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