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91年初春,奉漢武帝詔敕,大漢丞相公孫賀被捕入獄。在獄中,有司窮治其罪,他和兒子公孫敬聲受盡了凌辱和拷打,最後,父子雙雙死於獄中。漢武帝猶恨意難消,下旨將公孫賀滅族——這不是漢武帝殺的第一個丞相,當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隨着皇帝春秋漸高,性情也越來越乖戾和殘暴,位居羣臣之首的丞相和其他廟堂大臣,因小過或無罪被誅戮者日漸增多,公孫賀不過是其中的倒黴蛋之一。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網絡配圖

公孫賀本有着堂皇的門第和顯赫的人生,其祖父公孫昆邪在漢景帝時爲隴西太守,吳楚之亂時拜爲將軍,因平叛有功,封爲平曲侯。出身侯門的公孫賀少年時即爲皇家騎士,出入宮闕。武帝劉徹爲太子時,他入選太子舍人,陪侍太子游宴射獵,混得很熟。公孫賀不是讀書人,沒有廟堂之才,但“英雄何須讀書史,馬上自可建奇勳”。公孫賀就曾多次隨軍出征,屢立戰功。武帝即位後,拔擢他至高位,除了是老熟人外,還有一層關係,即公孫賀後來娶了一位身價驟貴的夫人,此女乃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既爲皇帝連襟,當然倍受寵信。

不久,公孫賀出任輕車將軍;五年後,拜車騎將軍,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因軍功封侯。後又多次統軍出征,儘管中間曾因小過被削奪爵位,但始終位居要津,榮寵不衰。再後來,終日戰戰兢兢,雖熬到衰年卻不得退位的丞相石慶死去,漢武帝命他爲相,並二次封侯。公孫賀位極人臣,按說應該興高采烈,可他卻在皇帝面前伏地不起,涕泣交流,說:“臣本邊鄙之將,以鞍馬騎射爲官,無才無德,實不堪丞相之任!”皇帝及左右臣僚見公孫賀如此傷悲,皇帝便命侍從:“扶起丞相。”侍從去扶他,公孫賀卻死活不肯起來接相印,皇帝無奈,起身離去,公孫賀這纔不得已接了相印。出得宮來,左右問:“皇帝拜相,乃榮寵之事,何哭之悲也?”公孫賀答:“主上賢明,臣本不稱丞相之職,負此重責,從此危乎殆哉!”此言足見公孫賀亦非顢頇之輩,他知道伴君如伴虎,雖位居丞相,然稍不如意,隨時會帶來殺身之禍。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第2張

網絡配圖

公孫賀此言並非空穴來風,在這之前,已有李蔡、嚴青翟、趙週三位丞相聯翩下獄而死。丞相石慶老邁,上疏請求退休,皇帝親下手詔,嚴厲譴責,出語苛毒,石慶以爲他“歸丞相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的請求得到了批准,要呈還印綬。丞相掾史看了皇帝手詔,說,皇帝哪裏是讓你卸職歸家,你應該引咎自裁纔是啊!石慶嚇壞了,哪裏還敢提退休的事,第二天就硬撐着上班去了。好歹又撐了三年,死在了丞相任上。

“從此危乎殆哉!”公孫賀之言如同巫咒,儘管他日夜憂懼,大禍還是不期而至。他上位後,原來的太僕之位由兒子承繼,父子同列朝班,表面上堂皇榮耀,但高危易傾,物極必反,乃世之常理。事情出在他兒子公孫敬聲身上。由於自小生在王侯之家,又與皇家有姻親,公孫敬聲是個養尊處優,驕奢不法的紈絝子弟。他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挪用了一千九百萬軍費,事發後進了大牢。當時朝廷正在追捕一個名爲朱安世的黑社會老大,人稱“京師大俠”,因久捕不得,皇帝很惱火。公孫賀救兒心切,向皇帝提出由他親自督案,條件是朱安世歸案後,請贖兒子之罪。皇帝看在親戚的份上,答應了他的請求。

不久,朱安世果然被捕歸案。朱聽說丞相想拿自己之頭贖兒子之罪,不甘示弱,便於獄中告發公孫家三事:一是公孫敬聲與漢武帝之女陽石公主私通,二是使巫覡作法詛咒皇帝,三是在皇帝去往甘泉宮的路上埋下偶人,以惡言咒帝。此事非同小可,有一樁坐實就是滅族之罪。有司立即呈報皇帝——公孫賀不但沒救出兒子,自己反倒進了大牢。奇怪的是,朱安世這個社會邊緣人的揭發竟然件件屬實,父子兩人被嚴刑拷打,長久折磨後皆瘐死獄中。漢武帝春秋漸高,本就怕死,一直祈望昇仙永生,如今竟有人用巫蠱之術咒他速死,豈能不怒火中燒!於是,他下令將公孫賀全家滅族,兩個與人私通的女兒——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一併殺頭。當然,皇后的大姐——公孫賀的夫人也被殺了。衛家被處死的還有一個人,即已故大將軍衛青的侄子長平侯衛伉,據說他也捲入了與公主通姦及巫蠱案中。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其後不久,“巫蠱之禍”所連及的皇后、太子一家幾乎被殺盡。

劉屈犛禍從口出

公孫賀死後,皇帝四顧,幾無可信之人,自己的連襟姻親尚包藏禍心,誰又是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呢?想來想去,提拔了自己的劉姓宗親劉屈犛爲相。劉屈犛是漢武帝庶兄劉勝之子,依輩分應屬漢武帝的侄輩。劉勝妻妾甚多,耽於酒色,史載有子一百二十餘人,劉屈犛即一百二十分之一。

劉屈犛接任丞相的這年秋天,“巫蠱之禍”鬧大了。被漢武帝信重主持查蠱的江充想害太子劉據,栽贓說太子宮中埋有偶人詛咒皇帝。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內外隔絕,皇后、太子派出的使節皆不蒙召見。太子無以自白,發兵誅殺江充。太子兵入丞相府,劉屈犛嚇跑了,連丞相印綬都丟掉了。江充一派的人向漢武帝彙報說太子造反,漢武帝問丞相何在?答曰:“丞相保密,不敢發兵。”漢武帝大怒,說:“事已紛亂如此,尚何祕可言?丞相無周公之風矣,周公不誅管蔡乎?”馬上下達了圍剿太子的平叛令。漢武帝離開甘泉,調集部隊,親自指揮作戰。劉屈犛接旨後,率百官僚屬和太子展開了殊死搏鬥,大戰五日,死者數萬人。後太子落敗,逃出城去,隱蔽多日後,暴露行蹤,在地方官的圍捕中自縊身死,太子的兩個兒子並皆遇害。漢武帝命人入皇后宮收皇后璽綬,衛皇后自殺。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第3張

網絡配圖

奉皇帝之命,丞相劉屈犛打敗了太子,似乎應該算立一大功。但皇帝很快醒悟了,太子是被江充陷害致死的。所以,劉屈犛的平叛之功自然打了折扣。太子皇后俱死,漢武帝遷怒於人,江充被滅族,參與陷害太子的人盡被誅殺。劉屈犛雖暫未獲罪,但他的日子顯然不好過。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奉命出征匈奴,丞相劉屈犛爲之餞行。將別之際,李廣利對劉屈犛說:“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爲太子,如立爲帝,君侯長何憂乎?”衛太子劉據剛剛在“巫蠱之禍”中被殺,李廣利就和劉屈犛籌謀起立太子的事來。原來昌邑王劉髆乃李廣利妹妹李夫人所生,而李廣利之所以敢對劉屈犛談立儲之事,乃因劉李二人系兒女姻親,如果昌邑王得繼大統,從政治利益考量,劉李二人皆爲贏家,所以劉屈犛滿口應承。因太子被殺,漢武帝正處於無窮的愧悔和懊惱之中,身爲率軍和太子相殺的丞相,已身處罡風烈焰之中,自身難保,安敢再提新立太子這樣敏感的話題,觸皇帝的椎心之痛?但既和李廣利有此言,也就等於給自己身上拴了個炸彈,不久,炸彈終於引爆,內廷的一個官員將此事告發。除了這一條,還有一條同樣致命的重罪:劉屈犛的夫人因劉連受皇帝責譴,身家性命旦夕難保,恨皇帝速死,因此“使巫祠社,咒詛主上”。漢武帝聞此,暴跳如雷,下令以廚車(拉肉類及食物之車)拉劉屈犛遊街示衆後,腰斬東市。劉的夫人被梟首長安華陽街。李廣利全家也被收捕。李廣利聞此,率部隊投降了匈奴,李家也全族覆滅。

車千秋被草率封相

劉屈犛等被殺後,漢武帝心情更加惡劣,丞相的位子暫時空置。皇帝日夜思念太子,在太子殞命的地方修了一座望子臺,還命人修了一座思子宮,經常一個人登臨高臺,在悲風颯颯中久久佇立;或者把自己關在思子宮裏,枯坐徘徊。這期間,他收到了一份爲太子辯冤的奏疏,言辭頗爲懇切,皇帝被打動了,立刻召見上書人。此人乃位卑小臣,是高皇帝廟寢的守墓郎,名叫車千秋,長得身材魁偉,儀表堂堂。漢武帝見而悅之,覺得自己孤獨痛楚的心靈得到了撫慰。皇帝說:“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爲吾輔佐。”立拜車千秋爲大鴻臚。數月後,車千秋即代替劉屈犛,官拜丞相,封爲富民侯。車千秋既無過人之才能,又無廟堂帷幄之謀、戰場攻伐之功,僅以一言中皇帝之意,所謂撓到了癢處,數月之內,取相封侯,“世未嘗有也”。漢武帝如此草率封相,還遭到了匈奴單于的嘲笑。使者至匈奴,單于問何人爲相,使者答車千秋,單于未聞其人,問以何故封相,答以上書言事。單于笑道:“苟如是,漢置丞相,非用賢也,妄一男子上書即得之矣。”使者還,道單于之言,漢武帝羞惱,要治使者辱命之罪。後來大概覺得單于之言也是實情,與使者無干,也就不了了之了。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第4張

網絡配圖

車千秋在丞相任上,見武帝脾氣暴戾,誅殺大臣,朝野上下充滿戾氣,便與大臣們聯名上書,請求皇帝施恩惠,緩刑罰,養志安神。武帝回覆:“陰賊侵身,遠近爲蠱,朕愧之甚,何壽之有?”君臨天下半個世紀之久的漢武帝封禪泰山,四方征伐,祈望長生,宮觀樓臺,奢靡綺麗,賞罰由心,殺剮隨意,言出法隨,臣民懾伏,雷霆之怒,國中震恐。上至皇后太子,下至臣民百姓,遭無妄之禍而命喪溝壑者何止千萬,晚年成爲真正的孤家寡人,恨其速死者遍佈朝野。他的心境如此蒼涼悲苦,身體也每況愈下,不久就嗚呼哀哉。車千秋成爲他在世時最後一個丞相。

公孫弘:漢武帝唯一信重的丞相

漢武臨朝以來,下令誅殺的丞相有五個(御史大夫等其他重臣不在其內),有的還遭滅族之禍。那麼,他難道沒有信重的丞相嗎?有,公孫弘是唯一的一位。此人原來是個放豬的,四十多歲時始學《春秋》等儒家經典,六十歲那年招賢良文學士,中選爲博士。爲使匈奴,回來述職時不合皇帝意,皇帝發怒,公孫弘害怕,以有病爲名跑回了老家。本來他的仕途之路已經終止,可後來郡國舉賢良文學又把他推薦了上去。他推辭說,以前出使匈奴差點獲罪,還是另選別人吧。也許是實在無人可選,公孫弘第二次被推薦了上去。這次他時來運轉。武帝下詔求問天文地理,古往今來治道之本,讓舉薦上來的人“詳具其對,著之於篇”上奏皇帝,由皇帝親覽,其實相當於後代的廷試。參與策試者百餘人,主持其事的官員認爲公孫弘的章奏不好,把他的名次排在了後面,可武帝閱後,卻把他拔擢爲第一名。皇帝召其入見,見其風度不凡,復拜爲博士,待詔金馬門,成爲後備幹部

公孫弘見作文議論可以升官,愈發努力,連續上書,博武帝歡喜,職位也不斷升遷,不久即以高年躍居丞相。凡封丞相,原先得有爵位,公孫弘未曾封侯,武帝打破慣例,對公孫弘先拜丞相後封侯,可見眷寵之深。公孫弘真以才德博帝王之寵嗎?很多有才德的人仕路蹭蹬,甚至丟掉了性命,爲何公孫弘獨能平步青雲?那是因爲公孫弘老奸巨滑,善處廟堂之間,知道如何討好君主。“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使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廷爭”。他把自己的主意一二三列出,讓帝王自己決策,決不因意見不同堅持己見,和人爭執。既得籌謀之實,又不擔任何責任和風險。他還會利用別人當“槍手”,大臣汲黯就常被他利用,二人商議好向皇帝奏事,見帝后,他推汲黯先說,自己看皇帝的反映在一邊“溜縫”。有時與公卿大臣商量好的事情,到了皇帝面前,立刻見風使舵,站到皇帝一邊。氣得汲黯當場揭他的老底:“齊人多詐而無情,始爲臣等建此議,今皆背之,不忠。”皇帝當場問公孫弘,公孫弘卻虛晃一槍:“夫知臣者以臣爲忠,不知臣者以臣爲不忠。”一句話,我是沒有原則和操守的,只是無條件站在皇帝一邊,你要知道我的苦心就認爲我忠,不知道我的苦心,就認爲我不忠。

揭祕:曾誅殺五位丞相的漢武帝唯一信重哪一位丞相? 第5張

網絡配圖

這種死心塌地的奴才心態自然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大凡剛愎自用的君主,皆用奴不用才。汲黯看穿了他欺詐陰鷙的本性,向皇帝舉報說,公孫弘居高位,俸祿甚多,卻以粗布爲被,此飾儉以爲詐,其心不端。皇帝問公孫弘,公孫弘回答說:有這回事,在大臣中,我與汲黯是最好的朋友,他所說的完全屬實,而且一語中的。居三公之位卻以粗布爲被,就是想沽名釣譽。沒有汲黯,陛下安聞此言?以守爲攻,以退爲進,反把汲黯的告發化於無形。皇帝認爲公孫弘有謙讓之德,更加重視他。看穿公孫弘本質的,不止汲黯一人,董仲舒就認爲他是一個諂諛君主的小人。董仲舒與公孫弘齊名,但董連個廟堂之官都沒混上,只能到諸侯國去任職。公孫弘外表寬仁,內藏忌刻,凡與其有過節的,表面與之相善,遲早必加報復。當然他也沒忘了心頭之患董仲舒,董雖然權力上無法與之抗衡,但學問才華過之,他向皇帝建議,把董仲舒派往膠西爲相。膠西王是漢武帝之兄,殘暴嗜殺,多行不法,殺了很多朝廷派去的官員。公孫弘想借膠西王之刀取董仲舒之頭,董仲舒最後借病退隱,絕了仕途之念,才保得一條性命。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