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七十歲才“鹹魚翻身” 《漢書》第五位清官龔遂

七十歲才“鹹魚翻身” 《漢書》第五位清官龔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龔遂,《漢書》記載的第五位清官。

這是一位前半段命運比較悲劇、晚年才鹹魚翻身的人物。這樣的人物,歷史上雖然不多,但其實也不算少了。所以,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是你現在混得不好的話,彆氣餒,誰曉得未來是怎麼樣的呢?

好了,雞湯似的廢話不多說了。

龔遂因爲熟讀孔聖人的書,在當時的選官程序下,得以出仕爲官。

不過,他的運氣不好,跟的老闆很“糟糕”。

他的老闆是昌邑王劉賀,漢武帝的一個孫子,因爲老爹死得早,5歲的時候就繼承了昌邑王之位。

這裏,有必要對劉賀做一個起底。

他的祖母就是歷史上那個鼎鼎大名“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出身倡家(按:古代專門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最後成爲漢武帝寵妃的李夫人。

他舅公,即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在漢武帝晚年,曾聯合當時的丞相劉屈氂等大臣謀劃,企圖讓自己的親外甥,也就是劉賀他老爹劉髆(bó),登上太子之位。然而,這一“卑鄙罪惡”的陰謀,最後被“偉大英明”的漢武帝粉碎了,丞相腰斬,李家族誅(不過,李廣利還是很妖孽的,見勢不妙,立馬北叛匈奴,逃過了一劫)。曾經很受漢武帝寵愛的昌邑王劉髆,雖然沒有被廢,但出了這麼一起幺蛾子,昌邑王一系,自此自然就不怎麼受朝廷一衆公卿大臣的待見了。

七十歲才“鹹魚翻身” 《漢書》第五位清官龔遂

漢武帝死後,通過一系列的政治鬥爭,最後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權,甚至可以說是雖無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實(反正,最高權力是掌握在霍光手裏了)。

當然,霍光在歷史上是名臣,是賢臣,而且他本人最後好歹也得善終。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在政治鬥爭中,至少表面上,霍光是不會亂來的,他是按規矩出牌,所以,人家抓不住他的痛腳。

比如說,做了13年皇帝年滿20歲的漢昭帝病死的時候,霍光當然可以“徇私”,直接迎立自己的表兄劉據的孫子劉病已,但是,他不,他淡定地表示,還是按規矩來辦吧,所以當時迎立的乃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漢昭帝的侄子而非侄孫,也就是昌邑王劉賀了。

敘述到這裏,或許圍觀的吃瓜羣衆要紛紛表示淡定不能了:這不明擺着,昌邑王劉賀不可能有好下場,再怎麼說,不滿二十歲的半大小子也不可能是老謀深算權傾朝野的霍光的對手哇!

對咯!

所以,不論昌邑王是怎麼的一個人,他的人生是註定悲劇的。

龔遂同志很不幸,跟了這樣一個註定悲劇的小老闆!

按照史書記載,劉賀這個人,由於從小缺乏管教,本身行爲是很不檢點的。要是他一直龜縮在自家的領地,那無論他怎麼胡作非爲,或許都不是個事。

可是,他的皇帝叔叔,年輕的漢昭帝死去了,卻沒留下子嗣,一時之間他成了最有資格的繼承人,這下子他輕佻的性子和浪蕩的言行,就變得很致命了。借用孟老夫子的話說,這樣的人“望之不似人君”。本來,他沒有毛病,最後估計也要被挑出一身毛病,何況他全身都是毛病,又怎麼能夠在權臣霍光的眼皮子底下順順利利地入繼大統呢?

劉賀行爲不檢,直接苦了從小跟隨在他身邊的龔遂。

龔遂這個人,性子是有點一根筋的,他最大的喜好,是做一個忠直之臣,青史留名。

然而,跟了劉賀這樣一個老闆,這樣的人生目標就太有挑戰性了。

其實,從史書的記載看來,劉賀這個人,本性並不怎麼壞。但是,他還在孩童時期就繼承了王位,領地內他年紀再小也是大爺,其他人都得看他臉色,千方百計哄着他玩還來不及,又有幾個人會像龔遂一樣,直言正色告訴他如何做人的道理呢?

於是乎,劉賀從小就學會了縱情於聲色犬馬之間,奢靡無度,身邊環繞的多是擅長捧哏的各色狗腿。

爲了做青史留名的忠臣,龔遂其實已經很拼了。他一有機會就苦口婆心地勸導劉賀,給他講做人的大道理,援引古時候的各種反面例子,痛陳禍福,常常搞到痛哭流涕的地步。

劉賀畢竟還只是個半大孩子,龔遂這麼對他,要說他反感之餘沒有一點感動,那也是假的。然而,他有時候聽取了龔遂的教導,規規矩矩做人,還沒幾天就煩透了,的確,從一般的人性來講,哪有比酒肉人生更令人愉悅的呢?

就這樣,時不時地夾雜着龔遂那有點惹人厭的哭諫,劉賀緩緩地打發着他愉快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被召進朝廷,繼承剛剛病死的漢昭帝留下的寶座。

初登帝位的劉賀,一開始樂壞了,他完全搞不懂形勢,以爲還可以像在自己的領地那樣任意胡來。當然了,要是他穩固了權柄,那他怎麼亂來,別人也無可奈何,關鍵是這個時候權力還掌握在人家手上呢!

這期間,龔遂自是苦苦勸諫,自然是一點用也沒有。

二十七天後,權臣霍光聯合朝廷大臣,用太后的名義,把皇帝寶座還沒焐熱的劉賀趕下了臺,廢爲庶人(後來又被封爲海昏侯,對,就是去年廣被報道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主人)。

劉賀的一衆狗腿,二百餘人,全被霍光喀嚓了。

龔遂還有中尉王陽兩人,因爲名聲較好,又曾多次規勸劉賀,霍光念在他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意放了一馬,把他們剃了頭髮,貶爲罪犯,打發去搬磚修長城去了。這樣過了五年,才刑滿釋放。

又過了許多年,霍光死了,霍光後來擁立的漢宣帝也早已穩固了手中的權力。

有一陣子,渤海郡年年鬧饑荒,盜賊並起,搞得一心想做聖賢之君的漢宣帝臉面無光。於是,他要求大臣們趕緊推選出一位合格的人才,去治理好渤海郡這塊地方。

丞相和御史大夫一致推薦龔遂可用,漢宣帝於是任命龔遂爲渤海太守。從此,龔遂的人生才苦盡甘來,這個時候,他已經七十餘歲了。

七十歲才“鹹魚翻身” 《漢書》第五位清官龔遂 第2張

龔遂上任之前,按照慣例,漢宣帝召見了他。

本來,由於大臣們的一致吹捧,漢宣帝頭腦中龔遂的形象是比較偉岸的,然而,初次見面,瞅着眼前又矮又挫的小老頭,漢宣帝不免大失所望。

孔聖人尚且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看到顏值遠在水準線之下的龔遂,漢宣帝頓時感覺整個身心都不那麼愉快了。

他有些冷淡地向龔遂發問:“渤海那地方亂得很,盜賊遍地,搞得我很憂心,你有什麼辦法能平定盜賊,讓我滿意呢?”漢宣帝的語氣中散發的是弄弄的懷疑和瞧不上眼的味道。

要是閱歷不足的一般人,迎面一盆冷水澆頭,或許就六神無主驚惶失措了,但人家龔遂怎麼說也是大風大浪闖過來的,因此,他不慌不忙地開口道:“渤海那個地方偏遠,未蒙陛下教化,所以老百姓飢寒困餒,同時呢地方官吏爲非作歹,根本就不懂得體恤老百姓,才使得您的海濱百姓不得已搶掠爲生,他們就像小孩子盜竊了兵器,在池邊揮舞一樣,並非有意作亂啊!現在,您是想讓我用武力討平他們呢?還是想讓我用德治安撫這塊地方?”

這番話,語氣謙恭,但話裏話外其實很不客氣了。

漢宣帝口口聲聲,言及渤海,不是盜賊,就是亂民。但龔遂一上來就打他臉了,哪有什麼盜賊啊,都是您治下的百姓嘛(陛下之赤子)!

當然,龔遂早已不是愣頭青,他很謹慎地把渤海老百姓飢寒困餒的原因,諉過於地方官吏頭上,而沒有漢宣帝什麼事(海瀕遐遠,不沾聖化)。所以,漢宣帝聽了這番話,不但沒有生氣,還覺得龔遂很有見地,說得很中聽。

針對龔遂給出的兩個選項,漢宣帝沒有猶豫就在第二個選項上面打了勾。他告訴龔遂:“我讓大臣們推薦有德行的人去渤海,就是想用德治安撫這塊地方啊!”

龔遂得到這個回答,心裏有底了,於是對漢宣帝提條件:“我聽說治理混亂的百姓猶如清理沒有條理的繩子,不能心急,只有一步一步地慢慢來弄,才能治理好;我希望上任之後,朝廷能夠不做任何干涉,允許我便宜行事。”

龔遂提的這個條件是很不符合規矩的,但漢宣帝立馬就答應了他,還給了他許多獎勵。

於是,龔遂上任了。具體治理過程不去細說了,無非就是以身作則,力行教化,移風易俗,勸民農桑,困難時期開倉濟民,以及約束好手下大小官吏,讓他們不要胡作非爲,等等(這些事情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所以非得龔遂這樣的人物才能踐行)。

幾年過去了,渤海郡不但“盜賊悉平,民安土樂業”,而且老百姓都開始富庶起來,同時郡裏打官司的都很少。(按:所謂富庶當然是指農業文明標準下的低水平的富庶,無非就是解決了溫飽之外還有一點餘裕,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漢宣帝看到渤海郡被治理得如此之好,不免龍顏大悅,把年邁的龔遂調到中央,升任九卿之一的水衡都尉(給皇帝管上林苑,實在是用非所長,不過用之養老,也算優待了)。

龔遂最後老死於水衡都尉任上,和黃霸一樣,活到了八十幾歲,而且實現了他最初的人生目標:以忠直之名,傳揚後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