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三國梟雄曹操家的三代媳婦均不得善終?

爲何三國梟雄曹操家的三代媳婦均不得善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代媳婦:丁夫人非與曹操離異不可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室,自己沒孩子,曹操與劉夫人生有一子:曹昂,是長子。劉夫人死得早,丁夫人便將曹昂撫爲己子。一個自己沒有子嗣的女人,一定會對撫養過來的孩子傾注自己最大限度的母愛。

爲何三國梟雄曹操家的三代媳婦均不得善終?

網絡配圖

  古人說得好:“提攜捧負,畏其不壽。”牽着抱着捧着揹着,生怕他或她出點意外,半途就掛掉。丁夫人這麼疼曹公子,曹操倒不是很珍惜,要帶着丁夫人的心肝寶貝出去拉練拉練,而且還不是軍演,是真的打仗,去討伐張繡。這是公元197年的事,這次戰役本來已經和平解決了,張繡投降。不想雄才大略的曹阿瞞也有因爲私德誤事的時候,他要泡妞,什麼妞不好泡,卻泡上張繡的嬸嬸。這一泡把新結成的曹張統一戰線給泡壞了,張繡發動叛亂,兒子、侄子和良將典韋的性命,都給曹操的一次泡妞給泡掉了。

  曹昂的死,是對丁夫人的致命一擊。她沒有化悲痛爲力量,也沒有昧着良心說光榮,這個剛烈的母親一天到晚跟曹操哭吼:將我的兒子殺死了,你一點也不痛心!“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曹操被她哭吼得煩了,於是送回孃家去,讓她氣順一點再說。 

  丁夫人氣順了嗎?過了些日子,內疚不已的曹操去岳丈家接老婆。丁夫人正在織布,曹操走到她身後,撫摸着她的背說:“夫人,跟我一起坐車回去吧。”丁夫人不回頭看他,也不吱聲。曹操依依不捨走到房外,又隔着窗戶問:“真的沒複合希望嗎?”丁夫人不應,曹操很不捨地說:“真的跟我分手了,好絕啊。”於是允許她改嫁,可曹領導的女人,誰敢娶啊?

爲何三國梟雄曹操家的三代媳婦均不得善終? 第2張

網絡配圖

  從母親的角度出發不難理解丁夫人的心理:老孃好不容易將曹昂這塊資源培養出來了,你卻不省着用,一場戰役就報銷了,老孃在曹家的地位、前途,也就灰飛煙滅了。圍繞着曹昂,母愛與父愛的落差,讓丁夫人恨曹操。而真正讓丁夫人恨曹操恨到骨頭裏去的是,曹昂雖然按組織的標準來說,犧牲得光榮,但卻是用自己的性命爲老爸的泡妞買單。試着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去理解,自己最疼的兒子死於老公的一次泡妞行爲,你能原諒這一切嗎?所以,丁夫人給曹家,給歷史,留下了一個在織布機前的決絕的背影。作爲曹家的第一代媳婦,丁夫人的心是恨的,命是苦的,她是不幸福的。

  卞夫人鬱鬱而終

  曹操的老婆當中,名譽最好的當然是卞夫人。她是曹丕、曹彰和曹植的母親,她節儉、大度、明事理,這些無需多言。卞夫人對老公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在史上就有一次她善於替老公做危機公關的記載。 

  曹操殺了楊修,但這事沒完,楊修還有家裏人,尤其還有個老爹——太尉楊彪,每天上班還得和這個老同志見面,總得有個交代。曹操硬着頭皮給楊老先生寫了封信解釋,無非是說你老楊家的兒子雖然聰明,可是他不聽領導的話,爲了挽救您的家庭,因此我老曹大義滅親,當然,大義的是我,滅的是你的親,將這小子繩之以法,“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然後,又送給楊家大把禮物。曹操覺得光靠男性的言語不能很好地處理事態,於是請來卞夫人搞夫人公關,再從女性的角度來寫一封信,將事態再熨平一點。

爲何三國梟雄曹操家的三代媳婦均不得善終?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二代媳婦:甄氏步步驚心 死後連正常收殮都沒有

  曹家最傳奇的媳婦莫過於甄氏。她本是袁紹的兒媳婦,與曹丕相遇於戰亂後的幽州。亂世佳人似乎格外讓人憐愛。甄氏的一次仰視,曹丕的一次俯視,愛情就產生了。曹丕愛她,娶她,寵她,卻殺她。爲何殺她,是她不夠小心嗎?不是,甄氏在這樣的環境裏,步步小心,卻步步驚心。

  這個美麗的女人有着很美麗的用心。她壓抑自己對丈夫兒子的思念,卻明顯地表現自己對婆婆的感情,以求得在提倡孝道的社會裏有一個安全的生存空間。且列舉甄氏在孝道方面的兩次先進事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征討關中,甄氏的婆婆卞夫人隨行,半路傳來消息說卞夫人欠安,甄氏“晝夜泣涕”。左右不忍,便將卞夫人稍稍恢復的消息告訴她,甄氏還是不信:“平時婆婆每次生病都恢復得很慢,這次怎麼就恢復得這麼快呢?你們不是忽悠我吧?”結果越來越憂慮了。卞夫人在前線得知兒媳掛念,於是寫信回來證明自己確實已康復,甄氏這才恢復正常生活。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又出差打仗,一路上帶着甄氏的婆婆卞夫人,甄氏的老公曹丕,以及甄氏的兒子曹睿和女兒東鄉公主。這期間,甄氏對丈夫兒女的思念應該是讓人消瘦的,況且甄氏還生着病。

  令人驚奇的是,曹家人第二年從前線回來,卻發現甄氏氣色很好,還發福了,大家不解,甄氏卻解釋:“我老公我兒女和婆婆在一起,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表示出對婆婆的一百二十個放心。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