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哪個女人垂簾聽政讓四個皇帝永遠懷念

宋朝哪個女人垂簾聽政讓四個皇帝永遠懷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宗趙構的皇后吳氏,開封人,十四歲被選入宮侍奉高宗趙構。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吳氏被正式冊立皇后。經歷高、孝、光、寧四朝,在後位(含太后)長達55年,是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皇后之一。1197年,吳太后病死,終年八十三歲。諡號爲“憲聖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吳氏品行端莊,嚴於律己,破具一國之母的風苑;爲人謙和友善,垂首孝母,躬身教子,忠君愛夫,是一代賢后。  

宋朝哪個女人垂簾聽政讓四個皇帝永遠懷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級跳式的升遷

據說,南宋高宗趙構的皇后吳氏之所以能當上皇后,是她出生前就已經由“上天”安排好了。《宋史》上說吳氏父親吳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中他看到一座小亭,亭子的匾額上書“侍康”二字,亭旁邊有一株芍藥,花下還有隻白羊。吳近醒來感沉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吳近的妻子也在乙未歲(羊年)生下了“妍麗可愛”的吳氏。吳氏十四歲的時候被選入宮,侍奉當時的康王趙構。吳近這才悄然大悟,認爲那是上天的徵兆。

史書上關於吳氏的出生以及被選入宮帶有濃重的迷信色彩,恐怕所謂的“上天徵兆”多半是吳氏的父親在女兒發達後的一種刻章附會。不過,吳氏的確像父親夢中預兆的那樣,得到了上天的庇佑,日後很受趙構寵愛。有一次,趙構君臣在海上航行,突然“有魚躍入御舟”,吳氏不失時機地說道:“此周人白魚之祥也。”當時北宋剛剛滅亡,金兵大舉南下,恐慌無助的高宗君臣只好“入海避敵”,在溫州沿海漂泊了4年之久,前有惡浪,後有追兵,其間窘迫之狀可想而知。此時,趙構聽了吳氏這樣的吉利話,心裏自然非常高興,馬上封她爲夫人,到達目的地,又進封爲才人。

當然,吳氏討得趙構的歡心,可不單是隻憑伶牙俐齒,她“益習書史,又善翰墨”,這一點非常重要。衆所周知,宋朝皇帝的文人氣息都很濃郁,趙構也不例外,因此對“能文能武”的吳氏另眼相待,“寵遇日至”。很快就將她進封爲婉儀,旋又晉升爲貴妃。能文能武的吳氏在後宮中的地位一路飆升,堪稱三級跳高:由一個小小的侍女,升級爲夫人、才人、貴妃。  

宋朝哪個女人垂簾聽政讓四個皇帝永遠懷念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吳氏還擅長搞好婆媳關係。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從金國還朝後,由吳貴妃侍奉起居吳氏體貼周到,“順適其意”,飽受驚嚇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對這個知冷知熱的媳婦也非常滿意。因此,憲節皇后去世後,朝臣請“累表請立中宮”,吳貴妃便成了熱門人選,韋太后“亦爲言”,力挺吳貴妃。

因爲在戰亂中經受太多的驚嚇,高宗趙構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以至於不能生育,在唯一的兒子病死之後,他就沒有嫡親的子嗣了。但是,一國豈能沒有儲君?無奈之下只好召宗室趙伯琮入宮,收爲養子,並讓張賢妃養育。當時還是才人的吳氏,也想爲皇帝分憂,也打算爲皇帝“育一子”,於是收宗室趙伯玖爲養子。然而很不幸,備受寵愛的張賢妃紅顏薄命,竟然一病不起,駕鶴西去了。於是吳氏奏請趙構將趙伯琮一併收養,不使趙伯琮失去母愛。吳氏始終將對兩個養子一視同仁,甚至在推薦儲君之時,吳氏說:伯琮恭儉勤敏,聰明好學,堪當大任。值得一提的是,趙伯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因此,趙伯蹤即位,皇權便又由太宗一系轉入太祖一系。吳氏用人不唯親,更沒有拘泥於血脈之見,足見其深明大義,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明智的女子。

與歷朝歷代的父與子、兄與弟爲爭皇位骨肉相殘、兄弟反目不同,南宋歷史中有一個有趣的甚至可以稱之爲奇怪的現象:不愛做皇上只愛做太上皇!首先是宋高宗,宋高宗趙構在1162年禪位於朱孝宗,從此做了25年的太上皇;後來,宋孝宗也效仿宋高宗,做了5年的太上皇。宋光宗的故事又更復雜些,宋光宗的皇后李氏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既張狂又不講理,光宗對之是又怕又愛。李皇后奏請太上皇朱孝宗讓自己的兒子嘉王爲太子,但宋孝宗不同意,李皇后就去宋光宗那裏告狀,而宋光宗對於李皇后十分寵愛,此事導致宋孝宗與宋光宗父子失和。宋光宗做了5年的皇帝后,《宋史》中記載,在紹熙五年(1194年)孝宗駕崩,光宗心神俱疲,頹然病倒,覺得“所事歲久,念欲退閒”,也想做個太上皇,甚至他以病推託了宋孝宗的“祭奠之禮”,直接禪位給寧宗了。  

宋朝哪個女人垂簾聽政讓四個皇帝永遠懷念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吳皇后眼見着一個個只想做太上皇不想處理政務的皇帝,只好主動出來主持南宋政事,以保趙氏王朝的江山社稷。在宋孝宗駕崩,光宗卻又撒手不管,朱王朝的朝堂之上亂成一鍋粥時年已八旬的吳氏被衆位朝臣推舉出來垂簾聽政。古語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吳皇后儘管百般無奈,也只好勉強出來主持大局,在梓宮前垂簾聽政。《宋史》中記載,其外甥吳琚“言於後曰垂簾可暫不可久,後遂以翌日撤簾”,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爲皇帝,然後自己立即撤簾,乾脆利落地化解了一場宮廷危機,再一次保住了趙氏的江山。

三年後,吳太后病逝,時年八十三歲,在臨終之時還不忘宋朝的江山社稷,特地留下遺誥,告誡她的孫子和曾孫“宜於宮中承重”,服哀五日,以日易月。言外之意,是告誡後人要以江山黎民百姓爲重,不要因爲已死之人耽誤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