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海蘭珠和皇太極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海蘭珠的兒子能活到皇太極去世,他能否力壓順治繼承皇位?

如果海蘭珠的兒子沒有半歲夭折,他能否登基稱帝?

如果皇太極的皇八子沒有早夭,這大清的江山九成九就是傳給他了,至於後來,什麼有勇有謀的豪格,什麼年少多智的福臨,都得給皇八子讓路。

皇八子的“禮法”規格有多高呢?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皇太極在海蘭珠生下了皇八子後,效仿漢武帝生下了長子劉據,對天下進行大赦,以此來獲得民心,爲了孩子祈福,而這個待遇,乃是太子、儲君纔有的,所以這大清第一道赦令,就是衝着皇八子來的。

那爲什麼皇八子那麼特殊?

如果說卓越的兒子,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當時已經衝鋒陷陣多次,屢建功勳了,在女真這樣一個尚武的民族,任皇太極選,最好的繼承者絕對只能是豪格,可他爲什麼卻對一個剛出生的庶子如此差別對待?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爲“子憑母貴”。

所以還得先從皇八子的生母、皇太極的親密戀人:海蘭珠說起。

公元1634年,正值明代和新崛起的大清碰撞最激烈的時期,而這一年的十月中旬,大清和蒙古草原的科爾沁部又要展開一場聯姻。

男方就是當時的大清皇帝皇太極,而女方,則是來自於博爾濟吉特家族的海蘭珠,海蘭珠也是此前已經嫁給了皇太極爲大妃(元配)的哲哲的侄女、側福晉布木布泰(孝莊)的親姐姐。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第2張

這也意味着,海蘭珠是第三位嫁給皇太極的博爾濟吉特家族的女子。

站在政治的角度來看,科爾沁這下子是賺大了,因爲大清已經經歷了最艱難的時期,未來即便不能統一天下,但一定不會差於盤踞於北方,做一個霸主,而科爾沁“三門”聯姻,只要這三位皇太極的妻妾有一位生下兒子,那麼科爾沁部就是至高無上的外戚。

所以順其自然的,海蘭珠和皇太極的聯姻,也會被人認爲是政治聯姻。

可事實上,這段婚姻背後的細節,卻是不簡單。

首先,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二十六歲了,而在九年前,他的妹妹布木布泰就已經先嫁給了皇太極,假如當年就需要政治聯姻,按照順序,也肯定是海蘭珠先嫁給皇太極,不是布木布泰,所以當年海蘭珠或許已經嫁給了別人。

從歷史上來看,科爾沁部是一個很擅長於聯姻的族羣,他們雖是草原民族,可聯姻文化卻玩得神乎其技,假如海蘭珠在二十六歲纔是“初嫁”,那完全不符合科爾沁部的政治習慣,因此可以判斷,海蘭珠此前是已經婚嫁過的了。

假如把博爾濟吉特家族和皇太極的第三次聯姻,加入一個女方曾經“結過婚”的因素,那就變得不一樣了。

在歷史上,把已經結過婚,嫁過給別人的女子再娶進自己後宮的皇帝並不多,後來能當上皇后的、太后更是不多,比如漢朝的薄太后,她是屬於運氣使然,而漢朝武帝劉徹的生母王太后,纔是這個幸運兒,但幸運兒,只是寥寥無幾。

皇太極明明都是皇帝了,爲何還要娶海蘭珠這種註定給他帶來爭議的女子?

翻遍史料,能解釋這種情況的,只有愛情。

是的,因爲愛情,皇太極娶了海蘭珠。

在國家大事面前,愛情是渺小的,在歷史的長河中,愛情更是可笑的,曖昧的片段千千萬,終究抵不過千軍萬馬越過長城時的一瞬震撼,更何況,皇太極曾經炮火下衝鋒建功,他是一個鐵血皇帝,難不成還有柔情?

還真的有。

可以確定的是,在大清的歷史中,關於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之前的痕跡,根本沒有記載或者說沒有保留下來,皇太極和海蘭珠的相遇,無非就是博爾濟吉特家族的溝通,又或者是皇太極主動的相遇,若是後者的話,感情確實會有不同的質變。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第3張

對照西漢時期的文帝太子劉啓,對照北宋時期的太宗之子趙恆,他們都是在人生已經不小的年紀遇到了自己覺得深愛的人,這種感情,不同於政治聯姻(劉啓遇到了王娡,王娡此前已經嫁過人了,趙恆遇到了劉娥,劉娥此前也已經嫁過人了)。

所以他們接受這些女子曾經婚嫁的事實,這種情緒,擺脫了單純的政治聯姻,是爲真摯愛情。

再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皇太極對海蘭珠,其實這都是類似的,皇太極雖然是個複雜的統治者,但他也有感情,只是這一面不太敢讓人相信罷了。

娶了海蘭珠之後,不需要感情的預熱,二人的感情直接到達巔峯,若不是因爲哲哲本就是海蘭珠的姑姑,那麼都不用懷疑皇太極會把哲哲的大妃之位給廢掉,直接安排海蘭珠爲大妃,因爲在幾年後,皇太極直接給海蘭珠封“宸妃”,地位相當於後來的“皇貴妃”,僅次於皇后。

對於其他後宮而言,比如布木布泰來說,皇太極這樣的冊封是不公平的,因爲後宮也講究資歷,也講究先來後到,更講究家世背景,你一個新來的後宮想在後宮呼風喚雨,那就必須得“熬”,不熬的話,憑什麼到大家前頭?

可皇太極的愛,就是這麼直接、不講理,他甚至都不怕別人對他頗有微詞,就是這麼安排了,而皇太極在日常生活中,最熱愛的就是海蘭珠,實際上大妃和其他側福晉在他看來,都是一樣的,只有海蘭珠是特殊的。

爲什麼是特殊的?

或許海蘭珠的“年紀”,賦予她在這份感情中極大的優勢。

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二十六歲了,在古代社會,這個年紀已經是很成熟的年紀了,什麼相夫教子,不在話下,做一個賢妻良母,是標配,但不管是相夫教子還是賢妻良母,其都反映了同一個本質:

女性歷經歲月和生活所顯現的“溫柔”。

除了溫柔能吸引皇太極,確實再沒有第二種更好的因素。

正因爲在一個很成熟的階段,海蘭珠賦予了皇太極不一樣的感情,才讓皇太極如此癡迷於她,這是精神世界帶來的不同,而當時皇太極也已經步入中年了,對感情的態度也是經歷滄桑,自然更瞭解什麼珍貴。

種種因素,海蘭珠受寵,並不是偶然,也不是幸運,當世事的條件和氛圍到了那一步,就是那麼順其自然。

而這種“高純度”的愛情,在海蘭珠被封爲宸妃的第二年,結成了結晶,崇德二年,海蘭珠的兒子出世,她生下的乃是皇太極的第八個兒子,可皇太極卻欣喜若狂,彷彿就像是老來得子一般,不僅宮內狂歡,還在他的統治區內普天同慶,那就是“大赦”:

“自古以來,人君有誕子之慶,必頒詔大赦於國中,此古帝王之隆規。今蒙天眷,關雎宮宸妃誕育皇嗣,朕稽典禮,欲使遐邇內外政教所及之地,鹹被恩澤……”

爲什麼說皇太極的皇八子只要不早夭,就一定會當皇帝呢?

從皇太極的“赦詔”以及他的態度就能看到這種苗頭。

皇太極的意思是,自古以來,只要是皇帝的兒子出生,那麼就會頒佈詔令大赦天下,他說這是帝王的“常規操作”。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第4張

可皇太極的表面意思和真實意思卻是不同的,皇太極在詔令中寫得很隱晦,事實上,他的這份赦詔,其中的“誕子”理解爲“誕太子”更爲符合。

因爲皇太極這個說法是矛盾的,那麼在皇八子出生前,他也好,或者是努爾哈赤也好,在當皇帝階段,他們所生了兒子,也沒見他們頒佈大赦詔令,所以說,皇太極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在“暗示”。

那麼爲什麼欣喜若狂,卻又還要暗示呢?

根本原因還是因爲明爭暗鬥太多,皇太極也怕一下子把八子推到儲君之位,給他帶來不測,要了解,清初的政治環境,不是說皇太極是皇帝就穩坐釣魚臺的,只要是有勢力對他不滿,他的兒子一樣得倒黴。

可不能太明顯歸不明顯,該做出來的鋪墊總是要的,這對皇太極日後的安排有很重要的幫助。

大赦天下意味着什麼?

兩重因素,第一是“施恩”,第二是“祈福”。

首先說“施恩”。

施恩並不是單純地指皇太極施恩,而是指他用皇八子的名義來施恩,這就意味着,那些犯了罪,在大赦資格範圍內的人,他們之所以能被放過,需要感謝皇八子,因爲是皇八子的到來賦予他們這種赦免的機會。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第5張

這便是“施恩”,是得到民心的最有效手段,到了未來,百姓們肯定會記住這位皇子的好,即便是他當不上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有很高的結局。

但一般是皇帝賦予了皇子施恩的資格,都不可能當不上皇帝的,這都是妥妥的太子待遇了,或許會因爲其他變故當不上皇帝,可在皇太極的本心裏,皇八子就是儲君。

其次是“祈福”。

祈福其實也很簡單,自古以來夭折的小童不少,不是說帝王之家便不怕夭折,他們反而更怕夭折,所以大富大貴之家,帝王之家都會用盡辦法祈福,祈福無非是宗教式的,但最上等之法,還是“民心祈福”。

民心祈福意味着整個民間都在爲這位新來到人世的皇子祝福,祝福他沒有災難、苦痛,幸福長大,這個其實也是皇太極大赦天下的根本原因。

皇太極這個初衷是好的,惋惜事與願違,因爲在不久後,他的皇八子就夭折了,這個被他寄予厚望,灌輸了滿滿的父愛的兒子,連名字都沒取,就匆匆離世了,年僅半歲,這個兒子,成爲皇太極和海蘭珠一生的痛。

當時的皇太極還在不斷地跟大明交戰,如此之悲傷的事情,讓他疲憊了許多,但這還不是全部的噩耗,最讓他難受的是,海蘭珠因此一蹶不振,可能這是海蘭珠的第一個孩子,而海蘭珠又屬於“老來得子”(一個古代女子快三十歲才生育,屬於老來得子),所以兒子的夭折對她打擊很大。

一受打擊,加上皇太極不在身邊,海蘭珠立馬就病倒了,皇太極多次心急如焚,但前線膠着,他也不可能時刻陪在海蘭珠身邊,於是他和海蘭珠的命運,就因此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發展。

崇德六年,在皇太極的皇八子夭折的三年後,明清之間震撼後世的“鬆錦會戰”爆發了,大明最後的防線堅挺在山海關一帶,這場戰鬥前後消磨了皇太極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可也是這場戰爭打着打着,忽然海蘭珠病重的消息傳來。

這次海蘭珠的病重,不是前幾次的小問題,而是瀕臨死亡的問題,這把皇太極嚇得立即趕回瀋陽,對於戰爭而言,皇太極這次的行爲非常冒險,甚至可以說,簡直是“昏君之舉”。

因爲這場大戰雙方都投入很多,打到最後,拼的就是士氣和堅韌,而雙方的主將都是這個時期的核心人物,皇太極如此行爲無異於自毀長城,也反映出了皇太極的確很深愛海蘭珠,竟然做出瞭如同周幽王一樣的決定。

但皇太極的策馬狂奔也是徒勞的,回到瀋陽後,海蘭珠已經病逝了,皇太極痛不欲生,連續哭暈好幾回,這位鐵血皇帝露出如此一面,的確是讓人難以想象,不得不爲其動容非常。

也是在海蘭珠去世後,皇太極活得如同行屍走肉,後來布木布泰也生下了福臨,可皇太極卻沒有太大的觸動,草草地應付看看了事,像之前皇八子出生時,又是大赦又是慶賀的大典,一個都沒有辦。

海蘭珠的兒子如果活到皇太極去世的話 最後能力壓順治上位嗎 第6張

所幸皇太極當初的創業團隊足夠厲害,而大明方面已經腐朽,鬆錦大戰與大清頑強戰鬥的洪承疇都被俘虜招降了,所以皇太極終究沒有因爲自己的隨心所欲造成什麼昏君的舉動。

而在不久後,皇太極也鬱鬱而終了,在皇太極駕崩前,皇太極沒有留下遺詔,關於誰即位的問題,皇太極是隻字不提,眼巴巴等着的豪格,就這樣看着沉默的父親離世,留下一個大爛攤子。

有人說,當皇太子早夭時,皇太極就已經死去一半了,再到海蘭珠香消玉殞時,皇太極已經是行屍走肉了,時常在海蘭珠生前的宮殿中崩潰大哭,如果這不是愛情,那麼也確實沒有別的理由可以解釋了。

結語

皇太極駕崩後,豪格本想着靠自己長子的身份順其自然坐上皇位,卻被多爾袞從中阻撓,叔侄爭奪起皇位來,而豪格被多爾袞逼成這個地步的根本原因,就是皇太極在臨終前沒有留下遺詔的緣故。

也許皇八子離世後,皇太極心目中的最合適的繼承人已經沒有了,比起自己再選擇一個,他還不如讓兒子們自己搶,自己爭,只是他不瞭解的事,他的弟弟多爾袞也敢加入其中,甚至還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假如這位沒有命名的皇八子還在世,健康地活了下來,他成爲大清的第二任皇帝(皇太極是第一任,努爾哈赤是後金大汗)的概率幾乎是百分百的,而之所以他能成爲這個幸運兒,全部都是靠他父母之間的愛情。

只惋惜,生命易逝,愛情已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