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璋爲何選擇投降劉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劉璋爲何選擇投降劉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一提起益州牧劉璋,我們腦海裏就浮現出諸葛亮的那句話“劉璋闇弱,張魯在北”。闇弱,懦弱而不明事理的意思,基本上所有人對劉璋的評價都是懦弱、無能。其實,劉璋也有另一面,他爲了百姓沒有實行堅壁清野,爲了百姓放棄抵抗選擇投降劉備。

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後,從葭萌關向成都進軍。益州從事鄭度向劉璋建議實行堅壁清野拖垮劉備。鄭度的方案具體是這樣的“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

劉璋爲何選擇投降劉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鄭度的這個計劃可以說是非常狠毒,一方面堅壁清野對劉備非常狠,劉備是在劉璋的地盤上,輜重不多,補給困難;另一方面,這個計劃如果實施起來,首先遭殃的是益州百姓,巴西梓潼民衆全部被驅趕,倉廩野谷全部燒乾淨,這屬於標準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

劉備聽說鄭度的建議後十分憂慮,法正作爲劉璋的老部下,非常瞭解劉璋。他認爲劉璋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還算是個愛民的州牧,因此不可能採納這個會損害百姓利益的計策。果不其然,劉璋說:“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罷黜了鄭度。劉璋這句話的意思是:抵抗敵人是爲了保住老百姓,不能爲了防備敵人的進攻,先把老百姓禍害一番,不能做那樣的事。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包圍成都,並派簡雍勸降劉璋。當時城中有三萬精良部隊,糧食夠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劉璋說:“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有給百姓施加恩德,卻打了三年,許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爲我的緣故。我怎麼能夠安心!”於是打開城門,出城投降,部下沒有不痛哭流涕的。

歷來有人認爲,劉璋說這段話只是爲了給自己挽回一點顏面,找個臺階下。誠然,劉璋最終選擇投降不只有爲百姓考慮這一個因素。比如馬超參與包圍成都,簡雍勸降、法正勸降,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援兵已經攻陷益州其他城池等都是促成劉璋投降的因素,但是我認爲劉璋這段話說的也是發自肺腑的,因爲劉璋本身就是一個厚道人。

從公元188年劉焉入住益州,直到公元214年劉璋投降,劉璋父子治理益州二十多年。劉焉早期爲了加強對益州的控制,殺了很多益州本地豪強,因此經常有叛亂髮生,所以益州其實並不太平。公元194年,劉璋接任益州牧後,經過幾年時間的經營,益州終於算是安定下來,直到劉備入蜀。所以劉璋說的那段話是非常實在的。

劉璋爲何選擇投降劉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2張

或許亂世當中,不擇手段、攻伐掠奪纔是本來的生存法則。像劉璋這種能力不強,而且太過於厚道的人實在不太適合亂世生存,所以普遍觀點都認爲即使劉備不取益州,別人也會攻取益州。但是無論如何,僅僅站在益州百姓的角度來說,在劉璋的治理總算是安定幸福的。

亂世不缺野心家、權謀家,缺的就是劉璋這種厚道、仁愛的人,劉璋的厚道給三國增添了一抹難得的亮色!哪怕他失敗了,揹負着闇弱、無能的名聲,光憑愛惜百姓這一點也是值得稱道、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