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東漢和曹魏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爲何東漢頻出小皇帝能維持195年,曹魏只出了一個就大權旁落了?

東漢雖然小皇帝頻出,但皇權一直由太后代掌,沒有落入豪門集團手中,且在皇帝成年後又奪回皇權。而曹魏的皇權被司馬家族掌控了,改朝換代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東漢195年,共計14帝,除了頭三位,剩下的皇帝即位時年齡最大的是14歲的漢桓帝,最小的是漢殤帝,纔出生一百天。

皇帝未成年,皇權必然旁落,而獲得皇權的大臣絕不可能輕易交出大權,由此只有兩個結果:一是成年後的皇帝重新奪回權力,二是權臣架空皇權,完成改朝換代。

皇帝要想重新奪回權力難度不小,比如漢宣帝,一直熬到霍光去世纔敢對霍氏集團下手。東漢連續出現11位娃娃皇帝,就意味着經歷了十餘次的皇權迴歸,這太不可思議了,否則它就應該跟曹魏同病相憐。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第2張

司馬家族只用了16年時間就跨過三道坎: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殺曹髦,司馬炎廢曹奐改朝換代。事實上,這個結局從7歲的曹芳即位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爲什麼東漢接連出現奶娃子皇帝、在位不足一年的皇帝、被權臣毒殺的皇帝,卻依然挺立了將近二百年,曹魏出了一個小皇帝怎麼就再也無法翻身了呢?

那是因爲曹魏政權的權力結構太單一,缺少了外戚、宦官和士族集團三股勢力的支撐。

東漢的外戚政治避免了皇權的下沉

人們通常認爲,外戚政治等同於皇權旁落,這個說法有點片面,它忽視了一個事實,即太后雖然是外戚利益的代表人,但她首先是皇權的代言人。

也就是說太后與外戚的利益並不一致,他們是緊密合作關係。本質上講,外戚掌握不了皇權,它是太后行使皇權的工具。

舉個例子,比如竇憲,他雖然是大將軍,曾經領兵滅了匈奴,創下“燕然勒石”的豐功偉績,但軍權不在他手上,而是在他的妹妹竇太后手上。竇太后要依靠竇憲,但竇憲不是她的唯一,她還需要平衡其它各派勢力。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第3張

再比如漢靈帝死後,皇權在何太后手上,她與哥哥何進就既有合作也有矛盾,尤其是在對待宦官勢力的問題上,兄妹倆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何太后需要宦官以維護皇權,何進卻想滅了宦官以削弱皇權。

我稱東漢的權力結構爲三元對立,而曹魏則是二元對立。東漢的皇帝雖然不掌權,但外戚政治保證了皇權不會被外朝架空。

當皇帝成年後,太后們又在與皇帝的鬥爭中被迫交出皇權,從而實現了皇權的迴歸,同時又誕生新的外戚勢力。東漢的十幾位小皇帝,除了早夭的幾位皇帝,都經歷了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第4張

因此,東漢的外戚其實一直扮演了一個角色——皇權的臨時保管員,它很容易被摧毀。

曹魏政權就慘了,失去了外戚這個“保管員”,皇權直接被豪門集團掌握了。豪門集團可不是“臨時保管員”,他們的政治遺產是世襲的,於是皇權變成了司馬家族的私產,再也交不出去了。

東漢的宦官勢力是皇權的堅定支持者

東漢的皇權之所以還能回到皇帝手中,跟宦官勢力有直接關係。

皇帝年幼的時候不懂權力有多美妙,當他逐漸成年,品嚐了權力的妙用後就中毒了,於是一心惦記着如何從太后手上奪回權力。

有意思的是,東漢的太后(除了光武帝、漢明帝和漢少帝)都不是皇帝的生母,所以皇帝對太后也下得去手。

由於太后與外戚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太后需要發展自己的勢力,於是近水樓臺的宦官勢力得到蓬勃發展。

宦官基於獨特的環境,天然就是皇權的最堅定支持者。當皇帝年幼時,他們支持太后執掌皇權,皇帝成年後,很大一部分宦官轉而支持皇帝親政。

於是後宮內就會形成太后、皇帝和宦官的“三國演義”。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第5張

歷史驚人地相似,那些成年的皇帝們,最終基本上都依靠宦官勢力發動政變,從太后手上奪回了皇權。太后失去皇權,外戚就是一堆渣,於是皇權迴歸了。

這就是宦官集團人恨的地方,外朝的大佬們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藉助皇權呼風喚雨。要想分享皇權,他們必須要砍掉宦官勢力,這也爲東漢末年的“十常侍之亂”埋下禍根。

再看看曹魏政權,皇帝就是一根獨苗,太后沒權,宦官更沒權,皇權早就被外朝架空了,直接暴露在司馬家族的刀口下了。

東漢的士族階級阻止了權力的壟斷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第6張

東漢帝國建立在豪門政治的基礎上,初期開國功臣集團是核心,他們輪流以外戚的身份佔據外朝的C位。後期,以袁氏、楊氏、陳氏、荀氏、司馬氏爲代表的關東士族集團迅速豪門化,而老軍功集團則在皇權的輪番打壓下反而淪落了。

可見,東漢的權力是皇權與豪門集團分享的模式,皇權雖然不算強勢,但基於豪門集團內部的矛盾,導致沒有哪一個家族可以獨霸權力。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模式。

曹魏則不一樣,接管皇權的是門閥家族。請注意“閥”字,它意味着高度壟斷。比如司馬家族,人家軍政大權一把抓,早年的關東豪門士族大多淪落爲他們的附庸,失去了對司馬家族的掣肘。

更可悲的是曹操的子孫們也不爭氣,沒有拿得出手的人,只好把權力交給“假冒僞劣”的曹家人曹爽。

要說起來這跟曹操“理念太超前”有關,我們知道,曹氏本就不是豪族,曹操又極度反感豪門政治,所以他一直試圖建立庶族階級的政治模式。

可惜那是一個豪門政治的時代,曹操脫離實際的操作,以及曹丕對宗室子弟的打壓,導致曹氏一族始終處於政治邊緣,這給司馬家族等門閥勢力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東漢小皇帝頻出都能維持195年 曹魏出現一個爲何就出問題了 第7張

“單極世界”的結果大家都能想得到,司馬家族想不改朝換代都不可能。

所以,請不要但從某一兩位皇帝的得失看待這段歷史。事實上,曹芳因反抗而被廢,曹髦因武力反抗被當街弒殺,他們的個人表現絕不比東漢的皇帝差。

所謂“時也,勢也,命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