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果歷史上沒有多爾袞,清朝還會存在嗎?

如果歷史上沒有多爾袞,清朝還會存在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仔細觀察歷史我們會發現,往往最大的變動就是由幾個最關鍵的人推動的,那麼如果沒有多爾袞,大一統的清朝還會存在嗎?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一、多爾袞退出皇位競爭,保證了集團的團結。

皇太極死得比較突然,壓根就沒留下遺囑。他的兒子們和弟弟們,都是奪位熱門。尤其是他的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

豪格手裏有兩黃旗和正藍旗這3個旗的人馬,而多爾袞手裏,則有兩白旗的人馬。此外正紅旗、正藍旗、正黃旗中,也有不少宗室貴族是支持多爾袞繼位的。

這麼一來,豪格和多爾袞,基本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態勢。從中原王朝的角度來看,多爾袞這不是搗亂嘛!子承父業是天理。

可那是女真人,按照女真人或者蒙古人的舊俗,子承父業和兄終弟及,都是合理合法的事情。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以後,不就是他弟弟金太宗完顏晟繼位嘛!所以說,多爾袞參與競爭皇位,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如果事態這麼發展下去,那多爾袞集團和豪格集團勢必要內鬥。一旦八旗內部打了起來,那清朝再想入主中原,那就是癡人說夢了。任何一個集團,最忌諱的就是內鬥。

很顯然,多爾袞站在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他的任何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改變全天下的歷史。這個時候多爾袞想到了自己父兄們的努力,努爾哈赤、皇太極花了那麼多年的功夫,纔打造出了一箇中央集權的清朝,難道就要葬送在自己手裏嗎?

如果歷史上沒有多爾袞,清朝還會存在嗎?

最終多爾袞作出了退讓,既然兩黃旗是堅決支持皇太極的兒子繼位,那麼就讓皇太極的幼子,6歲的福臨繼位好了。這麼一來可以堵住兩黃旗的嘴。

多爾袞作爲皇叔,手握兵權,自然可以成爲攝政王。豪格作爲皇兄,是皇位的最大威脅者,自然不能負責攝政工作。這種處理方式,是解決內鬥的最好辦法,也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辦法。

換個人來,很有可能會導致八旗內鬥,那不完犢子了嘛!即使豪格鬥贏了,八旗實力也會嚴重受損,那就別想着入關了。

二、多爾袞選擇招降吳三桂,而不是救援吳三桂。

李自成殺入京城以後,其實多爾袞壓根就不知道關內什麼狀況。那時候又沒有手機,無法刷新聞頭條。所以說一切都要看統治者的第六感了。

最初吳三桂選擇投降李自成,而且將山海關交給了降將唐通,自己帶着5萬關寧鐵騎,前往京城接受李自成的檢閱了。

可半路上,吳三桂得知自己家被李自成給抄了,老爹被李自成揍了,就連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給霸佔了。

這還得了?吳三桂差點沒氣炸了,二話不說帶着5萬大軍殺回山海關,不僅趕走了唐通,還順便收編了唐通手下的3萬雜牌軍。

多爾袞只知道關內發生了大事,卻不知道李自成和吳三桂已經鬧掰了。吳三桂顯然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李自成號稱手握百萬雄兵,對付吳三桂那七八萬人,還是很輕鬆的。

這個時候吳三桂向多爾袞發出了求援,他表示,如果多爾袞相助,那麼將來可以割讓部分土地給清朝。

多爾袞呵呵一笑,沒有搭理吳三桂。很顯然,裂土相報不是多爾袞的目的。可如果換一個人呢?估摸着早就動心了吧?畢竟努爾哈赤、皇太極打了幾十年,也沒拿到關內的寸土啊!

見多爾袞沒有相助的意思,吳三桂磨蹭了半天,只好選擇了剃髮投降。也就是說,吳三桂本來是打算和多爾袞成爲盟友關係,結果吳三桂成了多爾袞的部下。

這種外交手段,一般人是不具備的。多爾袞在不清楚關內動向的前提下,能夠準確做出判斷,可見他的第六感有多強了。他是怎麼認定了,吳三桂不會再次投降李自成的呢?

三、多爾袞選擇漁翁得利。

如果歷史上沒有多爾袞,清朝還會存在嗎? 第2張

這還沒完,多爾袞的權謀之術不僅於此。答應了吳三桂,不代表立馬出兵救助吳三桂。李自成知道無法招降吳三桂了,因此親自帶着10萬大軍殺向山海關。

雙方在山海關的一片石展開了大戰,戰況異常激烈。吳三桂期間多次派人請多爾袞支援,多爾袞都只是敷衍了事。

這是什麼情況?原來多爾袞已經猜到了關內的局勢,李自成和吳三桂爭雄,無論誰獲勝,對清軍都沒有好處,只有他們倆都戰敗了,清軍才能漁翁得利。

多爾袞明白,自己手裏那10幾萬八旗兵,根本不足以同時解決李自成和吳三桂,那麼只有等他們倆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出手,才能達到掌控全局的目的。

等到吳三桂快扛不住的時候,多爾袞這才下令讓八旗兵一擁而上。李自成的兵馬也在高強度作戰中損失慘重,哪裏還擋得住八旗精銳?因此一眨眼功夫就戰敗了。

至於吳三桂這邊,他的關寧鐵騎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此後吳三桂要想東山再起,就必須要依靠清軍的力量。這麼一來多爾袞終於掌握了這盤棋的主動性。

如果換一個人來,他能否如此準確地抓住出戰的機會呢?提前出手,那麼李自成和吳三桂都還有一定實力,將來李自成不好對付,吳三桂不好控制。晚點出手,吳三桂那點人馬可能就被折騰光了,到時候山海關落在李自成手裏,再想打下來,可就不容易了。

四、遷都北京,以圖進取。

當時八旗軍擊敗了李自成的大軍,李自成在京城匆忙登基稱帝后,隨即放棄了京城,跑路回到了西安。這個時候清軍順利地拿下了京城。

多爾袞再次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當時清朝的都城在盛京瀋陽,清朝各大貴族們的不動產也都在這裏置辦好了。

這個時候,多爾袞認爲應該遷都北京,以此爲基礎,建立萬世不拔之基業。這事兒對很多貴族來說,是有巨大沖擊力的。一旦遷都,這些貴族購買的學區房可就不好使了。

爲此大量貴族表示拒絕,認爲北京是清朝的前線,遷都到這裏太危險了。可多爾袞卻覺得,以北京爲根據地,以圖進取,雄霸九州,這纔是父兄們都想辦成的事情。

所以說,多爾袞在關鍵時刻,頂着被貴族們謾罵的風險,毅然決然選擇遷都。1644年9月,順治帝從盛京趕往京城,加封多爾袞爲叔父攝政王,正式遷都北京。

說老實話,這事兒的壓力的確不小,把大本營放在最前線,你做得出來嗎?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家底都給敗光了。多爾袞偏偏就是有這種氣魄。

如果歷史上沒有多爾袞,清朝還會存在嗎? 第3張

拿下了北京,清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山西、河北、山東等大片地區,這就是選擇的重要性。如果不遷都,很多降將們可能沒那麼容易投降,他們會覺得你們只是來搶劫的,搶完了就走,我們憑什麼跟着你們混呢?

總結:歷史往往就是那麼幾個關鍵人物造就的。

很顯然,多爾袞作爲清軍的領頭人,就是改變歷史的那個人。他的每一個決定,都準確無誤地將清軍往正確的方向帶,這才造就了276年的大一統清王朝。

當然了,入關以後,多爾袞也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比如說圈地運動,比如說剃髮易服等等,差點兒又把清軍給趕了回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