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評價元朝的?

歷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評價元朝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寶訓》中說過“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寬”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是有些讓人費解的。有哪些讓人費解的地方呢?

歷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評價元朝的?

其一,我們知道,古代統治者都追求“德政”。堯舜時期的德政,是後期歷代統治者的樣板,是歷代統治者積極追求的目標。如果某個皇帝實施德政,那麼他在歷史上必將留下令名,從而成爲歷代皇帝學習的榜樣。比如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等,就被後世反覆提起。

既然德政很重要,寬厚仁愛很重要,反過來,嚴刑峻法與德政背道而馳,爲何朱元璋還說元朝做得不對呢?

其二,朱元璋說元朝“以寬失天下”,但是我們的感覺並非如此。元朝在中原建立統治以後,實際上對中原及南方的老百姓進行了嚴格的管理。他們把老百姓分成四等人,對最後一等的南方漢人,讓他們完全失去進入上流社會的資格。還有,元朝嚴格管控武器,很多人家需要共用一把菜刀。

所有這些,都是元朝管理嚴格的表現,爲什麼朱元璋反而認爲,元朝的管理很寬鬆呢?這不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嗎?

那麼,是不是朱元璋說錯了呢?

其實,朱元璋說得並沒有錯。我們可以先看一個事實。元朝建國才80多年就滅了,這個時間段,在其它大統一的朝代,比如漢朝、唐朝等等時期,都是國家欣欣向榮的時期。漢朝第80多年,正是漢武帝時期,國力向上持續發展,不過還沒到最高峯。唐朝第80多年,是武則天時期,也是個往後來的開元盛世挺進的生長時期。哪怕是宋朝,也是宋仁宗時期,一派繁盛的景象。然而元朝這時候卻進入崩潰階段。全國各地風起雲涌,元朝統治者根本就沒有辦法禁止。如果管理不是太寬了,爲什麼國家會走向分解,爲什麼全國各地都是農民起義,爲什麼朝廷的軍隊根本就控制不了局勢?元朝要不寬,能出現這種情況嗎?

那麼,本來元朝對國家進行嚴格管控,爲什麼給人的感覺,卻是“寬”的效果呢?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社會綱常廢棄。

歷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評價元朝的? 第2張

元朝並不是沒有規章制度,並不是沒有法律條文。這些東西其實非常多,對全國進行了嚴格的管理。

但是,有一樣東西缺乏,就使得規章制度的實施大打折扣。缺乏的這個東西,就是社會的綱常倫理。

從漢朝開始,當國家統治者是漢人的時候,是一直十分重視綱常倫理建設的。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方式,規範社會秩序。這其實也是一種統治,叫做禮教統治。

但是元朝統治者,由於是從遊牧民族走過來的,又在國內實行四等人制度,因此,以前的綱常倫理,在這裏就不起作用了。然而,元朝統治者又沒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綱常能力制度。也就是說,元朝統治者基本上放棄了禮教統治。

本來需要法治和禮治雙管齊下才起作用的,變成只有法治(還是缺乏法理的不健全的法治),國家的治理是不是就顯得很鬆散(或者叫做“寬”)呢?

二、朝廷吏治腐敗。

元朝還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吏治腐敗。

由於蒙古人以及色目人具有很大的特權,因此,他們生下來就具有一種天然的權力。他們不用十年寒窗,不用努力奮鬥,就可以獲得官職,獲得權力。而且,整個官場上,利益集團相互勾結,關係盤根錯節,因此更加腐敗。

中國古代皇權社會,要能確保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往往需要中央集權。在強大的皇帝以及中央集權的高壓下,全國各地的吏治,可以得到極大的整肅。但是,元朝恰恰缺乏這樣強有力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忽必烈外,後面的皇帝能力都不足。而且,整個朝廷和皇室一直處在勾心鬥角之中。到元朝末年元惠宗在臺上的時候,以至於皇后、皇帝、太子、丞相之間還鬥成一鍋粥。如此一來,地方上就完全缺乏治理,吏治腐敗現象就很盛行了。

歷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評價元朝的? 第3張

三、國家缺乏信任機制。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由於整個朝廷及其官僚體制,和老百姓之間,形成鮮明對立的兩個團體,官吏不相信百姓,百姓不相信官吏,官吏和百姓之間的關係,嚴重對立和撕裂。

如果是官吏和百姓能夠互相信任,一般情況下,農民起義就無法壯大。比如宋朝的時候,雖然有非常多的農民起義,但是農民起義從來就沒有發展壯大過,很多可能在苗頭階段,就被人告密,或者受到招安,而被朝廷給消解了。

但是元朝因爲缺乏相互信任,以至於農民起義蔓延起來後,一下子就變成了全國性的行動。這也是元朝管理“以寬失天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