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望江南·江南柳》講的是什麼故事?與歐陽修有何關係?

《望江南·江南柳》講的是什麼故事?與歐陽修有何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宋仁宗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夏,在汴京的官場和民間,都開始討論一首詞,詞名爲《望江南·江南柳》: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爲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閒抱琵琶尋。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朝文學大家、時任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案察使的歐陽修。

汴京的老百姓們討論這首詞,不是因爲詞做得非常好,讓大家驚歎,而是歐陽修的政敵,以這首詞作爲證據,揭發他跟外甥女張氏通姦。

因此,著名才子歐陽修和外甥女張氏情濃意濃時所作的詞,以及兩人之間是否有私情,就成爲大家津津樂道的大瓜。

這對於歐陽修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雖然並不違法,可在道德層面上備受指責(十多年後,宋仁宗把女兒嫁給表弟,卻沒人指責了)。

事情的起因是,已經被歐陽修做主嫁給了族侄歐陽晟的張氏,在家中和下人行苟且之事,然後被抓到官府。

審理此案的開封府官員楊日嚴正好跟歐陽修不對付,於是引誘張氏誣告歐陽修,然後,諫官錢明逸上書彈劾,《續資治通鑑·卷第四十七》中記載:

初,修有妹適張龜正,卒而無子,有女實前妻所生,甫四歲,無所歸,其母攜養於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會張氏在晟所與奴奸,事下開封府。權知府事楊日嚴前守益州,修嘗論其貪恣,因使獄吏附致其言以及修。諫官錢明逸遂劾修私於張氏,且欺其財。

楊日嚴跟歐陽修有舊怨,錢明逸同樣有,他是五代時期吳越國王族錢氏的後人,歐陽修主修《五代史》時,在書中寫錢氏統治吳越國時對民殘暴,因此,得罪了錢家。

於是,當楊日嚴引誘張氏牽連歐陽修時,錢明逸馬上站出來向歐陽修發起攻擊,讓歐陽修名譽掃地。

《望江南·江南柳》講的是什麼故事?與歐陽修有何關係?

看起來,是兩個以往的仇家在搞歐陽修,可是,他們只是馬前卒,真正要搞歐陽修的,是遍佈朝野的勳貴家族和保守派大臣。

早在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韓琦等發起變法,是爲“慶曆新政”。

歐陽修就是支持范仲淹、富弼、韓琦等變法一派的主力干將,他被變法派委任爲諫官,幫助變法派彈劾政敵。

慶曆五年初,在保守派勢力的頑強抵抗和反撲下,變法失敗,宋仁宗妥協,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主導變法的頭目陸續被貶斥出汴京。

其時,歐陽修也已經出外擔任河北都轉運案察使,他是變法支持者和骨幹,但並非主要頭目,如果老老實實在外做官,不再談變法,估計就混過去了。

可歐陽修是個嘴炮,又年輕氣盛(慶曆五年時38歲),在變法派一敗塗地的情況下,悍然向宋仁宗上書,爲范仲淹、富弼、韓琦等抱屈。

在上書中,歐陽修最後表態:“陛下於千官中選得此數人,一旦罷去,使羣邪相賀,此臣所以爲陛下惜也!”

歐陽修的這份上書徹底激怒了“羣邪”,於是“指修爲朋黨者益惡焉”。

保守派看到歐陽修人都出了汴京,還在爲變法唱讚歌,實實在在是個頑固分子,因此,決定找機會打擊他。

也因此,這纔有了歐陽修的外甥女因跟下人通姦被抓後,被人引誘往歐陽修身上牽扯的通姦案。

這事當然是誣告,但保守派集體發力,在汴京民間大肆宣揚,卻毀掉了歐陽修的名聲,就跟如今的網絡暴力一樣,有些事即使是假,很多人也都當真了。

事情發生後,宋仁宗爲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也只好將歐陽修貶官,把他身上掛着的京官職位全部免除,將其貶知滁州。

而對於歐陽修來說,這次被人誣告和親眷苟且並非結束,十多年後,他會再次栽倒在類似風聞中。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當年正月,宋英宗駕崩,後面是宋神宗執政)初,又一首歐陽修所寫的《臨江仙》詞開始廣爲流傳,併爲朝野談論: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雖然這個時候的歐陽修已經官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可大家談論這首詞絕非爲了拍歐陽相公的馬屁,而是這首詞又是被宣揚爲歐陽修和某位親眷通姦的證據。

這次的女主角是歐陽修長子歐陽發的妻子吳春燕(時任鹽鐵副使吳充之女,吳充後來在宋神宗熙寧年間還當過宰相)。

《續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中記載:

《望江南·江南柳》講的是什麼故事?與歐陽修有何關係? 第2張

先是監察御史劉庠劾參知政事歐陽修入臨福寧殿,衰服下衣紫衣,帝寢其奏,遣使諭修,令易之。朝論以濮王追崇事疾修者衆,欲擊去之,其事無由。有薛良孺者,修妻之從弟也,坐舉官被劾,冀會赦免,而修乃言不可以臣故徼倖,乞特不原,良孺怨修切齒。修長子發娶鹽鐵副使吳充女,良孺因謗修帷薄,事連吳氏。集賢校理劉瑾,與修亦仇家,亟騰其謗......但其首建濮議,違典禮以犯衆怒,不宜更在政府。帝乃以之奇、思永所奏付樞密院。修上章自辨。帝初欲誅修,以手詔密問天章閣待制孫思恭,思恭極力救解。

很顯然,這次又是一起因試圖扳倒歐陽修的政治鬥爭,而引發出來了污衊式的告發歐陽修和兒媳苟且的案件。

而這次事件爆發後,就連當政的宋神宗都不同情歐陽修了,甚至於“帝初欲誅修”。

宋神宗當然不會因爲是歐陽修真有跟兒媳苟且的醜事想殺他,即使這事是真的,也輪不上死罪,何況,後來證明還是誣告。

歐陽修這次被包括皇帝在內的朝野上下喊打,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歐陽修已經擔任參知政事快六年了(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任職)。

北宋時的宰相基本上擔任個三到四年就會有人彈劾,讓他下臺,或者宰相主動求外放,這是慣例,給後來想當宰相的官員騰位置。

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宰相在位時間太長而專權(南宋時這個規則就被秦檜打破了)。

歐陽修能連續當上六年參知政事,是因爲剛好遭遇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更迭,所以待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久了一些(當時的首相韓琦類同)。

按照官場規矩,歐陽修也應該要下臺了,但歐陽修並沒有主動讓位的心思,所以,想上位的官員要把他搞下臺。

其次是歐陽修深度參與進了“濮儀之爭”,幫助了宋英宗,讓宋仁宗舊臣不恥其爲人,所以有“但其首建濮議,違典禮以犯衆怒”之說。

備註:“濮儀之爭”大致內容是,宋英宗是以宋仁宗兒子的名義當上的皇帝,應該稱宋仁宗爲皇考(亡父的尊稱),稱生父爲皇伯,但宋英宗登基後,堅持要稱生父爲皇考,如此一來,宋仁宗豈不是要絕嗣?

歐陽修當時支持了宋英宗,這不但背叛了欣賞和提拔他的宋仁宗,更得罪了宋仁宗朝留下來的滿朝朝臣。

宋仁宗恩澤萬民,至治平四年時,也才過世不到四年,滿朝大部分官員和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還記着宋仁宗的好,歐陽修因此名聲變得很差,很多人想把他搞下臺。

此前,有宋英宗一直保着歐陽修,但現在宋英宗死了,所以,大家一擁而上倒歐陽修,連宋神宗都差點扛不住壓力要殺歐陽修(宋神宗和宋英宗不同,他很感激宋仁宗把皇位給了自己這一家)。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是,剛剛登基的宋神宗不想歐陽修繼續待在宰相位置上。

《望江南·江南柳》講的是什麼故事?與歐陽修有何關係? 第3張

因爲宋神宗想起用王安石變法,想提拔王安石當宰相,並且,新皇帝上任,肯定想讓更多的自己人當宰相,先皇的老人,還是離開得好。

所以,有皇帝支持,想搞歐陽修的官員更加大膽,不但指責歐陽修在“濮儀之爭”中違規,爲了毀掉歐陽修的名聲,又來了一出揭發他跟兒媳婦苟且的荒唐案件。

歐陽修因此備受天下人的指責,承擔不起壓力的他只能求退:“修以風節自持,既連被污衊,年六十,即乞謝事。”

其實,如果歐陽修在宋英宗死後,馬上就求退,估計就不會有人拿他的兒媳婦說事,還是他貪戀相位,不想走,纔有人拿這種破事搞他。

歐陽修的好戰友,連續擔任十年首相的韓琦(也在“濮儀之爭”中支持了宋英宗),就比歐陽修聰明得多,他在爲宋英宗修好陵墓後,馬上就堅決辭去了相位。

歐陽修顯然沒能看透,因此,又一次被搞得狼狽無比,晚節不保。

歐陽修一生兩次被人污衊和親眷有苟且之事,大概和他平生自詡風流有關,這是很多宋代士大夫的通病,平時沒啥事,要是遇到政治鬥爭,難免被人利用。

一代文壇領袖,總是被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破事牽扯,以至於名聲受損,實在是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