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劉備執意攻打東吳,給“關羽報仇”只是幌子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稱帝;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年號章武。三個月後,以“爲關羽報仇”的目的,出兵伐吳。

當時劉備出兵七十五萬,連營七百餘里,聲勢之浩大,一時之間讓孫權也十分害怕。要不是陸遜出奇制勝,東吳的那次危機肯定不小。然而結果卻是劉備大敗,損兵折將,還託孤白帝城。將蜀國十餘年的兵力和國力付之一炬。

很多讀者讀到這裏都非常遺憾,也很疑惑劉備真的只是爲了給關羽報仇,才執意出兵,釀成這麼大的災難嗎?即便“桃園三結義”兄弟情深,但也不能拿着蜀國的國運來賭氣啊!

整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裏,劉備都是非常睿智的,也非常大度。三顧茅廬求賢諸葛亮的時候,要不是劉備的胸懷,估計也打動不了諸葛亮。

所以,劉備的出兵,絕不是意氣用事,給關羽報仇不過是個藉口,關鍵還是政治博弈。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關羽兵敗於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出兵建安二十六年。整整過去了兩年之久,要是單純的報仇,也不會等待兩年的時間。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有三個:

一、籠絡人心,維穩大局

關羽兵敗之前,駐守的是荊州。荊州雖然是劉備從東吳手上借來的,但經過多年的人治,荊州百姓都很支持蜀漢政權。關羽兵敗,荊州被東吳奪取,但荊州人士並非完全接受東吳統治。

另外,當時在蜀漢政權任職的很多官員,也都出自荊州之地。如:黃忠、魏延、馬良、廖立等。無論是故土情懷,還是家屬家族生活在荊州,這些人都是支持劉備出兵的。

當時勸阻劉備出兵的主要有趙雲、諸葛亮和秦宓。趙雲勸阻的最是激烈,趙雲說: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衆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趙雲分析的極好,諸葛亮首先點贊,劉備其實也是明裏明白的。他明知道出兵東吳並非上策,但是要解決當下問題,給羣臣一說法,給荊州百姓一交待,又不得不出兵。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二、敲打孫權,滅其野心

也許在很多讀者看來,劉備攻打孫權是主動出擊,而東吳則是被動防守。但其實不然。孫權擊敗關羽,獲得荊州之地後,其野心也與日俱增,甚至有圖謀蜀漢之心。

《三國志·周泰傳》中記載,“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國……”。這說明孫權在看到呂蒙偷襲荊州成功,蜀國又失去關羽大將之後,其野心也是十分膨脹的。

曹操曾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能得到曹操賞識的孫權,也絕非泛泛之輩。也許整部三國裏,能讓曹操佩服的也就劉備和孫權二人。

要知道,孫權覬覦蜀國之地久矣。當年周瑜在的時候,就曾與孫權商議過和劉備共取蜀地的想法。後來到了魯肅和呂蒙時期,也大都有此想法。

由此可見,劉備的此次出兵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要想讓蜀國獲得長治久安,就必須打消掉孫權的圖蜀之心。

結果也是如此,劉備雖然敗了,但是“天子守國門”的氣勢,還是鎮住了東吳。東吳獲勝之後,非但沒有乘勝追擊,反而是遣使求和。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三、收復失地,重振蜀威

荊州之地位於蜀漢東北,向北可以直接取許昌,向東既可以作爲屏障,也可以進擊江東,戰略意義非常明顯 ,所以當時讓關羽駐守,可見其重要性

劉備出兵東吳的第三個目的就是,希望七十五萬士兵能夠勢如破竹,大獲全勝,順便收復失地荊州。於國,擴大疆域;於臣民,可給予交待。萬全之計劃,只是結果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