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龐統之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歷史上龐統之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末時期劉備帳下的謀士。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親率大軍圍攻由劉璋之子劉循守衛的雒城(今四川省廣漢市境內,距成都只有幾十里路)。

歷史上龐統之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拿下雒城,成都基本上就是囊中之物。

根據歷史記載,成都的城牆自戰國時,秦國的張儀和司馬錯修築過一次外,幾百年來都沒有修繕過,無法抵擋任何一支軍隊的進攻。

對於劉璋一方來說,守雒城就相當於守成都,因此,守軍異常頑強,劉備足足攻打了一年,才把雒城攻佔。

在這一戰中,劉備損失最大的,不是將士傷亡的多少,而是在一次攻城戰中,軍師龐統陣亡,《三國志·龐統傳》中記載:

進圍雒縣,統率衆攻城,爲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龐統的死不但是劉備心中難以抹殺的痛,也是三國迷們最惋惜的事情。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眼看着前途遠大,突然在小小的雒城痛折一臂,對劉備的打擊相當大。

龐統的死是意外,死於“流矢”,戰場之上,刀槍無眼,這是誰也沒想到的意外。

但龐統的死又是很容易避免的,他是文士,在劉備帳下的身份也是參謀人員,正常情況下,用得着讓龐統“率衆攻城”嗎?

他只需要品着茶,搖着扇子,在劉備身邊指點江山,出出主意就行,這本也是他的職責。

可龐統到底是親身上前線了,劉備竟然也讓他去了,劉備真奢侈到讓這麼一個寶貝謀士親冒矢石上戰場?

我想,劉備不會主動拿龐統當衝鋒陷陣的將軍用,他沒那麼傻,應該是龐統主動爲之。

而龐統願意冒着危險,親自率軍攻城的原因,大概是他急了,爲什麼這麼講?下面略作分析。

在《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中,劉備和劉璋撕破臉後,圍攻雒城前,做了一些軍事上的調動和部署:

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首先,劉備“分遣諸將平下屬縣”,大概把魏延、黃忠這些有能力單獨率軍攻城略地的將領都派出去了。

古代的攻城戰是一門大學問,不是簡單的讓士兵扛着梯子就往前衝,沒有相當軍事才幹的將領幹不了這活計。

劉備入川時,本就沒帶多少善戰的將領在身邊,關羽、張飛、趙雲全留在荊州,再派出去一部分後,身邊沒人了。

歷史上龐統之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2張

因此,爲了順利和儘快拿下雒城,只能讓龐統這個軍事謀略高的文士上。

總不能讓劉備上吧?這會的劉備腰粗,早不用像在北方廝混時那樣,親自上陣砍人了。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真正讓龐統心急的是劉備的另一個軍事調動命令,即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

劉備調他們入川,是感覺到軍事力量的不足,打益州和奪佔後,都需要更多的軍隊震懾不服,以後是要拿益州當根基的。

但對於龐統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他需要的是單獨幫助劉備攻佔益州,而不是和他人,比如和諸葛亮聯手才能拿下益州。

這是龐統的小心思,也是他必須要有的小心思。

根據《三國志·龐統傳》中的記載,劉備認可龐統的才幹後,任命他和諸葛亮同爲軍師中郎將,職位雖然一樣,但對其的態度是“親待亞於諸葛亮”。

這很正常,兩人的名望並列,但諸葛亮是早於龐統輔佐劉備的,在劉備陣營中的資歷比龐統高。

可龐統未必甘心,臥龍、鳳雛都是高傲的,怎會屈居人下?

何況,劉備自借赤壁大戰崛起後,身邊的參謀和理政的骨幹,大部分是荊州世家和文人,龐統在荊州世家中的地位比諸葛亮要高。

諸葛亮是從外面遷來荊州的,龐統卻是荊州土著,從這個角度上講,龐統更適合做劉備陣營中,荊州派系的老大。

連水鏡先生司馬徽都說龐統“當南州士之冠冕(意首位)”。

而諸葛亮早前要混進荊州士族上層時,到龐家走關係,見到龐統的叔叔龐德公都是畢恭畢敬的,史載“孔明每至其家,獨拜牀下”。

龐統和諸葛亮雖然是親戚(龐統的堂兄娶了諸葛亮的姐姐),也是好友,可在前程上,高傲的鳳雛不會輕易居於臥龍之下。

但實際的情況是,他必須居於諸葛亮之下。

這不僅僅是諸葛亮比他早八年輔佐劉備,還因爲,諸葛亮是首次出山就直接投奔的劉備,龐統卻是繞了一圈子後,纔來到劉備麾下。

龐統比諸葛亮大兩歲,出山爲官的時間也早一些,最早是在襄陽當功曹。

劉備在新野求賢若渴時,鳳雛並沒有去投劉備,赤壁大戰前後,他還跑到了周瑜帳下,繼續做功曹。

歷史上龐統之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3張

周瑜死後,龐統以幫死去的周瑜送喪爲由,又跑到東吳去轉了一圈,發現在孫權那沒什麼機會,這纔回荊州投劉備。

周瑜能用他,孫權卻不用他,大概是龐統謀略的進攻性比較強,周瑜喜攻,孫權未必喜,加上江東的官位一個蘿蔔一個坑,他一荊州人,擠不進去。

也就是說,龐統最早是想跟着東吳混,沒得混後纔來跟劉備,用現在的話描述,就是歷史上搖擺不定。

他能來投,劉備當然喜之不盡,早前還把他涼了一下,只讓他去做了個縣令。

畢竟,劉備當時已經是荊州之主,架子要揣起來,我人在荊州,你一荊州人早不來投,沒地混了纔來,總要給點臉色看。

後來,魯肅寫信幫龐統求情,諸葛亮也幫他說好話,劉備才借坡下驢,讓龐統做上了軍事中郎將,但想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居於諸葛亮之上,那是不可能的。

龐統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哪怕是跟諸葛亮平齊,就只能以功來抵去資歷的不足,以及早前的搖擺不定。

劉備入益州,是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商量好的既定戰略,但最熱心的卻是龐統。

是他在劉備還猶豫不決時,說服劉備拋棄所謂的仁義和信義,儘快拿下益州,《九州春秋》中記載:

統說備曰:“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爲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爲人利耳。”備遂行。

龐統的熱心,除了劉備確實需要拿下益州爲根基外,他個人的小心思就是,要在奪佔益州一事上立下大功,讓劉備能平等對待他和諸葛亮。

也因此,在入益州後,他施展渾身解數爲劉備出謀劃策,出的計策還都是陰狠之策,比如勸說劉備在酒席上幹掉劉璋,只不過,劉備沒聽,《三國志·龐統傳》中記載: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龐統隨同劉備入益州後的一切目的,在大事上,不超出劉備奪佔益州的戰略之外,小事上,就是要獨佔奪取益州之功。

諸葛亮幫劉備拿下荊州,他幫劉備拿下益州,只有如此,他在未來,纔有可能至少跟諸葛亮平起平坐。

所以,劉備下令諸葛亮、張飛、趙雲也率軍入益州後,龐統心急了,他不願意和諸葛亮分享拿下益州的功勞。

如果,等到諸葛亮到來後,劉備才能拿下益州,龐統以後就只能永遠的屈居諸葛亮之下。

於是,心高氣傲的龐統不顧戰場上的刀槍無眼,冒着危險親自率軍攻城,只爲了在諸葛亮到來之前拿下雒城,進而拿下成都,憑一己之力解決益州的問題。

結果很讓人傷心,龐統意外的死於“流矢”之下。

歷史上龐統之死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4張

劉備當時勸說過龐統不要親上戰場沒有?史書上沒有記載,正常情況下,估計是勸過的,但我想,龐統是會堅持到底的。

龐統未必是想爭權奪利,也不是爲了所謂的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只是單純的不想屈居於諸葛亮之下。

鳳雛和臥龍齊名,在荊州的地位還高於臥龍,怎能讓臥龍對鳳雛指指點點?

龐統爲此努力爭先,然後遭遇意外。

這不怪誰,有多少名士不想上進?除非根本就不出山,當隱士,那纔是真不在乎名利。

其實,從歷史記載上,龐統跟諸葛亮是能很好的中和的,兩人的才幹,一爲擅長內政,一爲擅長軍事謀劃。

至少在劉備手下,兩人是絕配,龐統完全不需要如此心急。

當然,要是龐統跟諸葛亮都一起活到劉備死後,也有可能出現兩人之間激烈的鬥爭。

鳳雛和臥龍,可並列,不可一上一下,誰都不會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