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戰狼傅介子,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古代戰狼傅介子,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西漢傅介子故事,歡迎關注哦。

李白在他的《塞下曲其一》上說:“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意思是隻願揮起腰下的寶劍,過關斬將,打敗敵人。詩中“斬樓蘭”的典就是出自《漢書·傅介子傳》。

古代戰狼傅介子,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王昌齡在他的《從軍行》中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跟李白的《塞下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杜甫在他的杜甫《憶昔二首》中說:“願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意思是大唐何時才能出現傅介子這樣勇猛的人物來以雪國恥,只要國家能滅寇中興,我個人做不做尚書郎倒沒關係。

漢昭帝時期,樓蘭等西域國家倒向匈奴,竟殺害使者還掠奪財物。後來傅介子以駿馬監的身份出使樓蘭、等國,並且設計斬殺樓蘭王,爲漢朝挽回顏面。當時這些西域國家搖擺不定,在漢朝和匈奴之間只能選擇一邊倒向。但樓蘭這樣的小國竟然都敢違背外交規則,斬殺漢朝使者,這已經觸犯了漢昭帝的底線。

西漢時期,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個國家,西漢與匈奴一直在爭奪對這些國家的控制權。西域諸國有的國弱裏小,有的趨炎附勢,沒有定性,一會倒向匈奴,一會服從西漢,就看匈奴和西漢哪個強大了。

西漢昭帝時期,西域的樓蘭、龜茲、大宛等國降匈奴,殺漢使,與西漢爲敵。由於山高路遠,西域諸國又反覆降叛,搞得大漢朝也沒下定決心該怎麼辦纔好。西域諸國的這些讓人氣憤的作爲,惹怒了一個勇士,他就是平樂監傅介子。

傅介子豪俠仗義,認爲讀書無用,大丈夫應當爲國殺敵,平叛降亂。傅介子主動請纓,出使大宛,順便奉旨責問樓蘭、龜茲。

傅介子到了樓蘭之後,嚴厲斥責樓蘭王安歸爲何擅自殺掉漢使,並稱大軍不日將來討伐。安歸被傅介子的氣勢嚇到,連連認錯,表示悔過。傅介子隨即趕赴龜茲,龜茲王也被傅介子的氣勢壓倒,承認錯誤,表示與大漢結盟。

傅介子正在龜茲的時候,正好得知匈奴使者也到了龜茲。傅介子,帶領隨從,殺奔匈奴人住地,斬殺全部匈奴人,並將匈奴使者腦袋割下帶回長安,震動西域和長安。

古代戰狼傅介子,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第2張

傅介子回到長安後,對當時的權臣說,樓蘭、龜茲時降時叛,僅僅責問訓斥不足以懲罰他們所犯的錯,更不能保證他們臣服,他想再去一趟龜茲,刺殺龜茲王,以威懾西域諸國。

霍光對傅介子的想法很贊成,但是他建議去刺殺樓蘭王,因爲樓蘭更靠近大漢。

傅介子招募了百餘名勇士,直奔樓蘭而去,但樓蘭王安歸身邊衛士衆多,無從下手,便決定智取。

傅介子假裝要離開樓蘭,對送行的樓蘭官員說,我奉天子命來賞賜,你們大王怎麼不專門接見,太傲慢了。這些金銀財寶我只好送給其他國家了。

樓蘭官員見傅介子隨身確是帶了很多財物,趕緊回報安歸。安歸起了貪心,連忙專門設宴款待傅介子。傅介子爲了將戲做得逼真,拒絕了安歸的邀請。這一下,安歸着急了,再三來請傅介子,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親自到傅介子營帳中款待。

酒過三巡,傅介子故意將財物露出來給安歸看。安歸看見無數金銀財寶,開心到眩暈,開懷暢飲,喝到酒醉。

傅介子看見時機已到,請安歸屏退左右,稱有天子密詔。這個時候,安歸滿腦子都是金銀財寶,對傅介子的話是言聽計從,立即屏退衛士。

傅介子見計謀成功,便摔碎酒杯,埋伏的勇士聽到暗號立即涌出,亂刀砍死安歸,梟下安歸首級帶回長安。

漢昭帝命令將安歸首級懸示闕下,以震懾有異心的西域諸國,並封傅介子爲義陽侯,以表彰其勇猛機智,爲大漢所立不世之功。漢昭帝封新的樓蘭王爲鄯善王。自此,樓蘭改國名爲鄯善,再也沒有叛漢。

處理好樓蘭的事情後,傅介子攜帶樓蘭國王的首級凱旋長安。朝廷裏的大官、將軍們都佩服傅介子的勇敢、機智,爲維護漢王朝的天威,立下了大功。

古代戰狼傅介子,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第3張

漢昭帝褒獎傅介子“以直報怨,不煩師從。其封介子爲義陽侯,食邑七百戶。士刺王者皆補侍郎。”冊封傅介子受封義陽侯,刺殺樓蘭王的兩位壯士者皆補爲侍郎。後來樓蘭國更名爲鄯善,取“善”之意。

其實,傅介子的這場刺殺行動,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我想在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前,肯定也有過千百種的假設,不成功便成仁。以身許國,血灑大漠,馬革裹屍。或許,英雄就該如此。

所以,後來的定遠侯班超就曾以傅介子爲榜樣:“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班超也在西域建立了不世功業,他長駐西域31年,出入之處,莫不賓從,同異俗之心,得遠夷之和,探索之路,皆前世所不至,蓋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

幾百年後的李白、杜甫等大唐詩壇泰斗們,在讀到傅介子的故事,也心潮澎湃,紛紛歌頌,留下千古名篇。

李白和杜甫與其說是歌頌傅介子,倒不如說是歌頌一種精神。因爲傅介子孤膽英雄、斬樓蘭王,代表着一種壯士雪恥的精神,歷經安史之亂的幾位詩人,目睹大唐爲反叛的胡夷所欺,怎能不念傅介子,怎能不懷雪恥之志?尤其是杜甫,他不僅歷經安史之亂,還目睹了吐蕃趁安史之亂侵佔大唐土地。

如今千年已經過去,當年的英雄依然活在我們心中。能夠被後世敬仰、在星空閃耀的人,一定是對時代、民族、社會做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