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九一三”後的林立衡:遭到激烈批判,一度自殺 

“九一三”後的林立衡:遭到激烈批判,一度自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林彪從北戴河倉皇出逃後,毛澤東認爲尚在北京的黃、吳、李、邱是“老同志”,給他們一個主動交代的機會,因爲這幾個人畢竟是老紅軍,對革命立過戰功。對其他一些跟隨林立果且關係緊密的人,採取行動便要早一些。

“九一三”後的林立衡:遭到激烈批判,一度自殺 

從9月13日至18日,中央專案組便拘押了空軍政治部常委一書記江騰蛟、空軍副參謀長王飛和胡萍、空軍作戰部部長魯珉等。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派副司令員肖永銀趕到上海,在聽報告、看文件之後,拘留了空四軍政委王維國、空五軍政委陳勵耘。

林彪有一些親屬和老部下,雖然沒有參加過陰謀活動,當時也受到了牽連。雖然林彪一夥在“文化大革命”中大搞株連九族的一套,但是用這種方式對待林彪無辜的親屬和部下顯然也是錯誤的。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恢復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與林彪政變陰謀沒有什麼政治牽連的人終於都被落實了政策。

林立衡(林豆豆)的經歷,是這些人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在“九一三”後1個星期左右,她和未婚夫張清林從北戴河被轉移到北京玉泉山,接着轉到北京衛戍區某師師部駐地,開始接受專案組審查。專案組的負責人是8341部隊的女幹部謝靜宜,此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炮製了不少“經驗”,還把持清華大學半邊天,後來在粉碎“四人幫”時一道被捕。謝靜宜開始主要讓她交代的問題,是林彪與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以及各位老帥的關係。

中共中央在9月18日首次向黨內下達關於林彪出逃的文件時,還表揚了林立衡的揭發一舉。她開始受審查時拒絕交代任何問題,受到反覆批判之後就採取了另一種態度,大量“交代”林彪說毛澤東的一些“壞話”。這些東西送上去之後,專案組受到了批評,林立衡自然受到了激烈批判,說她這是有意“放毒”,攻擊偉大領袖毛主席。起初專案組對她還比較客氣,開的伙食也比較好。由於她在很長時間堅持認爲林彪是被葉羣、林立果劫持走的,並講了“毛主席身邊也有葉羣那樣的人”之後,處境開始惡化,身份由“九一三”的“功臣”變成了“林彪留下來的釘子”,待遇大變。專案組對她的態度變兇,看管更嚴,伙食標準也由“貴賓”而變“小竈”,再轉爲“中竈”而“大竈”。她的居住條件,逐步也變得惡劣起來,身體受到很大損害。

幫”大搞“批林批孔”運動後她又被關押並自殺未遂。在無奈下,林立衡再次向毛澤東寫信。1974年7月31日毛澤東收到信並做了批示:“解除對林立衡的監護,允許她和張清林來往,她和死黨分子有區別。”

在這種情況下,林立衡寫信給毛澤東要求面談。毛澤東把信批給了周恩來。周恩來於1972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找她談了一次話,卻不是要求的“個別談話”,而是集體談話,參加的還有汪東興、紀登奎、李德生、張才千、田維新、楊德中以及謝靜宜等。顯然,周恩來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也有難處。這次談話,決定林立衡回空軍“參加運動”,最後周恩來還同她握手道別。

林立衡回空軍後住到招待所,仍有專案組人員在身邊看守,在1974年“四人幫”大搞“批林批孔”運動後她又被關押並自殺未遂。在無奈下,林立衡再次向毛澤東寫信。1974年7月31日毛澤東收到信並做了批示:“解除對林立衡的監護,允許她和張清林來往,她和死黨分子有區別。”中央政治局也做了決定,送她去農場勞動,並把張清林調往空軍。空軍組織部門還根據上面的指示,決定“批准”林張立即結婚。翌年10月,林立衡被安排轉業,不過轉業決定還是指出:“恢復黨籍、真名、安排一定的領導職務,要大膽工作。”

有關部隊就林立衡轉業的地點提了3個地方:鄭州、開封和孝感。當時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這3個地點中圈了鄭州這個交通最方便也是最大的一個城市。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鄧小平待人的厚道,儘管他自己此前受到過林彪的打擊。

林立衡到了鄭州後,在一個汽車廠當了副營級的革委會副主任,1976年5月“反擊右傾翻案風”起,由於她來鄭州是鄧小平圈定的,“城門失火”再次殃及池魚,她被說成翻案風的殘渣餘孽,革委會副主任職務被剝奪,下放到車間當了工人。直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着全面落實政策,林立衡的問題直接受到中央的關懷,於80年代被調回北京,重新安排工作。

如果客觀地回顧歷史,在70年代處理林彪一案時雖出現了一些冤情和過火現象,不過也應看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打人、戴高帽甚至隨意殘害的狂熱在此時已經消退,毛澤東已經比較強調講政策。

再回想一下“文化大革命”時?,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的老幹部、知識分子及其子女不可勝數。對比他們的遭遇,林立衡還算是幸運。如果無休無止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怨怨相報,豈不是要把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殘酷鬥爭的絞肉機?接受這些教訓,建立法治,尊重人權,實行民主,一切按憲法辦事,一切以法律爲準繩,纔是避免上述悲劇重演的保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