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越王勾踐爲什麼能滅掉吳國?真相是什麼

越王勾踐爲什麼能滅掉吳國?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王勾踐能滅吳,是因二十多年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但真相併非如此如果現在讓你給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講一下臥薪嚐膽的故事,你肯定會脫口而出:2500多年前,在長江中下游有兩個小國家,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兩國在夫椒這個地方打了一仗,越國慘敗,只剩下五千軍隊被困在會稽山上,無奈之下,越王勾踐只好向吳王夫差投降,和夫人一起到吳宮做奴隸,討得夫差歡心後才被放回國,回國之後開始勵精圖治,終於使越國富強,一舉滅掉了吳國。然後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番,失敗沒什麼,要學會忍辱負重,默默努力,最終一定會獲得成功,更不要像夫差那樣聽信讒言,殺害忠臣,最終導致國破身亡。

然而如果你翻一下《史記》,就會發現整個故事其實並不是這樣簡單。

越王勾踐爲什麼能滅掉吳國?真相是什麼

故事要從一個微縮版的“臥薪嚐膽”說起,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夫差他爹)趁着勾踐剛剛登上王位,立足未穩之際,發兵進攻越國,結果在檇李被打得大敗,闔閭自己也受了傷,沒幾天就嗝屁了,夫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王位,此時的吳國剛剛經歷大敗,越國又虎視眈眈,夫差當時的處境並不比後來勾踐的處境好多少。

夫差在國內整經備武,準備爲父報仇,勾踐這個時候坐不住了,不顧范蠡的勸阻,率軍攻打吳國,在夫椒被擊敗,國都會稽淪陷,勾踐只得退保會稽山,萬般無奈之下向吳國投降。

這個時候吳王夫差面臨着接受與不接受的選擇,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夫差接受了勾踐的投降,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臥薪嚐膽,但是在這裏我們卻不妨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是吳軍戰敗,被圍的是夫差,越王會不會接受夫差的投降?答案似乎顯而易見,在夫差還沒完全準備好進攻越國的時候,勾踐就決定先發制人,擊敗吳國,而其後發生的事也證實了這一猜測,二十一年之後,越軍包圍吳國都城,夫差先後八次派人請和,都被勾踐拒絕。

對比之下,夫差不免有些婦人之仁,勾踐則乾淨利落,兩人的性格也決定了兩人最終不同的命運。

還有一件事也能反應出兩個人性格之間的差距,那就是在對待功臣上,如果說夫差殺伍子胥有讒言的部分,那麼勾踐殺文種則完全是出於本意,出於一種本性的殘忍,范蠡如果不是早早看出了這一點,趁着滅吳之前早早的溜了,恐怕也難逃一樣的命運。

在我們的印象裏,越國之所以最終能夠滅掉吳國,是因爲勾踐二十多年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使得國家最終走向富強,然後一舉滅掉了吳國,但是仔細閱讀《史記》上關於吳越爭霸這一段的記載之後,就會發現,吳國之所以最終走向滅亡完全就是夫差自己在作死,越國只不過是等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最終才滅掉吳國。

夫差的作死之路要從一個人的死開始,公元前490年,齊景公死,齊國發生內亂,夫差感覺找到了機會,於是開始率軍北上進攻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要知道齊國在當時絕對算是一個強國,打敗齊國就像是給夫差注射了興奮劑一樣,從此之後夫差便像是中了毒,開始不斷地對外用兵,打魯國,打齊國,打齊國,打齊國,估計齊國心裏面也一定很苦逼:我招你惹你了我,這麼打我?旁邊那麼多國家你不打,就使勁懟我?

打其實打了也沒什麼,畢竟身處於戰國亂世,你不打別人就有可能被別人打,但是“悲劇”的是,這些仗夫差都打贏了,有的時候勝利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爲它非常容易把人矇蔽,夫差顯然也沒能躲過,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我們在這裏卻可以反思一下,如果吳軍在艾陵被打得大敗,夫差說不定就會乖乖的回家種地,空了的時候就把越國給滅了,畢竟在別的地方受了傷,就要在另一個地方收回來,越國顯然是最好的目標,歷史也或許會改寫。

越王勾踐爲什麼能滅掉吳國?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在經歷過這一連串的勝利後,吳國的勢力達到了鼎盛,不僅把齊國打得服服帖帖,還收了衛國、魯國這兩個小弟,當然夫差並不滿足於只收兩個小弟,他要收全天下的諸侯當小弟,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諸侯會盟上,也想當一回霸主過過癮。

所謂的諸侯會盟其實有點類似於武俠小說中爭奪武林盟主一樣,只是武林盟主比的是武功,而爭霸主比的則是國家實力和君主的威望,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參加,有的國家是因爲出身低(秦國初代國君原本是給周王養馬的),中原的諸侯不帶他玩,比如秦國;有的則是自己覺得自己很牛,不屑於參加,比如楚國;有的則是實力太弱,離中原太遠,比如吳、越。

然而吳國現在顯然已經不是從前的吳國了,更何況吳國和周王室的關係非同一般,如果認真論起來,周王得管夫差叫聲二爺爺,仗着現在的實力和不一般的身份,夫差興沖沖的帶着軍隊就趕到了會盟地點黃池,結果很快就被晉國給懟了回來,吳國再強,還是沒辦法與晉國相抗衡。

夫差第一次吃了癟,然而這個癟吃得顯然有點遲了,因爲越國已經趁吳國主力在外,開始行動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越國在勾踐勵精圖治下變得強大,然後一舉滅掉了吳國,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史記》關於越滅吳的整個過程就會發現,越滅吳之戰其實打得並不輕鬆,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這整個過程:

第一戰,越國趁着吳國主力北上,國內只剩下老弱病殘之機,派五千(注意兵力)人突襲吳國,俘虜了吳太子友。其實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此時越國其實是不敢與吳國主力正面交戰的,而是趁着主力在外,進行了偷襲,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就是夫差在對待越軍突襲的反應,不僅沒有立刻回軍,反而連殺七個前來報信的,直到爭霸失敗後纔開始回軍,路上經過宋國還想再揍一揍宋國,估計是因爲在會盟上吃了癟,所以想找宋國撒撒氣,在手下的勸阻下才放棄,歸國後,越國並沒有趁着吳軍主力長途跋涉疲勞之際,一舉將其擊潰,而是選擇了撤軍。從夫差的反應來看,他似乎並不怕越軍的偷襲,說明他對戰勝越軍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第二戰則是在四年後,勾踐率軍伐吳,在笠澤擊敗吳軍,雖然越軍戰勝了,卻也並沒有趁機滅亡吳國。

越王勾踐爲什麼能滅掉吳國?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第三戰也是在四年之後,越王勾踐伐吳,緊接着就包圍了吳國都城,雖然包圍了都城,越國卻並沒有能夠一下子打下來,而是整整爲了三年才攻下。

越國滅亡吳國前前後後一共用了長達十二年的時間,可見勾踐即使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也並沒能使越國的國力超出吳國太多,進而一舉滅亡吳國。

不過不管怎麼說,臥薪嚐膽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無論身處什麼逆境,都要有一顆勇往直前獲勝的心。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