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塊上等和田玉料,嘉慶知道後直接扔了

一塊上等和田玉料,嘉慶知道後直接扔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嘉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嘉慶是清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在嘉慶時期清王朝由盛轉衰,清政府許多官員昏庸腐敗,而民不聊生。

一塊上等和田玉料,嘉慶知道後直接扔了

在嘉慶的執政生涯裏沒有什麼大作爲,能使百姓對他稱讚的,也沒有做過什麼昏庸無能之事使百姓記恨,所以他成了人們心裏最“中庸”的皇帝。

和田玉並非因新疆和田而命名,而是以透閃石成分達98%以上稱爲和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各個朝代對和田玉的開採非常之多,但一直到清朝1883年,才真正被命名爲和田玉。

和田玉名品“皇后之璽”,珍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是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可想而知,和田玉是極其珍貴的。

和珅曾經於1798年,冒着生命危險偷偷命人將一塊大玉石艱難運送府邸。而嘉慶卻於1799年下令,停止了從乾隆末年就開始搬運的三塊和田玉工程,這是爲何呢?

一塊上等和田玉料,嘉慶知道後直接扔了 第2張

乾隆時期,國力強盛,而乾隆本人對器玉十分喜愛,宮中有許多專門從事琢玉之人,爲皇室刻出各種精美的玉器。

乾隆聽聞,在新疆葉城縣西南地區的密爾岱山又發現衆多玉石,非常高興,於是派遣數千人前去開採運輸。

密爾岱山上的和田玉,玉體雖好但卻非常難開採。但是耐不住財大氣粗,在乾隆的大力支持下,許多馳名中外的玉雕作品被雕刻而成。

《大禹治水圖》、《秋山行旅圖》等稀世玉雕國寶均產於密爾岱,全部都是巨型青玉雕琢而成。

《大禹治水圖》玉器被運回京城不久,在密爾岱山又挖出了幾塊大型和田玉料。

據說最大的高達四噸,最小的也有一噸之多。乾隆得知非常高興,立即命人把這些玉石通通運回宮中。幾千民工又開始了艱辛的運輸工程。

一塊上等和田玉料,嘉慶知道後直接扔了 第3張

乾隆下達命令容易,但是要把總共將近十噸的和田玉料全部運回北京城,談何容易。密爾岱山位於棋盤河上游崑崙山深處,玉石堅韌難採。加上崑崙山海拔高,地理條件與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加劇了開採難度。

而密爾岱山距離葉城縣棋盤鄉又有一定的距離,就算是現在從棋盤鄉到達密爾岱山也需要騎馬6小時才能到達玉礦山下。

路途遙遠條件艱辛,使得被派遣去運輸的民工苦不堪言,但是乾隆卻只要結果。這幾塊大玉石一直到乾隆去世都沒運回北京城,因爲運石隊伍可謂寸步難行。

有史料記載:“……曰密爾岱山,距城四百餘里,崇削萬仞……人跡所不至……”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又有史料記載運輸行程:“……日行五里、七八里……”可見,運輸工程是多麼艱鉅。

嘉慶三年(1798年),玉石還沒有運出新疆省,但是各知府已經怨氣沖天。在運輸的過程中,民夫們在夏天招致暴曬,在冬天受到寒風侵襲。

不過好在是公派出去幹活,上面可是貴爲天子的皇帝。因此每到一縣城,官員必須好生招待,並且給這些農夫生活必需品補給。由於人數之多,運輸工程又慢,沒到一處縣城都是耗資巨大。

烏什辦事大臣都爾嘉調查發現後,趕緊上書嘉慶,述說詳情。嘉慶聽聞實情,感覺這樣下去可不行,我又不喜歡玉石,拉回來也沒用。

於是在1799年,下旨停止運輸,並且給這些民工足夠的盤纏,派送他們回鄉。而這幾塊大玉石,就被丟棄在了烏什塔拉荒山野嶺之中。

據道光二十四年,也就是1844年,林則徐被調遣新疆路過此地還曾看見玉石完好無損。但是到了上世紀初,北洋政府派遣謝彬前去新疆考察時,路過此地僅見一塊殘留的玉石。

玉石應當是被路過的人一點一點鑿開帶走的。嘉慶雖不能使清王朝興盛,但是也不昏庸,體恤百姓,努力改變清王朝還是值得讚賞的。雖然嘉慶執政能力沒有康乾強,但是依舊改變不了清王朝轉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