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揭祕古代鮮爲人知的抗倭女傑:一戰殲敵3000餘人

揭祕古代鮮爲人知的抗倭女傑:一戰殲敵3000餘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族英雄是指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反侵略戰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在明朝中期,就出過這樣一位抗擊倭寇的民族女英雄——壯族巾幗瓦氏夫人。瓦氏夫人,本姓岑,1496年生,歸順州(現在的廣西靖西縣)人。岑花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明朝的武將,她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習練武藝,精通兵法,後嫁給田州府(現在的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爲妻,改稱爲“瓦氏”。

天有不測風雲。1527年(明嘉靖六年),瓦氏夫人的丈夫岑猛遭遇飛來橫禍,被人誣爲叛亂,明廷派總督兩廣都御史姚鏌率軍來討伐,岑猛因兵力懸殊而大敗,其子岑邦彥也陣前喪命。無奈之下,岑猛率餘部敗退歸順州,以圖東山再起,誰知後被朝廷的勢力所誘殺。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因小孫兒岑芝年紀太小,作爲奶奶的瓦氏夫人就代理其主政田州,成爲實際的當家人。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瓦氏夫人是在田州危難混亂之時登上歷史舞臺的。足智多謀的她,挫敗了欲置她於死地的岑邦相之陰謀,在險象環生的家族爭奪權力鬥爭中最終勝出,挽狂瀾於既倒,拯救了風雨飄搖的田州。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岑芝死於朝廷調徵海南的戰事,在岑芝身後,長子岑大壽年僅4歲,次子岑大祿還在襁褓之中,擦乾眼淚之後,瓦氏不得已又擔負起撫育重孫的重任,她的臉色,寫滿了堅毅。家裏家外一手抓,千秋家國血未冷。在撫孤代政期間,瓦氏夫人苦心孤詣,兢兢業業,在治理州政方面也傾注了過多的心血,在穩定了政局的同時,還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興學重教,頗有建樹,深受百姓擁戴。

揭祕古代鮮爲人知的抗倭女傑:一戰殲敵3000餘人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侵猶我國東南沿海,所到之處,焚燬房屋,搶劫商船,大肆掠奪,兇殘至極,成爲了當時最大的外患。明廷多次派兵征討均遭失敗,反使倭寇越來越猖狂。明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委派兵部尚書張經爲總督東南國務大臣,徵調廣西壯族土官所屬的“俍兵”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部隊前往東南沿海抗倭。當兩廣督府把徵調“俍兵”的命令送到田州時,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不顧自己年邁體弱,毅然請命應徵,被授予“女官參將總兵”,率田州、歸順州、南丹州、那地州、東蘭州等州組建的軍隊6800餘人,奔赴東南沿海剿倭。擲地有聲的 “誓不與賊俱生”之豪語,表現了她堅決抗倭到底,捍衛國土的決心。她率俍兵(廣西壯族土官兵)於三十四年(1855年)3月13日到前線金山衛,扼住倭寇的巢穴,佔據了戰略制高點。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4月24日,倭寇集結4000餘人大舉進犯浙江的嘉興。迎候已久的瓦氏夫人予以迎頭痛擊,壯族兵衝鋒陷陣,倭寇紛紛抱頭鼠竄。此役一舉殲敵3000餘人,給倭寇以毀滅性打擊,扭轉了東南沿海的抗倭戰局。6月,在陸涇壩(江蘇蘇州境內)戰役中,瓦氏夫人率軍又斬獲倭首300餘級,燒燬海盜船隻30餘艘,令倭寇聞之色變,抱頭鼠竄。

不讓鬚眉的巾幗,成爲了國之棟樑。瓦氏夫人抗倭“三戰三勝”,被朝廷封爲“二品夫人”,《明史》記載雲:“(嘉靖)三十四年,田州土官婦瓦氏以俍兵應調至蘇州剿倭,隸於總兵俞大猷麾下。以殺賊多,詔賞瓦氏及其孫男岑大壽、大祿銀幣,餘令軍門獎賞。”江浙人民尊稱她爲“寶鬢將軍”,當地羣衆讚譽她爲“石柱將軍”,視爲抗倭“長城”。浙江巡御史胡宗憲撰《籌海圖編》中稱瓦氏夫人用兵“能以少擊衆,十出而九勝”,“可死而不可敗”。壯志難酬,英雄淚溼。然而,正當抗倭取得節節勝利,形勢順利發展的關鍵時刻,調瓦氏夫人到江浙的總領抗倭總督大臣張經被趙文華、嚴嵩陷害入獄,致使抗倭軍隊失去了指揮有方的統帥。瓦氏夫人激憤難已,急火攻心,很快患病樂,特此告假還鄉。獲准後,乃於七月初班師回田州。瓦氏回到田州以後,便祭告家廟厚恤隨軍兵丁。不久,瓦氏夫人病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歲,被追封爲“淑人”,葬於州城太婆地,長眠於故土。

揭祕古代鮮爲人知的抗倭女傑:一戰殲敵3000餘人 第2張

鐵的軍隊,需要鐵的軍紀、瓦氏夫人治軍有方,所率部隊組織建制完善,軍紀嚴明,標誌明顯,獎懲分明,部隊內部十分團結,所至之處,秋毫無犯,深得當地羣衆愛戴,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義師。《倭變事略》、《松江紀略》、《張氏卮言》有如下記載:“以婦將兵,頗有紀律,秋毫無犯。”“瓦氏雖婦人,軍法甚整,下無侵。”“驍勇善戰,軍令嚴明。”她經常教育所部:一不許騷擾百姓,欺壓人民;二不許姦淫擄掠;三不許馬踏禾田;四不許違犯軍令。當她率部在泊胥關駐紮時,常到民間察訪,聽取民間意見,如發現部屬有強取居民酒肉者,即予嚴厲處分。在那個時代,能做到如此,確屬難能可貴。

瓦氏夫人長於軍事,其克敵至勝的法寶——“瓦氏陣法”,後來被收入明代抗倭兵書《江南經略》,影響並演變成了後來戚繼光的“鴛鴦陣”。“瓦氏陣法”精髓由戚繼光“鴛鴦陣”吸收後被其著於兵法名篇《紀效新書》之中,成爲兵法史上的瑰寶。瓦氏夫人生前雖勇擊倭寇戰功卓著,但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卻無人知曉其英雄事蹟。20世紀學界最早對瓦氏夫人展開評述的是壯學宗師黃現璠。抗日戰爭期間的1941年,黃現璠教授爲喚起民衆積極參加抗日戰爭的熱情,激勵抗戰軍人保家衛國的鬥志,在《國防週報》第二卷第四期上發表了《明代剿倭之廣西女將》一文,首次對“瓦氏夫人”進行了評述,以古喻今,藉以激勵時人抗日的熱情和信心,鼓舞了國人抗日的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