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他是什麼下場?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他是什麼下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張讓是十常侍之首,張讓是如何死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讓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十常侍之首。後來暗殺了大將軍何進,但是自己最後也被被袁紹追殺時投河自殺。可以說正是由於張讓爲首的十常侍亂亂政,也有了後來的三國時代。那麼張讓是如何死的了?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張讓潁川(今河南禹縣)人。幼年時便淨身人宮, 東漢後期臭名昭著的宦官。 十常侍之首。繼子爲張奉,兒媳爲何皇后之妹。

東漢王朝漢和帝時,發展到了全盛的頂點。和帝一死,安帝上臺, 東漢政權很快走向腐敗了。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他是什麼下場?

張讓潁川(今河南禹縣)人。幼年時便淨身人宮, 東漢後期臭名昭著的宦官。

東漢王朝漢和帝時,發展到了全盛的頂點。和帝一死,安帝上臺, 東漢政權很快走向腐敗了。

自漢章帝以來,每位皇帝都是幼年或少年即位;每一朝代開始時,總要由皇太后臨朝稱制。由於那些年輕的皇太后,拘於禮法,不便直 接接觸朝臣,她們要掌握國家大權,就只能依靠兩種人:一靠她孃家 的父兄叔侄,即外戚;二靠後宮裏她身邊的奴才,即宦官。由此可見, 小皇帝登基後,經常是外戚輔政,竊弄大權,自恃爲皇親國戚,驕縱 不法。等到皇帝年事稍長,自然不甘心聽人擺佈,勢必要想方設法奪 回大權。由於外廷大臣,受到外戚的箝制,皇帝就只好結納身邊的親 信宦官,依靠他們來誅殺跋扈的外戚。一旦奪回了大權,皇帝親政, 往往會對那些助他奪權有功的宦官大加封賞,重用,復又演成宦官專 權的局面。惡性循環,未苻窮已,外戚和宦官的輪番專權,構成東漢 後期政局上的一大特色。正是在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的大背景下, 張讓等人才被推上了歷史的前臺,扮演了極爲醜惡的角色。

張讓七歲進宮,十三歲時,漢桓帝即位後,他升任爲內宮的小黃門。與漢恆帝有了斷袖之交,漢靈帝死後,張讓與趙忠殺何進。

何進斃命。張讓、段珪封鎖消息,矯詔頒旨,任命太尉樊陵 爲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爲河南尹。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他是什麼下場? 第2張

袁紹等人看到這個任命,感到 莫名其妙

袁紹得知何進被殺,罵道:“這夥閹賊,禍亂朝綱,十惡不 赦!”他命從弟、虎賁中郎將袁術率領軍隊,包圍南宮,捉拿宦 官。

張讓見勢不好,急忙帶領宦官,挾持着何太后、漢少帝及劉協, 通過複道逃奔北宮.途中遇到尚書盧植的攔截,張讓丟下何太后,只挾持着漢少帝、劉協,逃到北宮。

袁氏兄弟大開殺戒,盡誅宦官,偏偏不見張讓、段珪及漢少 帝、劉協等人。經過仔細搜索,仍然不見蹤影.原來,張讓、段 珪非常狡詐,進了北宮後並未停留,連夜逃往黃河邊上的小平津 (今河南洛陽北)。袁紹得到報告,急命盧植率兵追擊。半夜時分, 盧植追上張讓、段珪,他們正打算北渡黃河,以避鋒芒。張、段 二人這時嚇得渾身發抖,面如死灰,沒奈何,只得撇下漢少帝和 劉協,縱身跳進黃河,投水而死。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他是什麼下場? 第3張

這次禍亂,史稱“十常侍之亂”。東漢的宦官集團遭受了滅頂 之災。河西軍閥董卓趁機進人洛陽,廢漢少帝,殺何太后,擁立 劉協爲皇帝,是爲漢獻帝。漢獻帝在位期間,豪強紛起,天下大 亂,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歷史進人三 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