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漢高帝劉邦的外孫女張嫣成爲皇后開始,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公主之女成爲皇后的事情,這些金枝玉葉們本就出身高貴,她們又嫁給了儲君或者皇帝,既是親上加親也是貴上加貴,但這種政治色彩濃烈的婚姻往往並不幸福,很多都以悲劇收場。

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南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是開國皇帝陳霸先的外孫女,她和她的堂舅母沈妙容一樣都出身吳興沈氏,這兩家是否有直接的親緣關係史書無載,但說她們份屬同宗是沒問題的。沈婺華是南朝的最後一位皇后,她見證了陳隋兩代的覆滅,江都之變後她出家爲尼,或許就是“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的又一重現。

出身不凡,被堂舅嫁給表哥

君理美風儀,博涉經史,有識鑑。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高祖鎮南徐州,巡遣君理自東陽謁於高祖,高祖器之,命尚會稽長公主,闢爲府西曹掾。—《陳書沈君理等傳》

沈婺華的父親名叫沈君理,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父祖都是樑朝的官吏,其父沈巡於太清年間被任命爲東陽太守,這位沈太守和陳霸先是舊友,因爲二人是老鄉,很有可能老早就相識了,沈君理這個小夥子長得帥學問高還有見識,自然是招人喜歡,當時陳霸先聯合勤王軍討伐侯景成功後鎮守於南徐州,沈太守就讓兒子去南徐州拜見陳霸先,老陳一見這個世侄就很喜歡,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陳霸先子嗣單薄,一生只有四子三女,這之中已有兩個女兒成婚或許婚,剩下這個唯一的女兒竟然直接許給了沈君理,可見陳霸先對這位世侄的印象有多好了。陳霸先的眼光的確不錯,沈君理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地方皆勤以任職,而且政績頗佳,很得百姓認可。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沈婺華的出生年,但聯繫陳霸先是在552年下半年鎮守於南徐州,沈婺華之夫陳叔寶的生年是公元553年,二人是結髮夫妻,相差不會很大,至多兩三歲而已,故而推測沈婺華大概就是在二人婚後兩三年內就出生了。在陳霸先登基後,沈君理除了升官,還被封爲駙馬都尉,陳氏被封爲會稽公主。

主早亡,時後尚幼,而毀瘠過甚。及服畢,每至歲時朔望,恆獨坐涕泣,哀動左右,內外鹹敬異焉。—《陳書後妃傳》

沈婺華的母親會稽公主是個薄命之人,她去世時女兒尚且年幼,沈小姑娘對母親的離世十分悲痛,即便是喪期過後,每逢母親週年祭,她都獨自一人哭泣懷念母親,周圍的人見她雖小卻如此孝順,對她都十分敬重。

沈小姑娘是陳武帝的外孫女,自然得到了很多的呵護和愛重,他的堂舅陳蒨即位後,十分重用其父沈君理,沈君理在文帝一朝可謂扶搖直上,後來因爲父親沈巡去世才返回丁憂,待沈君理丁憂結束,陳朝卻已經換了主子。

太建元年,服闋,除太子詹事,行東宮事,遷吏部尚書。二年,高宗以君理女爲皇太子妃,賜爵望蔡縣侯,邑五百戶。—《陳書沈君理等傳》

陳蒨駕崩後,太子陳伯宗即位,皇叔陳頊等人輔政,沒過兩年,陳頊就篡奪帝位改元太建,沈君理先被任命爲負責東宮事宜的太子詹事,不久就遷爲吏部尚書,而這時,太子正好成年,沈婺華也正值妙齡,當朝皇帝陳頊和皇后柳敬言就選定了這位出身高貴的姑娘爲太子妃。

沈君理也因女兒之貴被封爲望蔡縣侯,後來還坐上了侍中、尚書左僕射的高官,深受陳頊的信任,可惜沒幾年就去世了,陳頊賜下的哀榮格外崇厚,這不僅是他任官大半生的應得之禮,也是太子妃之父的光環加持。

賢德正妻,昏君亦有賢后

後無子,養孫姬子胤爲己子。—《陳書後妃傳》

沈婺華與陳叔寶婚後兩三年一直沒有孩子,恰逢在太建五年二月,陳叔寶的侍妾孫姬生育了長子陳胤後因難產去世,沈婺華便以嫡母的身份撫養了陳胤,皇帝陳頊也十分高興,把陳胤當做嫡孫來看待。

幾個月後,沈君理去世時,沈婺華於別殿悼念父親,哀傷逾禮,不過陳頊和柳皇后都沒有計較此事,畢竟女兒哀傷父親也是天經地義之事,沈婺華素來孝順,怎麼會有人因此而責怪她呢?

胤性聰敏,好學,執經肄業,終日不倦,博通大義,兼善屬文。—《陳書諸王傳》

陳叔寶即位後,沈婺華自然就成了皇后,陳胤也被立爲皇太子。沈婺華爲人端莊持重,而且詩書俱佳,她本人也有自己的一部文集,可惜已經不存,有這樣一位母親,自然也教出了一個好兒子,陳胤可不像他父親,他本人聰敏好學,對學問始終是孜孜不倦,不僅如此,他的文采也是深得養母的滋潤,又有那麼多良師指導,自然差不了,陳胤當太子時深孚衆望,百官對他也十分尊重,可見沈婺華對他的教養是十分用心的。

不過,沈婺華這個皇后做的一點都不舒心,或許正是因爲她的端莊,這樣的風姿並不得陳叔寶的喜愛。當時,陳叔寶被弟弟陳叔陵所傷,居住在承香殿養傷,他只允許貴妃張麗華在側侍奉,沈婺華雖爲皇后竟然都不得入內,最讓人無可奈何的是,陳叔寶養傷期間由母親柳太后臨朝攝政,倉促之間依舊留居於皇后所居的柏樑殿,沈皇后也只能別居於求賢殿,直到陳叔寶病癒,柳太后才遷居於弘範宮,沈婺華這才得以入主柏樑殿。

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第2張

陳叔寶即位後,最寵愛的姬妾有兩人,一個就是前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貴妃張麗華,另一位是孔貴嬪,陳叔寶不惜打破自陳霸先開國以來勤儉治家的傳統,大肆擴建皇宮,爲幾位寵妃修建了臨春、結綺、望仙三閣,沈婺華對陳叔寶多有勸諫,而他卻絲毫聽不進去,反而覺得皇后管得太寬。

後主遇後既薄,而張貴妃寵傾後宮,後宮之政並歸之,後澹然未嘗有所忌怨。—《陳書後妃傳》

隨着張貴妃寵愛的不斷加深,沈婺華的皇后之權竟也被其侵奪,她這個堂堂中宮竟然就這樣被架空了,沈家子侄雖然多有加封,但終究少了沈君理這樣一位核心重臣,陳叔寶無所顧忌,面對張貴妃的咄咄逼人,沈婺華選擇了避其鋒芒,她克勤克儉,不飾綺繡,每日以經史自娛,並唸誦佛經以靜心。一次,江南大旱,沈皇后誦經祈雨,竟然真的得降甘霖。現在看來這應該是個巧合,但那時的人自然都以爲這是皇后感動上天的神蹟。

陳叔寶沉湎後宮,朝中自有逢迎之臣藉助寵妃扶搖直上,陳國內政漸趨混亂,而北方的隋朝已經基本完成了統一的準備,眼看着就要鯨吞陳國了,可是陳叔寶竟然絲毫沒有感受到危險將至,在張貴妃和一應佞臣的蠱惑下打算廢掉無過的皇太子陳胤。

而張、孔二貴妃又日夜構成後及太子之短,孔範之徒又於外合成其事,禎明二年,廢爲吳興王。—《陳書諸王傳》

陳胤身爲太子,又是皇后的養子,母子二人自然有一些往來,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卻被張麗華和孔貴嬪故意扭曲,讓陳叔寶以爲沈婺華和太子有所圖謀,而孔貴嬪的義兄孔範等人也在朝堂上鼓譟,最終讓陳叔寶廢掉了陳胤,改立張貴妃之子陳深爲太子,這一年已經是禎明二年(588年)。沈婺華深知陳胤無罪,又是自己的養子,自然是要勸諫於夫,可是陳叔寶哪裏聽得進皇后的逆耳忠言呢?不僅不聽,也有了廢后的心思。

數上書諫爭,後主將廢之,而立張貴妃,會國亡不果,乃與後主俱入長安。—《南史后妃傳》

陳叔寶想廢后,可到底是沒有廢成,這並不是沈婺華的運氣好,而是因爲陳朝亡了,隋朝的大軍渡過長江天塹,陳叔寶和張、孔二位寵妃逃至井中,倉皇之態令人恥笑,而皇后沈婺華卻似乎已經看透了一切,處之如常,絲毫沒有懼色。

當時主持平陳的晉王楊廣看到張麗華傾國之色十分喜歡,想要納爲己妃,奈何長史高熲說張麗華和孔貴嬪乃是禍國之色,下令誅殺二人,楊廣雖然不高興,但高熲所言有理,他又是楊堅的寵臣,自然沒辦法拒絕,於是同意了此事。客觀來說,張、孔二人不過是南陳滅亡的催化劑罷了,二人的確魅惑陳叔寶怠政,但終歸還是陳叔寶自己的選擇,陳朝滅亡歸根結底是南北終要統一,而自侯景之亂後北強南弱,又碰到陳叔寶這樣一個昏君,自然是守不住江山。

兩經亡國,歸於天淨,她並非觀音原型

陳朝滅亡後,陳叔寶等人被送到了長安,楊堅對這些亡國之人還是比較寬容的,給了陳叔寶一個三品虛銜,沈婺華作爲陳叔寶的妻子雖然沒有了皇后尊榮,但至少還有着較爲舒適的生活,十幾年後,陳叔寶於洛陽逝世,被隋廷追贈大將軍,封長城縣公,諡曰煬,沈婺華雖然與他關係淡泊,但經歷了亡國之後,自然也不像從前那樣僵持了,她親自撰寫了哀辭,寫盡了哀傷與沉痛。

隋煬帝每所巡幸,恆令從駕。—《陳書後妃傳》

楊廣登基後,沈婺華的庶女陳婤得寵於他,於是楊廣進一步加崇了陳國遺人的待遇,沈婺華和婆婆柳敬言都加以封誥,因陳叔寶被追封爲長城縣公,沈婺華自然是長城公夫人,柳敬言得封爲長城國太夫人,那些陳家子侄也得以出仕爲官。楊廣或許是因爲愛慕沈婺華文采出衆,亦或者她是陳婤的嫡母,對她頗爲照顧,每次出巡帶着那麼多官員及其家眷,也都不會忘了這位寡居的長城公夫人。

及煬帝被殺,後自廣陵過江,於毗陵天靜寺爲尼,名觀音。貞觀初卒。—《南史后妃傳》

綜合看來,沈婺華在隋朝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在楊廣最後一次南巡江都時,沈婺華已六十餘歲了,就在這座夢幻般的江都城中,楊廣最終夢斷於此,宇文化及弒殺楊廣後,沈婺華渡過長江回到了江南,於天淨寺出家,法號還十分知名,便是觀音。

有人認爲觀音之名得於此,而沈婺華就是觀音菩薩的原型,其實並非如此,佛教乃是古印度傳來,而觀音菩薩作爲西方三聖之一是早已有之,並非隋唐之間才產生,“觀世音”爲梵文Avalokitevara的意譯,亦譯作“光世音”,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或“阿縛盧枳多伊溼伐羅”。所以,此說不足信也。或許是沈婺華崇敬這位大慈大悲的菩薩,因此才以此法號出家。沈婺華頗爲長壽,活到了唐太宗貞觀初年,以此估之,她當時已有七十多歲,在那時絕對算得上高壽了。

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第3張

沈婺華的一生是幸運的,她出身高貴,父親又是一位德才兼備的能臣,她的前半生有着太多的光環。她的一生又是不幸的,雖然成爲了太子妃乃至皇后,卻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反而幾經波折險些廢后,更爲諷刺的是,讓她逃過廢后一劫的竟然是外祖父辛苦創建的國家的傾覆。

亡國生涯是難捱的,但想沈婺華在陳宮的寂寞歲月都能以經史和佛經來找尋心中的安寧,自然也是懂得排遣的,最後的最後,她選擇了皈依佛門,應該就是尋到了真正的清靜世界了,也許這份清靜就是她得享高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