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武則天都不敢得罪的女人,你知道此人是誰嗎?

武則天都不敢得罪的女人,你知道此人是誰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姬揔持,唐高宗李治的保傅,唐朝正一品的周國夫人,於史書上並無記載,不過近年隨着姬揔持墓誌全文的公開,這位自長孫皇后逝世後,被譽爲是唐太宗後宮中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也終於從歷史的迷霧中展露出了不容小覷的身影。

根據目前研究發現,姬揔持的墓誌長寬各93釐米,全文長達2000餘字,就墓誌的規格而言,可以說是遠遠超過了當時唐朝三品以上高官才能享有的待遇。那麼這位皇帝的保傅,爲何能夠享有如此之高的待遇呢?

這就要從伴隨了姬揔持後半生的“周國夫人”這個封號說起了。

話說唐高宗登基後,先是將自己的保傅姬揔持從正三品的滎陽郡夫人晉封爲了正一品,爾後過了沒多久,唐高宗又覺得光有滎陽郡夫人的名頭還不夠響亮,於是又將姬揔持改封爲了正一品的周國夫人。只是當時誰都沒料到,沒過幾年唐高宗就廢黜王皇后改立了武昭儀爲後,而武后的父親武士彠被追封的爵位不是別的,正是周國公。

這下子就尷尬了,因爲武士彠的妻子、武后的親媽楊氏當時仍然健在人世,按理來說,周國夫人這個頭銜應當落在楊氏的頭上纔對。

姬揔持自然也察覺到了自己無形中佔據了武后的母親楊氏的名銜,於是主動上表懇請唐高宗將自己改封爲魯國夫人,好將周國夫人這個封號讓給楊氏。

雖然說起來唐朝歷史上並不乏夫妻封號不同的例子,但和丈夫封號相對應的外命婦封號,在妻子還活着時就被另一個女人所佔據,這樣的事情縱觀唐朝也僅見唯二兩例。而武后之母所遭遇的這件奇事,不僅是前無古人的頭一例,更是後無來者,因爲燕國公張說的妻子元氏在唐玄宗的姨母兼養母燕國夫人竇淑身故後,便得到了燕國夫人這個封號,而楊氏就憋屈多了——就算後來姬揔持過世了,楊氏仍舊連周國夫人的帽檐都沒摸到。

武則天都不敢得罪的女人,你知道此人是誰嗎?

所以姬揔持瞅準時機,兩次上表請求改封魯國,第一次是因爲武后的父親武士彠封爲周國公,第二次則是因爲賀蘭敏之改姓武敏之以繼承武士彠的周國公爵位。

姬揔持的舉動可以說是在世人的意料之中,畢竟楊氏是武后的母親,唐高宗名義上的岳母,而姬揔持就算備受唐高宗的尊敬與禮待,但說起來本質也就只是個皇家的僕人,伺候皇帝的下人,和楊氏比起來身份有着天壤之別。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唐高宗居然連續兩次都駁回了姬揔持的請求,堅持讓姬揔持繼續當着這個周國夫人,而對於楊氏,唐高宗則只是象徵性地將其改封爲了榮國夫人。

如果說這一切只是巧合——雖然姬揔持封周國夫人在前,武士彠封周國公是在這幾年之後,唐高宗完全可以避開這樣的“巧合”將武士彠封爲別的封號,那麼接下來耐人尋味的就是,楊氏死後受到了唐高宗的追封,而追封的封號不是別的,正是魯國夫人這個當初姬揔持爲了表示謙遜,意欲退守的封號。

看到這裏很多人也許會感到奇怪,爲什麼唐高宗要如此厚待自己的一個保傅,甚至連楊氏這個皇帝的岳母都不得不對其避讓三分?

其實原因很簡單,歸根結底在於唐高宗對姬揔持和對楊氏的情分不一樣。畢竟在唐高宗看來,姬揔持從自己一出生開始就跟在身邊伺候自己,這份歷經三十多年的深厚恩情與朝夕相處的感情,遠非楊氏這種因爲婚姻而來的裙帶關係可比擬的。所以哪怕姬揔持表面上看只是個皇帝的保傅,但就是這樣一個保傅,被唐高宗認定了即使面對皇后的母親也不需要讓步,更不需要讓出周國夫人的封號。

事實上也正因爲唐高宗的態度十分清楚且不容置喙,楊氏和武后這對母女也深刻理解到了姬揔持在唐高宗心中的地位是有多高。

所以武后眼睜睜看着姬揔持佔據了自己母親的位置,卻從來不敢有所置喙;而姬揔持病逝後,楊氏還特地跟在外孫們(皇太子李弘、沛王李賢)的身後送上了祭奠的物品,以表自己對這位深受唐高宗恩寵的保傅的哀悼之情。

當然,唐高宗活着時武后不敢置喙的事情,遠遠不止自己母親的封號這一件。

後世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武后在唐高宗駕崩七年後,憑藉皇太后的身份從兒子手中篡奪了皇位,由此便以爲武后在丈夫活着時就可以耀武揚威,手握生殺大權,唐高宗不過是其垂簾聽政的傀儡而已。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恰恰相反,史書中處處可見的是武后在一心討好着唐高宗,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唐高宗提倡節儉,所以武后主動將皇后裙子上的十三個褶子改成了七個;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將母親長孫皇后的親蠶禮發揚光大,所以與王皇后從不舉行親蠶禮截然不同,武后的親蠶次數堪稱是有唐一代之最;

知道唐高宗忌憚外戚坐大,所以武后特意寫了一部《外戚誡》,並“以身作則”,唐高宗活着的時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見蹤影,直到唐高宗駕崩,武后這纔敢將武家的人一個個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職上。

我們甚至還可以在唐高宗時期的重臣花名冊中扒拉一下,瞅瞅朝中究竟有哪位宰相是武后欽點的,又或者有哪位大將是武后任命的,藉機欣賞一下唐高宗對武后究竟是怎樣一種“言聽計從”的法子,順便再觀摩一下武后又是如何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

只是可惜的很,翻遍史書看到的卻是當年力挺武后登上後位的那些人,除了許敬宗這個從唐高宗還是晉王時就跟隨在身邊大臣外,沒一個落着了好下場,倒是那些屢屢被武后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備受唐高宗的青睞。

例如,武后當年恨王皇后與蕭淑妃恨得非得將這二人一一弄死纔算完,死後對其子女家族的種種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獨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沒有辦法。是武后寬宏大量嗎?史書中可是明載了她對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經過。然而,當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雲直上官運亨通的時候,“生殺予奪”的武后除了眼睜睜地看着,還能做什麼?

又如,長孫無忌對武后立後一事多有阻撓,武后對此也暗恨在心。雖然長孫無忌最後失勢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時間,長孫無忌的嫡孫長孫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員。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稱“天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唐高宗便下詔追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將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而此時“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後位有功的李義府、袁公瑜、崔義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貶的貶的時候,“大權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麼呢?爲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駕崩後,纔想起來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這才大肆追封一番?

想來武后若是真的對唐高宗有那麼大影響力的話,真的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話,那麼想必處理掉王方翼、長孫延這些人絕對不在話下,而將李義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舉手之勞。然而縱觀史書,唐高宗發話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高宗不在了,武后纔敢出面收拾這些曾經恨之入骨之人,追封當初於自己有恩之人。

更有甚者如武思元,也就是武后的堂兄,能文能武頗有才幹,還在平定西域的戰爭中屢屢立下功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武家難得的人才,就因爲堂妹當上了皇后,隨即遭到唐高宗的兩次貶黜,最後死在零陵縣令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位子上。直到武后臨朝稱制了,這纔敢下詔追贈武思元爲汝州刺史,並予以風光改葬。

事實上也正因爲武后在唐高宗活着的時候遠遠沒有後世人想象得那般風光,所以這才導致了姬揔持享受着周國夫人這個無限榮耀的封號,而武后的親生母親楊氏卻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不僅終其一生都無法得到周國夫人的頭銜,死後更是被贈予了魯國夫人這個不倫不類的封號。

誠然,魯國夫人這個名銜說起來也是皇帝追贈的,但是對於楊氏來說,自己的身後居然還要頂着姬揔持爲表自謙而提出退居的封號,這樣的事情恐怕根本無關榮耀,反而是一種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