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武則天爲何沒有清算狄仁傑?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武則天爲何沒有清算狄仁傑?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與高宗並稱“二聖”,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狄仁傑懂做官,他包容了武則天,這對武則天的幫助是很大的,所以很多文學作品裏,總是把二人的形象描繪成“君臣師友”。

唐高宗李治失權在公元660年前後,因爲身體的原因,李治開始依賴武則天行政,這給了武則天大量的執政機會,但武則天沒有亂政,反而把很多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

作爲後宮,攝政的武則天也是如履薄冰的,她跟李治有着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必須要打壓政治貴族,特別是以前的關隴老貴族集團,但他們夫妻二人想要的效果不一樣,李治是想肅清障礙,提高皇權,而武則天則是掃蕩傳統,自立創新。

歷史上武則天爲何沒有清算狄仁傑?原因是什麼?

這個“創新”,就是當女皇帝。

狄仁傑的政治發跡於唐高宗“撂挑子”前後。

事實上,狄仁傑、李治、武則天三人的年紀相仿,狄仁傑雖然是狄氏族人(高祖是北齊的車騎將軍狄湛),卻是正兒八經走“科舉”出身的,而狄仁傑的政治道路上,也是受閻立本的恩惠最大,沒有太多的貴族裙帶,這讓狄仁傑和李治、武則天有着一種共同的理念。

於是狄仁傑很“巧合”地走上了“司法”的道路,要知道自古以來只能動搖貴族根基的,就是司法機關,因爲貴族的本質就是縱容勢力對基層的剝奪,司法機關主持公道,就是在打擊貴族觸手,傳播朝廷的公正。

公元676年,狄仁傑當上了“大理寺丞”,成爲中央司法機關的二把手,這一年狄仁傑46歲,他的直接負責人正是“天后”武則天。

“仁杰,儀鳳中爲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

但這不代表狄仁傑支持武則天造反,因爲狄仁傑做的事情是本份,他沒有越界,沒有站隊,他不跟上官婉兒的祖父一樣和李治私下要“扳倒”武則天,把自己的態度擺明白,這是狄仁傑最好的“明哲保身”的方法。

即便是到了679年,狄仁傑都還是以“知頓使”的身份陪着唐高宗巡幸山西,知頓使就是負責皇帝的行程、起居等等計劃的,這個職位不是十分信任的人,都當不了。

而這一年,武則天和李治的“矛盾”已經很重了,李治深知放權放過頭了,被限制得死死的,這種背景下,狄仁傑該做官做官,該斷案斷案,可能李治和武則天都暗示過狄仁傑“站隊”,但狄仁傑只要裝傻,兩人都沒辦法。

狄仁傑的邏輯也很簡單,主要是兩個原則:

1、得讓我做官,而且得讓我做好官。

2、權力可以不在李家手上,但皇帝一定要是李家人。

公元683年,李治駕崩,武則天持續攝政,且超越的界限越來越多,引起了李唐皇室的反彈。

從這一年到武則天登基的690年,七年的時間裏,其實是狄仁傑人生心靈一個改變的重要階段,也是他和武則天關係最關鍵的階段。

如果狄仁傑執着,把對李唐的忠誠也像他的“公正”一樣輸出,那麼他將迎來的,就是李唐皇室的拉攏,武則天的報復。

可武則天篡位、李唐起兵反抗這件大事,背後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首先,狄仁傑承認,武則天是一個有手段、有能力、有抱負的執政者,在這點上,武則天會比李治更好,其次,李唐很多起兵的皇家人,心裏都是想着奪權,一路平叛過來,都是對百姓的欺壓,他們也不是什麼好人。


比如李貞起兵的時候,就縱容手下燒殺搶掠,而朝廷的張光輔帶兵平叛,私底下乾的事情和李貞一樣,引得狄仁傑大怒,狄仁傑直接罵張光輔比李貞更可惡,更像反賊:

初,越王之亂,宰相張光輔率師討平之。將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應。光輔怒曰:“州將輕元帥耶?”仁杰曰:“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

狄仁傑說得話還非常狠,他說一個李貞死了,但是有張光輔在,卻是有千千萬萬個張光輔生了,這件事情直接讓狄仁傑被嫉恨,後來被朝廷張光輔一派處處排擠,最後被貶官,他直接遠離中央,避開了武則天屠殺李唐皇室最關鍵的公元688年。

貶官給了狄仁傑苦悶,給了武則天機會。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她登上皇位,這一條路太過殘忍、血腥,爭議也很多,她必須要做個好皇帝,不然萬劫不復,她需要的,是純粹的人才,而且是忠誠於她的人才,她想到了狄仁傑。

之所以說狄仁傑被貶給了武則天機會,那就是因爲給了武則天可以“施恩”的空間,她只要提拔狄仁傑,狄仁傑就會感激她,就算心裏不感激,表面也必須感激。

武則天也是這樣做了,這可以說是個陽謀,作用有二:

1、施恩於狄仁傑,讓狄仁傑忠誠於她,如果狄仁傑不忠誠,那就和他本身的人格相悖。

2、把狄仁傑打上“周朝”的標籤,捆綁戰術。

次年,狄仁傑升任宰相,卻不再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兩個職位是一個意思,區別在於,後者是武則天“周朝”的官名。

一聲嘆息,狄仁傑認命了,他和武則天那似有似無的矛盾,終究還是被解決。

在狄仁傑的心裏,他其實也把武則天當作是李唐的一份子,唯一有疙瘩的,就是武則天改朝換代,可人的東西,時也命也,他想繼續做官,做個好官,只能靠武則天,審時度勢,狄仁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最重要的是,武則天的確是個公正的皇帝,這一點要比很多皇帝要好。

歷史上武則天爲何沒有清算狄仁傑?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天授二年九月丁酉,轉地官侍郎、判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謂曰:“卿在汝南時,甚有善政,欲知譖卿者乎”?

自此起,武則天和狄仁傑成爲親密戰友。

當時的武則天,身邊養着男寵,仗着武則天到處惹人,但是朝臣們大部分都不敢忤逆武則天的男寵,只有狄仁傑和少數幾個老臣動手打了武則天男寵,後者哭哭啼啼找武則天主持公道,武則天反而勸他息事寧人,不要去惹狄仁傑等人。

所以武則天不是傻的,她當皇帝的時候,有些事情看起來很“奢靡”,又是支持女兒太平公主賣官鬻爵,又是鬥殺政敵,自己還花大價錢打造“神都”洛陽,可她卻知道自己有哪些人才的底線不可以觸及,如果狄仁傑阻止她,那麼她就要聽話。

狄仁傑當宰相期間,他和武則天一同完善了“科舉”,隋唐自開啓科舉之後,沒有像武則天在位的時候這麼公正過。

以前的科舉,既是要靠關係,又要花銀子,有的普通人即便是考中了進士,那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是縣城的二把手,比如著名的宰相張柬之,二十幾歲進士及第,卻一直當縣裏的二把手當了快五十年,動都不動一下,這不是黑暗又是什麼?

武則天這樣做,是爲了更加徹底地掃除政治貴族對皇權的束縛,關隴八族到了武則天的武周朝,才真的算是消亡了,而狄仁傑這樣做,給他收穫了很多“門生”,很多真正來自於基層的人才,都是通過狄仁傑提拔的,這也是狄仁傑在朝廷的聲望那麼旺的原因。

對於武則天而言,她需要的是政治夥伴,但卻對她的位置沒有威脅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兒子李顯、李旦,都是不適合的,狄仁傑就非常適合了,武則天的確也把狄仁傑當作了她的“魏徵”,但比起魏徵,狄仁傑還能出去辦事。

歷史上武則天爲何沒有清算狄仁傑?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不過狄仁傑也不是沒有過危機,當年武則天培養了一個酷吏,名爲來俊臣,來俊臣本身就是個地痞流氓,卻趁着朝政鉅變之際,用殘忍的手段上位,被武則天提拔,他得以晉升的功勞就是:造假誣陷。

狄仁傑很不幸被來俊臣盯上,被來俊臣硬生生編造出一個“造反案”把狄仁傑抓捕入獄,幸運的是狄仁傑急中生智,沒有爲了所謂的骨氣去送死,後來祕密聯繫上武則天換回了清白,也除掉了來俊臣。

隨後的幾年時間裏,武家人發現了狄仁傑的威脅,特別是武承嗣、武三思這些人,她們想要武則天把江山給他們,狄仁傑多次阻止,武家人因此把狄仁傑恨之入骨,多次提出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反對了。

公元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武則天老了,狄仁傑也老了,人老了就會惺惺相惜,反而是這個雙眼渾濁的年紀,他們彼此卻更接近了,武則天經常說一些心裏話,狄仁傑也很大膽,該說什麼就說什麼。

或許狄仁傑當時已經有病痛纏身了,武則天感受到了一種悲涼,這是她還是皇后時的親密戰友,於是武則天讓狄仁傑以後看到她,不用跪,也讓朝廷沒有大事,不允許打擾狄仁傑:

“仁杰屢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許。入見,常止其拜,曰:“每見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這幾年的宦海浮沉,狄仁傑可謂是不變初心,他不管是在朝堂還是在民間,受到了的好評都是很高的,狄仁傑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威望的宰相,最起碼在武則天的朝代裏,狄仁傑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百姓。

在狄仁傑即將隱退之際,武則天還向狄仁傑問詢能當宰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武則天欣然同意,張柬之老來騰飛,當上了耄耋宰相,這裏面就有狄仁傑的很大幫助。

而狄仁傑的晚年,對李唐江山的看法很堅決,他告訴武則天,這江山以後,還是要還給李唐的,至於給武三思等人,這不是天下民心能夠接受的。

其實狄仁傑的言外之意就是:

歷史上武則天爲何沒有清算狄仁傑?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你死了以後,就把江山還給李顯或者李旦就行了,你當皇帝這件事情,我們沒辦法追究,但要是給武家人,那麼我們第一個不同意”。

知道以狄仁傑爲首的朝臣不同意,武則天沒再堅持,聽從狄仁傑的建議,宣佈還政李唐。

公元700年,狄仁傑去世,武則天悲呼朝堂明明人滿爲患,但實際上卻如同空空如也,武則天知道,她再也不能說心裏話了,老天帶走了狄仁傑,實際上是帶走了武則天這麼多年心裏的寄託。

而狄仁傑最後的善終,並不是武則天單方面的善待,狄仁傑有幾乎整個朝堂的支持,新的宰相是他推薦的,官員是他提拔的,民間的百姓大多受過狄仁傑的仁政,即便是李顯和李旦,都因爲狄仁傑的勸阻保護了多次。

李顯再次即位後,追封狄仁傑爲司空,李旦追封狄仁傑爲樑國公,可見他們對狄仁傑,也是有着重要感情的。

在大唐,狄仁傑一直都是一個官場的傑出代表,他蛻變於一個特別的時代,特別是完成了科舉對人才擇取的取向改變,光是這一點,就足夠他的名聲屹立不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