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竇娥冤》是“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問世以來,它在民間取得了重大影響,先後有約有八十六個劇種改編、演出過此劇。著名學者王國維在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說“《竇娥冤》 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 ”。直到今天,“竇娥”和“雷鋒”一樣已經成爲一個含冤受屈的代名詞,人產一說自己有冤,往往會說“我就是竇娥啊!”或者說“我比竇娥還冤吶”。清代小說家蒲松齡還寫了一篇小說《竇女》,寓意即女主人公就是清代的竇娥。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高利貸商人蔡婆婆去向賽盧醫討債。賽盧醫就是“賽扁鵲”之意(因神醫扁鵲住在盧地),他雖然名字起得響亮,卻是個假高手,看病水平很差,所謂“死的醫不活 ,活的醫死了”,蔡婆婆借給他的十兩銀子(這時本利已經長到二十兩了)當然就討不回來了。不僅如此,蔡婆婆要了幾次,居然把這賽盧醫要惱了。這次蔡婆婆又來討債,賽盧醫答應得挺好,說“我家裏無銀子,你跟我莊上去取銀子還你。”結果他把蔡婆婆帶到一個無人的地方,拿繩子要勒死他。

就在緊急關頭忽然一對父子衝了過來,大叫““浪蕩乾坤,怎敢行兇撒潑,擅自勒死平民!”賽盧醫當即被嚇跑了。這對父子救下蔡婆婆後,問她家裏情況(“婆婆,你是那裏人氏?姓甚名誰?因甚着這個人將你勒死?”)。蔡婆婆可覺得自己遇見好人了,於是她就一五一十地對他們說了自己家裏的情況。

誰知那個叫張驢兒的年輕人一聽蔡婆婆家裏有錢且只剩一個兒媳婦竇娥與她相依爲命,樂了。他以救命之恩得回報爲由,讓蔡婆婆嫁給他老爸,竇娥嫁給他。蔡婆婆當然不幹,她表示對自己有救命之恩多給些錢就是了(“待我回家,多備些錢鈔相謝”),怎麼能就這樣讓自己家人財兩空呢?誰知張驢兒威脅說只要蔡婆婆不肯,就勒死她(“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賽盧醫的繩子還在,我仍舊勒死了你罷”)。蔡婆婆只好答應下來,帶他們回了自己家。

竇娥在家裏一見婆婆回來時直哭,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原委後竇娥先後以“家裏不缺錢”“年齡大”“惹人笑話”“對不起前夫”“沒精力”等責怪婆婆不該答應招女婿。蔡婆婆卻無能爲力地勸竇娥一塊從了吧。(“孩兒也,再不要說我了。他爺兒兩個都在門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連你也招了女婿罷!”)竇娥表示要招你招,自己堅決不招女婿。張驢兒到來後,非要和竇娥立即拜堂成親,竇娥堅決不從,拉扯中推了他一跤。蔡婆婆表示兒媳婦性格倔,等自己好好勸勸她。張驢兒罵道“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然後他們就在竇娥家裏住了下來。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隨後,張驢兒心生一計。他對竇娥說“婆婆想羊肚兒湯吃,快安排將來”,然後他偷地在裏面放了毒藥(賽盧醫被張驢兒以殺蔡婆婆的事威脅後,給了他毒藥,趕緊逃亡他鄉,這極大地增加了辦案難度)讓竇娥端給她婆婆吃。誰知蔡婆婆不想吃了,推讓給張驢兒老爸吃。老頭兒一時嘴饞,吃下去一命嗚呼。之後,張驢兒威脅竇娥說,如果不肯嫁給他,就要到官府告竇娥殺了他老爸。竇娥說:“我又不曾藥死你老子,情願和你見官去來。”

到了官府,貪官桃杌一看有人告狀,就趕緊向他們跪了下來,還說什麼“但來告狀的,就是我衣食父母”。隨後,他在張驢兒唆使下對竇娥嚴刑拷打。竇娥抵死不招,桃杌就命令打蔡婆婆(“既然不是,你與我打那婆子! ”)竇娥恐怕婆婆受苦,只得認了謀殺罪,被判死刑。去法場的路上,竇娥指天罵地,斥世事的不公。刑場上他爲了顯示自己的冤屈,許下了三樁誓願:血飛白練(斷頭後血全飛到旗杆的白練之上)、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結果這三樁誓願盡皆實現。

三年後,“兩淮提刑肅正廉訪使”竇天章到淮南反貪,見楚州三年大旱,就查看卷宗,審囚刷卷。等看到竇娥的卷宗“犯人竇娥,將毒藥致死公公”,覺得十惡不赦,此案無冤。誰知燈光忽明忽暗,定睛一看眼前出現的又是剛纔已經“壓在底下”竇娥的卷宗。如此這般,三番五次重複出現。竇天章忽覺燈影有鬼,大怒,叫道:“呸!我說有鬼!兀那鬼魂:老夫是朝廷欽差,帶牌走馬肅政廉訪使。你向前來,一劍揮之兩段。”

竇娥上前認父,給竇天章施禮:"受你孩兒竇娥拜"。原來十六年前窮書生竇天章上京趕考,病倒在客棧裏,欠下蔡婆婆高利貸,被迫將自幼相依爲命的孤女端雲抵給蔡婆婆作童養媳。之後竇天章到京城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加封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可是蔡婆婆怕竇天章來尋女兒,就給她改名竇娥,並搬了家。故此竇天章一直未尋着她。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父女相認之後,事情就好辦了。竇天章出面提點犯人,將張驢兒等人盡皆押到,賽盧醫指證是張驢兒買的毒藥。於是竇天章給竇娥平反昭雪,將張驢兒處死(“合擬凌遲,押付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把胡亂判案,此時已升任州守的桃杌並,杖一百,永不敘用;將賽盧醫圖財害命、配製毒藥的賽盧醫發配充軍;將蔡婆婆收養。竇天章表示要“從今後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將濫官污吏都殺壞,與天子分憂,萬民除害……豈可便推諉道天災代有,竟不想人之意感應通天。今日個將文卷重行改正,方顯的王家法不使民冤。”全劇終。

二 《竇娥冤》爲何經典?

《竇娥冤》爲什麼能成爲中國戲曲史上的經典名作?它到底好在哪裏?竊心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內容上切合老百姓心中樸素的善惡觀。

戲曲主要是寫給老百姓看的。元代統治者鄙視文人,科舉荒廢多年。文人失去了考功名的途徑,只得混跡梨園,寫戲文爲生。所以戲文好不好,受歡迎度怎樣,直接關係着作者的飯碗及飢餓肚。那麼,寫戲曲就得滿足老百姓的思想觀念,思想上獲得百姓的共鳴。

竇娥的出現,切合老百姓心中樸素的善惡觀。老百姓喜歡看家庭倫理劇,這一點至今不衰。竇娥作爲一個孝順媳婦,嚴守三從四德,爲婆婆免刑,不異犧牲自我;上刑場路上不走前街走後街,怕婆婆看見傷心;鬼魂找父親申冤,還不忘記讓父親照顧年老的婆婆。這樣一個善良的媳婦,很符合老百姓對於主人公道德上的審美期待。

特別是竇娥的人生太慘了,她對父親說“我三歲上亡了母親,七歲上離了父親。你將我送與蔡婆婆做兒媳婦,至十七歲與夫配合。纔得兩年,不幸兒夫亡化,和俺婆婆守寡。”但是這樣悲慘的狀況之下,還這麼有孝心,這樣的主人公便收穫了許多觀衆的同情心。

第二,情感上發泄了老百姓心中對社會人生的不滿。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封建社會老百姓的生活往往很慘,小農經濟的孤寒使他們很容易陷入破產的境地。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往往將依託投射在這樣幾種人身上:清官、大俠、神仙、英雄、僧道等。但是,現實中,這些很難滿足老百姓對於公平正義的期待,於是他們的心中往往會誕生許多對社會人生產生不滿與懷疑。竇娥在劇中指天斥地,對於天地的懷疑造成善惡不分、賢愚倒置現象的申斥很容易獲得老百姓心中的共鳴,唱出了元代民族、階級矛盾多重壓迫下老百姓的心聲。因此,這個憂傷受到了他們的歡迎。

第三,審美上滿足了老百姓多元化的審美情趣。

從審美上看,這部戲曲滿足了老百姓多元化的審美情趣。特別是其中的“三樁誓願”及竇娥鬼魂出現場景的描寫,匪夷所思,扣人心絃,充分顯示了戲曲浪漫主義的想象,讀來非常生動。情節上一波三折,讀起來頗有吸引力。

三 《竇娥冤》中的遺憾

最後,我們要指出的是《竇娥冤》中也存在着一些遺憾。這很多是由時代的侷限性造成的。如:

第一,竇娥腦子比較笨。

竇娥在劇中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首先,對張驢兒警惕性很差。竇娥評價張驢兒父子是“招着個村老子,領着個半死囚”,她對張驢兒非常痛恨,上來就推他一跤,卻無力阻止他住在自己家。之後,張驢兒讓他做湯就做湯,讓他給婆婆送湯就送湯,簡直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如此行事,怎能不落入對方圈套?

其次,對官府盲目的信任。竇娥對官府不瞭解,僅憑感情用事,覺得官府會還自己公道,自然就吃了不知己,不知彼的虧。

最後,審案中的做法極端錯誤。爲了婆婆免刑居然認罪,不僅帶來了自己身死,婆婆受罪,壞人逍遙,更是給楚州百姓帶來三年旱災之苦。後來竇娥對此事也很後悔。她說“本一點孝順的心懷,倒做了惹禍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還覆勘,怎將咱屈斬首在長街!”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第5張

第二,竇娥思想比較舊。

竇娥在劇中思想很守舊,嚴守“三從四德”,極力反對婆婆和自己改嫁或招贅。殊不知,他婆婆一個老太太在外放高利貸養家的難處。其實,如果一個人笨,能嫁一個聰明的老公也能避害免禍。可是嚴守封建教條的她在自己沒有生出男孩的情況下,不再婚,也不從事社交活動,就將自己處於一個極端無助的狀態之下,難以承受社會的風雨、地痞的襲擊。

其實封建社會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很守舊的,像小說《三言二拍》中的許多篇章雖然受時代侷限,仍承認不再婚的女性道德高尚,卻非常反對女子守寡,說“自古云:‘呷得三鬥醋,做得孤孀婦。’孤孀不是好守的。……倒不如明明改個丈夫,雖做不得上等之人,還不失爲中等,不到得後來出醜。正是:作事必須踏實地,爲人切莫務虛名。”所以,這方面竇娥的悲劇,確實跟她思想守舊有關,或許這主要應該怪其父親竇天章的封建教育。

將竇娥當作一個反封建鬥士的觀點是偏頗的,可以說,她既是一個禮教的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第三,竇娥冤屈很難平。

竇娥冤是真的是一場悲劇嗎?真相是什麼 第6張

戲曲中可以看到,此案平反之難:即使是竇天章作爲清官代表出現,最初也認爲此案無冤,何況不一定有清官;即使竇娥鬼魂出現,竇天章最初也不相信她的話,何況鬼魂不一定出現;即使竇天章是竇娥父親,平反案件也很棘手,何況生活中含冤者父親出現的比率並不大;即使張驢兒未死被捕,一句“若是小人合的毒藥,不藥別人,倒藥死自家老子?”,問得竇天章只得表示“我那屈死的兒口樂,這一節是緊要公案,你不自來折辯,怎得一個明白?你如今冤魂卻在那裏?”,何況萬一張驢兒提前死亡或竇娥鬼魂不能現身,這案怎樣平反;即使竇娥鬼魂出現,張驢兒仍不認賬,堅持“必有個賣藥的醫鋪,若尋得這賣藥的人來和小人折對,死也無詞”,何況逃亡外地的賽盧醫不 一定抓到!

當然這一切要實現也很容易,作者大筆一揮,種種不可能變都成爲了可能,三樁誓願實現了,竇娥的鬼魂也出現了,審案的恰好是竇娥父親,斷案時賽盧醫就手到擒來,這一切實現之後,自然冤屈可平,正義得申,清官得顯,老百姓氣也順了。但是,細思恐極,會讓人覺得這冤屈更深!形象及事例更爲經典深刻,從而在歷史上成爲不朽的豐碑,作爲經典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