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誠孝張皇后:女中堯舜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后

誠孝張皇后:女中堯舜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孝莊皇太后是公認的清朝最著名的女政治家,她一生歷經坎坷,爲大清帝位的平穩過度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一部《康熙王朝》的推出,更是讓她家喻戶曉。

如果將明朝的“仁宣之治”也拍成電視劇,我想這位歷經四朝的明仁宗誠孝張皇后,也許風頭蓋過孝莊也未可知。閒篇不扯了,言歸正傳。

明朝永樂末期以來,圍繞皇位的繼承,朝廷內外展開了過激烈的鬥爭。經過仁宗張皇后及朝臣的努力,仁宗、宣宗和英宗都先後順利的登上皇位,平穩的完成了皇位的更迭。

張皇后,河南永城縣人,出身於農民家庭,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冊封爲燕世子朱高熾妃,永樂二年(1404)進爲太子妃。

仁宗朝張皇后

朱棣被迫於祖制和封建繼嗣制度,加上多數朝臣的壓力,將長子朱高熾立爲皇太子,但朱棣對這個太子其實不太中意。

歷經洪武末年的政治風波和“靖難之役”,朱棣深感政治鬥爭的險惡,在他看來未來的大明君主只有精明幹練、身體強壯而又嫺於軍事,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誠孝張皇后:女中堯舜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后

朱高熾自小性格比較柔弱,喜歡讀書,但一直體弱多病,加上身體肥胖腿腳不便,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故不受朱棣喜愛。而對在靖難中屢立戰功的朱高煦,較爲滿意,心中時有廢除皇太子之意。

太子妃張氏一個精明能幹、處事周到且得體的女人。她很明白自己老公的處境,她一方面替朱高熾出主意;另一方面又“事成祖及仁孝徐皇后,甚謹重,得仁孝心”。這使得徐皇后經常在朱棣面前稱讚張氏賢明,枕邊風是最有效的,朱棣對朱高熾的怨氣漸漸少了不少。

朱棣曾稱讚張氏“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朱棣沒有廢除朱高熾的太子之位,雖然有很多因素,但張氏的精明賢惠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熾即位,張氏被冊封爲皇后,在仁宗在位的十個月中,仁宗皇帝在一些國家事務上也經常和張皇后商量,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宣宗朝張太后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去世,此時皇太子朱瞻基遠在千里之外的南京監國。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太子沒有一個月根本到不了京城處理仁宗的喪事。而奪位之心不死的朱高煦,也想趁機在半路截殺朱瞻基。

面對如此險惡的形勢,張皇后採取果斷措施:一是爲仁宗起草遺詔,傳位皇太子朱瞻基,以安定人心;二是祕不發喪,封鎖仁宗駕崩消息,迷惑朱高煦,並命夏元吉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以備不測;三是派出楊榮出京,急召太子,承繼大統。

張皇后的三項舉措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不但京師人心穩定,而且讓朱高煦攔截太子的計劃落空,一場政治危機被化解。

1425年,宣宗繼位,張皇后被尊爲皇太后,成爲了明朝的第一任皇太后。

宣宗在位期間,“凡軍國大事悉上皇太后參決,皇太后亦每事諮詢,不敢以聽政自居,擅外廷議”。

在國家大政,促進經濟發展反面,張太后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她任用吏部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和楊溥等大臣。爲“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

英宗朝太皇太后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駕崩,年僅九歲的英宗朱祁鎮即位,張太后被尊爲太皇太后。在正統初年,英宗年幼無法行駛皇帝權利的情況下,張太后(張太皇太后叫起來有點拗口,暫以太后稱之)將國家大事委任給了內閣,充分發揮了內閣的權力。

當時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振,已經漸受英宗寵信,宦官勢力開始擡頭。張太后知道這種情況會給朝政帶來不利的影響,於是對王振予以壓制。但是張太后覺得壓制還不足以威懾王振,爲此她採取了進一步的行動。

一日,太后在便殿,召英國公張輔,內閣楊士奇等人入朝,太后左右的女官均佩戴刀劍。不多時,宣太監王振入殿,太后嚴厲對的對王振說“汝待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

侍衛女官上前,馬上向跪在地上的王振拔出寶劍,準備殺死王振。這時英宗皇帝和幾位大臣均爲王振求情,王振才逃過一死。

誠孝張皇后:女中堯舜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后 第2張

雖然張太后由於英宗和衆大臣的求情而沒有處死王振,但是當着皇帝和朝臣的面,狠殺了王振的威風,使得王振不得不有所收斂,在張太后沒有去世之前,王振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張太后對內任用賢臣,壓制宦官。對外戚約束也相當嚴格。她出生寒微,父親在仁宗即位時已經去世。張太后有兩位兄長,他們在靖難中都有戰功,但始終都沒有得到很高的封賞。由於張太后時時警示,不僅張氏兄弟謹慎處事,其家族成員也大多安分守己,不滋擾百姓。

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太皇太后張氏去世。她的一生對仁宣之治和正統初年所做的貢獻,博得了廣泛的讚譽,被人稱之爲女中堯舜。當然張太后之所以能在明初政治中發揮如此大作用,是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分不開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吸取歷代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禁止后妃干政以危害皇權。按照朱元璋規定,原本張太后是不允許干涉朝政的。但是,自永樂以後陸續在位的仁宗、宣宗和英宗的具體情況,給了她施展自己政治才華的機遇。

仁宗懷仁義之心但身體多疾病,處事也較優柔寡斷,在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上不是很強,在這種情況下,仁宗很需要精明能幹的皇后輔佐與他。其實早在朱高熾當太子的時候,張皇后就一直在幫助他處理各種事務了。

宣宗皇帝聰敏能幹的同時也好玩樂,狩獵、鬥蛐蛐無不喜好。宣宗的這種狀況同樣需要張太后這樣既有威望,又有政治經驗的人來幫助他。宣宗英年早逝,他很清楚太子幼小,故在臨死前命三楊起草《遺詔》,在詔書中專門寫上了“大事白皇太后”。

張太后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自覺和不自覺參與到了明初政治中來的,她把握住歷史提供的機遇,創造除出了不凡的業績,成爲了彪炳史冊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