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光亞,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被譽爲“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衆帥之帥”。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被稱爲“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這是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朱光亞的頒獎詞。

“一生就做一件事”這句話的原創者不是別人,正是朱光亞自己。他的原話是:“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第2張

留美期間與楊振寧、李政道在一起

曾師從周培源、吳大猷等多位名師

朱光亞於1924年出生在湖北宜昌。由於他的父親在一家法國企業工作,朱光亞兄弟姊妹在少年時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

1941年中學畢業後,他考入西遷至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物理系。講授大學一年級普通物理學的是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趙廣增教授,他深入淺出的講課和介紹學科前沿的課外輔導,使朱光亞受到物理學科新發展的薰陶。

大二時,朱光亞轉學西南聯大,並先後受教於周培源、趙忠堯、王竹溪、葉企蓀、饒毓泰、吳有訓、朱物華、吳大猷等教授。衆多名師的栽培,使朱光亞的學業有了較堅實的基礎。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時,他從物理系畢業留校擔任助教。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第3張

朱光亞和錢學森在一起

撰寫給留美同學的公開信呼籲留學生回國

抗戰勝利後,國家派出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三位科學家赴美國考察,並要求每位科學家推薦兩名助手同去。當時吳大猷推舉的兩名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亞。

可是,朱光亞等人剛到美國不久就被告知,美國不會向其他任何國家開放原子彈研製技術。加之抗戰勝利後中國國內形勢很快發生鉅變,考察組只好解散,各奔東西。朱光亞進入美國密執安大學(即密歇根大學)研究生院,繼續從事核物理學的學習和研究。

1949年秋,朱光亞畢業於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50年2月,朱光亞拒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ECA)的旅費,告別女友取道香港,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爲大學生開設普通物理、光學等課程。歸國前,他牽頭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撰寫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呼籲海外中國留學生回國參加祖國建設。

教學一絲不苟處處爲學生着想

1952年12月,全國院校調整,朱光亞接受組織安排調往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在新建的物理系任教授。從此,他與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至今,朱光亞的學生們還清晰地記得他在吉林大學當教授時的情形。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第4張

朱光亞的學生們回憶朱光亞當教授的情形

據吉林大學物理系首屆畢業生、原物理系主任劉運祚回憶,朱光亞從美國留學回來,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可是當時國內一切都在向俄國學習,就連教材都是俄文的。“他參加了2個月的俄語速成班之後,就開始一心一意地用俄文講課,沒有任何不順暢的地方。”

吉林大學物理系首屆畢業生、原材料科學系主任王煜明說,朱光亞當時是物理系的副主任,可是系裏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在做。儘管很忙,可是在教學上仍然一絲不苟,教學卡和習題卡從來都是自己一筆一畫地認真去寫,從來不找助教。

有一張朱光亞爲學生批改習題手稿的照片,被他的學生們保存至今。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這位學生的習題用了一頁紙,而朱光亞批改的部分卻用了一頁半,非常詳細,可見他對待教學和學生的態度是多麼得認真。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第5張

朱光亞爲學生批改習題的手稿

朱光亞在教學中處處爲學生着想,備課時會想到哪些內容學生會感到困難,幫助新同學溫習功課、答疑到深夜,還設有書面答疑方式。

朱光亞和他的學生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學生潘守甫回憶說:“1955年5月,朱老師調回北京工作,歡送會上很多同學都哭了,真心不願意讓朱老師離開我們。而從朱老師的臨別講話中,也看得出朱老師對同學們的深厚感情。”

朱光亞親自教過519名學生,爲國家培養出一批棟樑之材。他教過的學生中,後來成爲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3人,王明達曾任教育部副部長,陳佳洱、胡德寶、丁肇忠、辛厚文、鄧先燦曾任大學校級領導人,國家科學獎項獲得者、著名專家、博士生導師數百人。

朱光亞一生就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永載在中國的史冊之上 第6張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返聘教師、原物理系副主任邵炳珠介紹朱光亞事蹟

參與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及歷次核試驗

1956年,新中國決定發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這年,朱光亞參與籌建近代物理研究室(1957年劃歸北京大學),擔負起爲中國培養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的重任。

之後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及歷次核試驗,爲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1963年3月,朱光亞參與組織確定了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同年5月,朱光亞主持起草了《第一期試驗大綱草案》,指出核爆炸試驗的任務是由低到高逐步過技術關。建議先做地面爆炸試驗,再做空投爆炸試驗,並詳細提出了試驗測試的主要項目、技術保障、測試場地總佈局、試驗規模等內容。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試驗結果表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從理論、結構、設計、製造到引爆控制系統、測試技術等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1966年10月,朱光亞等人組織了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發射爆炸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核導彈。

在朱光亞的組織下,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先於法國1年時間成爲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發展速度是核大國中最快的。

英名和功績永記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朱光亞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終生。他的英名和功績,將永遠與“兩彈一星”事業的豐功偉績融爲一體,記載在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上。他的優秀品質和崇高風範,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奮發進取,爲推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事業發展、爲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這樣評價他:“朱光亞同志是老一輩科學家中才識與品行雙馨的傑出代表。他厚德載物、行爲世範,堅持原則、勇於擔當,光明磊落、謙虛謹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始終保持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優良傳統。他的高風亮節和人格魅力,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