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個人作品有哪些?對她的評價是怎樣的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個人作品有哪些?對她的評價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主題往往不難理解。她的小說很像契訶夫的作品,經常出現一些出乎意料的轉折和時空變化。擅長表現男女之間的複雜微妙關係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激情發展方向。同時她的文字也力求簡化,力爭把可有可無的字句刪去。她使用了不少現代派表現手法,以淡化情節與女性視角詩化的語言,印象主義技巧的運用及象徵主義的運用爲表現的鮮明的現代主義傾向。

曼斯菲爾德把她短暫的一生都獻給了很少受英國作家重視的短篇小說創作,塑造了衆多的女性形象。她用手中的筆,融進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生活體驗,描寫了她的同類在闖世界的奮鬥中所遭遇的坎坷磨難,刻畫了廣大女性在資本主義社會生活所迫下產生的孤獨感、幻滅感、恐懼感和她們的叛逆和反抗性,道出了她們深沉的思考和無聲的嘆息,表達了對她們遭遇的無限同情和憤慨之情。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個人作品有哪些?對她的評價是怎樣的

意象、象徵歷來是作家們鍾愛的寫作手法。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在其短篇小說中也大量地使用了意象、象徵以及不同的敘述視角等形式技巧,在她的小說中有一個特殊的意象羣,除傳統意義之外還賦予了自己特殊的意象模式:一是悲劇感——孤寂和死亡;二是童心——真善美和無序。通過對比,曼斯菲爾德認爲孩童是人生最佳的自然狀態和最高人格理想,爲此她傾注畢生精力來回憶祖國和童年,抒寫孩童式成人,由此反映出一種返始歸根與“復歸孩”傾向。這些意象以縮影的形式展示了小說的寓意,揭示了小說的主題,傳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狀態。

凱瑟琳從而形成了傳統象徵和現代象徵的有機交融,豐富了作品的主題,也使得其作品魅力經久不衰。曼斯菲爾德的小說更像是對日常生活的記錄。她的小說的題材選擇上脫離了傳統小說的題材形式,而是把平凡人物和瑣碎事情寫進小說,通過精心選擇有意義的細節來刻畫人物,揭示主題。這需要一種敏銳的眼光來支撐那種散淡的時光流逝中所呈現出來的生活場景,這使人感覺作家在看似無所事事的、輕鬆的日常生活中所顯示出來的意義。

女作家曼斯菲爾德短暫的一生擁有坎坷的經歷。她自幼身體孱弱,以美慧著名,但她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幸的,肺癆的折磨和愛情上的失敗都是導致她過早離世的原因。在藝術生活貧瘠的新西蘭,爲了得到更好的文學發展,曼斯菲爾德放棄了新西蘭安樂、富裕的生活,獨自一人前往英國倫敦。從踏上倫敦土地的那一刻起,命運就決定了她成爲一個沒有家園的流浪的靈魂。個性複雜的曼斯菲爾德經歷着同樣複雜的人生歷程,她的一生始終在漫遊——新西蘭、法國、德國、英國都留有她的足跡。在四處漫遊的生命歷程中,唯一不變的,是她對於文學的熱愛。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個人作品有哪些?對她的評價是怎樣的 第2張

“沒有誰像凱瑟琳·曼斯菲爾德那樣,用自己的創作驚擾過那麼多的作家。”——人們說她像D.H.勞倫斯,又跟V.伍爾芙有所類似。她創作的年代伴隨着孤寂無着和病痛的折磨,她的作品因而較多涉及家庭事件和婚姻的不幸。她刻劃人物細膩入微,時常在細節上精雕細刻。在她辭世多年之後,她對短篇小說這一文體的影響才漸次被人們所認識和承認。

她的一生恰似她在1921年寫下的那篇著名的《園會》,而她就像小說中的勞拉。人們看到一個單純而執拗的富家女子從園會的喧鬧中掙脫出來,勇敢地接近外面的世界,接近死亡的面孔。那是一副寧靜的,與世上的一切都不相侵擾的面孔,這死亡的面孔看來甚至比她身邊的活人更真實、更具活力、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