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託尼·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民主已死是何意

託尼·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民主已死是何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97年5月2日,託尼·布萊爾正式出任英國首相,那麼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簡介是什麼樣的呢?1994年,託尼·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他是英國曆史上最爲年輕的工黨領袖。1997年5月,英國大選,在這次的大選中,託尼·布萊爾當選了英國首相。他是繼連續18年執政的保守黨之後的工黨首相,同時,年僅44歲的他也是20世紀以來英國最爲年輕的首相。除了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這名頭之外,他的身上還兼任着第一財政大臣、公務員事務部部長、英國工黨黨魁和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這四個身份。1998年的12月26日,英國首相在愛爾蘭會議上發表了演說。2001年,英國大選,託尼·布萊爾連任英國首相。之後,911事件爆發,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宣佈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並參與了一系列的穿梭外交。正是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的穿梭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鞏固了國際反恐聯盟。

他堅定地支持着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有關進攻伊拉克的計劃,成爲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長演說,曾多次發表演說來強調推翻薩達姆政權的必要性,而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之後,卻發現在伊拉克並沒有什麼殺傷力大的武器,因此,在英國的國內有了一些針對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的爭議。儘管如此,在2003年的英國大選上,託尼·布萊爾繼續連任首相,成爲英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工黨首相。但是,之後託尼·布萊爾的支持率變得越來越低,甚至在2006年有了要求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早日下臺的呼聲,於是,2007年的5月10日,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宣佈辭去工黨領袖職務。,並於6月27日正式離任英國首相職務。

託尼·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民主已死是何意

在託尼·布萊爾的競選期間,便是打着“第三條路”的旗號,那麼第三條路指的是什麼呢?託尼·布萊爾與第三條路之間又有着什麼樣的關係呢? 在1900年的時候,庇護十一世提出了“第三條道路”這個名稱。他認爲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也不合適的情況之下,希望能夠找到一條走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中間的道路,而這中間的道路便是“第三條道路”。在庇護十一世提出“第三條道路”之後,便有許多人來時研究這樣的一條道路,但是它的概念一直都十分模糊。1938年的時候,英國的保守黨代表麥克米倫寫了一本書,名叫《中間路線》,包括之後他擔任英國首相的時候也一直用這個政治理念來治理英國。

1950年代,德國秩序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威廉漢姆·勒普克將其發展與完善,成爲社會市場經濟。1960年代,捷克經濟學家奧塔﹒塞克對理論化整套第三條道路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990年代,第三條道路經常被作爲新自由主義社會經濟政策的別稱。總的來說,第三條道路就是在社會民主主義的基礎上,肯定自由市場的價值,強調解除管制、地方分權(非核心化)和低稅賦等政策。它不涉及任何的政治運動。而託尼·布萊爾在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的影響之下,在參加競選的時候以“第三條道路”爲口號而順利地競選成爲英國工黨首相。

一些西方的所謂的“民主”的國家,都在2014年的時候過得尤其的艱難,反而是中國這樣的在歐美國家的眼中不符合“民主”標準的國家獨善其身。無法避免地,對於“民主”,就產生了疑問,人們無法判定“民主”到底是好是壞,對此,託尼·布萊爾在2014年12月4日的《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爲《布萊爾:民主已死?》的文章。在《布萊爾:民主已死?》中,首先介紹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許多國家的民主制度出現了障礙:美國國會、英國聯合政府,以及許多歐洲國家的政府都遭遇了困境,難以做出必要的決策以迴歸經濟增長。在滿足本國公民需求方面,一些羽翼未豐的民主國家似乎不如專制國家有競爭力——至少從短期看是這樣。”然後是國家所面臨的諸如極端主義、金融危機、兼併風波等挑戰,促使了歐洲極右翼政黨崛起和社會上的民衆對於“民主”所產生的憂慮與失望。

託尼·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民主已死是何意 第2張

在託尼·布萊爾看來,民主的本省並沒有錯,只是在實現民主的時候,一些國家產生了錯誤的措施,而人民又對於自己迫切希望出現的改變一直沒有出現,這也就導致了民衆對於民主的失望。除此之外,在近幾年的西方民主國家的一些變化也使得民主體制的功效降低了。不僅是英美兩國的選區問題,還有西方媒體的黨派色彩的衍生,利益集團的存在,都阻礙了西方民主國家的改革。而要改變這一局面,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必須要作出相應的改變,一些民主體制的問題必須要搬上太廟來開誠佈公地進行討論。在相信民主的同時,一同來拯救這個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