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揭祕:隋煬帝《徵高麗詔》兼談高句麗歷史問題

揭祕:隋煬帝《徵高麗詔》兼談高句麗歷史問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偶然看到隋煬帝楊廣的《徵高麗詔》,感覺是一篇很不錯的好文。細讀之下,很有感慨,對當時的征討行動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這種認識也或多或少與現今對高句麗歷史的所謂爭議有一定的關聯性。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楊廣發布《徵高麗詔》,這是征討高麗前的戰爭動員令和討伐檄文,同時也是軍事部署,從中可瞭解和分析隋朝、隋煬帝以及征討高麗軍事行動的前因後果和宏觀安排。

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是隋文帝的次子,初封晉王。通過陰謀手段設計廢掉兄長太子勇,後弒父登基,成爲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僅13年,就將隋文帝艱難創建的強大的統一帝國玩兒丟了,也將自己送入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亡國之君的行列。公平而論,隋煬帝雖然是暴君和亡國之君,但也算是一位有作爲的君主,決非混吃等死的昏庸之輩。楊廣精明、幹練,並且具有較高的才氣和魄力。在貪圖享樂、施行暴政的同時,楊廣也確實想做成一些大事,象開鑿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征伐高麗,這些都是影響千古的重大事件。在短短十幾年,就進行這麼多的轟轟烈烈的事情,決非一個庸俗之主所能爲。然而不幸的是,隋煬帝一味貪圖享樂,好大喜功,狂妄自大,不體恤民情,對國力和百姓的使用和壓榨遠遠超過了極限,最終導致天怒人怨、內外交困,走上了亡國、亡己的道路。

隋煬帝喜好文學,天慧聰穎。《徵高麗詔》從文筆和論事來說,可以說得上是一篇力作,如果不是最後結果的慘敗和隋王朝的滅亡,甚至可以將《徵高麗詔》稱爲名篇了。僅從文學角度說,《徵高麗詔》是頗見功底的。隋煬帝的詔書論點、論據清楚嚴謹,對比唐太宗的《徵高麗詔》,不僅在文學上毫不遜色,甚至感覺有些地方處理得更合理些。

揭祕:隋煬帝《徵高麗詔》兼談高句麗歷史問題

按《徵高麗詔》的說法,“高麗小丑”完全是個十惡不赦的侵略者,人口不到隋朝的一郡,競敢與大隋作對,“此而可忍,孰不可容?”於是大舉出兵,先後三伐高麗。聯繫到後來唐太宗等也大力征伐看,煬帝征伐高麗本身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況且高麗這個小丑何止是酣睡那麼簡單。可能換了其他皇帝,只要不是苟且偷安之君,都會出兵討伐的。從後世的角度看,隋唐等對高麗的征討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至於具體策劃上的失誤,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從現在韓國小丑們的惡劣動作,咄咄逼人的氣勢,以及篡改歷史的無恥行徑,也可感受到當時爲什麼要征討。

就事論事,應該說《徵高麗詔》在文學上是成功的。文中剛柔相濟,恩威並施,氣勢奪人,大有王者之風。以“師出仁義”的傳統用兵之道相號召,反覆闡明“帝王之用干戈,蓋非獲己。”又分析敵我形勢,把隋朝的強大與恩德誇耀一番,將高麗作惡多端、恩將仇報一一揭露。然後佈置了強大的水陸攻勢,勉勵將士們勇猛如虎豹,戰則必勝。詔令的最後爲了突出“王者之師”的形象,還強調只懲元兇,不究協從,“隨才任用,無隔夷夏”的寬容精神,同時聲明“秋毫無犯”的嚴明軍紀。

《徵高麗詔》在理論上可謂是無懈可擊的,然而實際的軍事行動卻並非如此的神采飛揚,更非煬帝所預期的“勢等摧枯”。由於指揮策劃不當,一百多萬的龐大軍團,一字排開,形成了首尾相接、綿延近千里的長龍,就象搞一場聲勢浩大的千里大遊行,場面蔚爲壯觀。但場面上的宏大,改變不了士氣低落、後勤補給困難、戰爭指揮漏洞百出的現實問題,戰爭具體行動也步履維艱,沒有做到速戰速決,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三次征討,不是慘敗,就是藉口高麗求和,無功而返。由於太過興師動衆,幾乎是不計後果地開戰,使國家元氣大傷,人民怨聲載道,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這時的大隋朝,簡直就成了火藥庫,遍地都是起義的烽火。

從公元589年統一到611年農民起義爆發,隋朝的實際統治不過22年,是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而且是很罕見的正值強盛期,突然自己崩潰的帝國。如果說三次討伐高麗是起義的導火索之一,則理論上無誤的《徵高麗詔》,就是隋王朝生死攸關的篇章。洋洋灑灑的征討之詔卻成了大隋朝的亡國之詔。細想起來,貌似恭謙的文辭下掩飾的窮兵黷武,導致江山斷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順便討論一下現在對高句麗歷史的認識問題。從當時的歷史看,大隋征討的高麗(也就是高句麗),與朝鮮並不是一回事。現在不僅韓國,連中國的不少歷史研究也將朝鮮與高麗混爲一談,將當時征討高麗說成征討朝鮮,這是極其錯誤的。朝鮮相傳爲殷商末期箕子所開拓,其歷史要遠早於高麗,並且由於歷史傳承和地理接近的緣故,素來與中國聯繫緊密,當時朝鮮分裂爲百濟和新羅兩個小國。而高句麗與朝鮮並非同源,它是位於中國東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西漢後期興起於渾江和鴨綠江一帶,後來逐漸強盛,領土擴張到了現今中國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軍力相當強大,將百濟、新羅擠壓到僅剩朝鮮半島最南端的很小區域。對於中國和當時的百濟、新羅來說,高麗都是入侵者,也就是說,古代的朝鮮也是高麗入侵的受害者。現在韓國將高句麗歷史硬說成韓國的歷史,是非常荒唐的,也不符合當時的歷史。實際上,對朝鮮來說,本質上說是遭到了高句麗的侵略,只不過後來入侵者衰落了,被打敗了,其一小部分融入朝鮮,一大部分融入中國,其土地在當時基本上是併入唐朝的。注意高句麗土地的幾乎全部和人口的大部併入唐朝,這一點很重要,足以說明其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此後領土變遷,朝鮮又佔據了半島的北部,但這時高句麗早已不存在,只能說是朝鮮領土的變遷,而與高句麗無關了。高句麗滅亡200多年後,公元918年,三韓人王建在韓半島建立高麗王朝,這也造成了現代韓國人及以前部分中國歷史人員的混淆,實際上王建的高麗王朝是真正的朝鮮王國,與高句麗或隋唐時期的高麗是兩回事。當年隋唐對高麗的戰爭,實際上也並不能認爲就是對今天韓國或朝鮮先人的戰爭,因爲當時的新羅也與唐朝並肩對高麗作戰,而且唐征討高麗的表面原因就是援救新羅。從後來的歷史發展和今天的角度看,隋煬帝當年征討高麗的出發點應該說是正確的,甚至可以說隋煬帝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因爲高麗威脅到當時的隋朝,實際上也威脅到百濟(儘管高麗當時曾與百濟聯合)和新羅,如果不消除這個威脅,早晚會對中國和朝鮮(百濟、新羅)造成巨大的損害。隋煬帝征討高麗的問題是具體操作過程存在重大失誤,不體恤民情,不考慮時機,並非征討決定不正確。

附:隋煬帝《徵高麗詔》原文

天地大德,降繁霜於秋令,聖哲至仁,著甲兵於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肅殺,義在無私,帝王之用干戈,蓋非獲已。版泉、丹浦,莫匪龔行,取亂覆昏,鹹由順動。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商郊問罪,周發成文王之志。永監前載,屬當朕躬。

粵我有隋,誕膺靈命,兼三才而建極,一六合而爲家。提封所漸,細柳、盤桃之外,聲教爰暨,紫舌、黃枝之域。遠至邇安,罔不和會,功成治定,於是乎在。而高麗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間,薦食遼、(犭歲)之境。雖復漢、魏誅戮,巢窟暫傾,亂離多阻,種落還集。萃川藪於往代,播實繁以迄今,眷彼華壤,剪爲夷類。歷年永久,惡稔既盈,天道禍淫,亡徵已兆。亂常敗德,非可勝圖,掩慝懷奸,惟日不足。移告之嚴,未嘗面受,朝覲之禮,莫肯躬親。誘納亡叛,不知紀極,充斥邊陲,亟勞烽候,關柝以之不靜,生人爲之廢業。在昔薄代,已漏天網。既緩前禽之戮,未即後服之誅,曾不懷恩,翻爲長惡,乃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革末)(革曷)之服,侵軼遼西。又青丘之表,鹹修職貢,碧海之濱,同稟正朔,遂復奪攘琛贐,遏絕往來,虐及弗辜,誠而遇禍。?軒奉使,爰暨海東,旌節所次,途經藩境,而擁塞道路,拒絕王人,無事君之心,豈爲臣之禮!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且法令苛酷,賦斂煩重,強臣豪族,鹹執國鈞,朋黨比周,以之成俗,賄貨如市,冤枉莫申。重以仍歲災兇,比屋饑饉,兵戈不息,徭役無期,力竭轉輸,身填溝壑。百姓愁苦,爰誰適從?境內哀惶,不勝其弊。回首面內,各懷性命之圖,黃髮稚齒,咸興酷毒之嘆。省俗觀風,爰屆幽朔,吊人問罪,無俟再駕。於是親總六師,用申九伐,拯厥阽危,協從天意,殄茲逋穢,克嗣先謨。

今宜授律啓行,分麾屆路,掩勃?而雷震,歷夫餘以電掃。比戈案甲,誓旅而後行,三令五申,必勝而後戰。左第一軍可鏤方道,第二軍可長岑道,第三軍可海冥道,第四軍可蓋馬道,第五軍可建安道,第六軍可南蘇道,第七軍可遼東道,第八軍可玄菟道,第九軍可扶餘道,第十軍可朝鮮道,第十一軍可沃沮道,第十二軍可樂浪道。右第一軍可黏蟬道,第二軍可含資道,第三軍可渾彌道,第四軍可臨屯道,第五軍可候城道,第六軍可提奚道,第七軍可踏頓道,第八軍可肅慎道,第九軍可碣石道,第十軍可東?施道,第十一軍可帶方道,第十二軍可襄平道。凡此衆軍,先奉廟略,絡繹引途,總集平壤。莫非如豺如貔之勇,百戰百勝之雄,顧眄則山嶽傾頹,叱吒則風雲騰鬱,心德攸同,爪牙斯在。朕躬馭元戎,爲其節度,涉遼而東,循海之右,解倒懸於遐裔,問疾苦於遺黎。其外輕齋遊闕,隨機赴響,卷甲銜枚,出其不意。又滄海道軍舟艫千里,高帆電逝,鉅艦雲飛,橫斷沮江,逕造平壤,島嶼之望斯絕,坎井之路已窮。其餘被髮左衽之人,控弦待發,微、盧、彭、濮之旅,不謀同辭。杖順臨逆,人百其勇,以此衆戰,勢等摧枯。

然則王者之師,義存止殺,聖人之教,必也勝殘。天罰有罪,本在元惡,人之多僻,脅從罔治。若高元泥首轅門,自歸司寇,即宜解縛焚櫬,弘之以恩。其餘臣人歸朝奉順,鹹加慰撫,各安生業,隨才任用,無隔夷夏。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市以恩宥,喻以禍福。若其同惡相濟,抗拒官軍,國有常刑,俾無遺類。明加曉示,稱朕意焉。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