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馮小憐究竟有多美?令北齊皇帝高緯亡國喪命

馮小憐究竟有多美?令北齊皇帝高緯亡國喪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齊後主高緯是一個荒淫無道的君王,生活奢侈,只知玩樂,人稱“無愁天子”,北齊江山傳到他手上的時候已經搖搖欲墜。但是,他不僅不以此爲患,還整日懷抱美人,日夜醉飲。高緯一生姬妾無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玉體橫陳”的馮小憐,李商隱曾作詩諷刺道:“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馮小憐原本是高緯第三位皇后穆邪利的婢女,而穆邪利則是高緯的第一位皇后斛律氏的侍婢。穆邪利十分能魅惑君王,高緯爲了取悅她,曾派人用三萬匹錦彩去北周交換珍珠,用以給她做珍珠裙衣。穆邪利當了皇后之後,恨不得每時每刻都將高緯拴在身邊。

正當穆邪利春風得意之時,喜新厭舊的高緯又看上了一對曹姓姐妹。這對姐妹彈得一手好琵琶,人也長得漂亮。不過,這姐姐不善淫媚,身上還有一種世家小姐的脾氣,最終高緯忍受不了她的驕傲,於是剝去了她的麪皮,並將她趕出宮去。曹氏妹妹正和姐姐相反,她很懂得調笑媚人,頗得高緯歡心,不久便晉封爲昭儀,寵冠後宮。穆邪利十分氣憤,於是誣陷曹昭儀在宮中行巫蠱之術。高緯竟信以爲真,不念舊情,三尺白綾賜死了曹昭儀。

穆邪利打敗了情敵之後,本以爲高緯會回到自己的身邊,沒想到高緯卻又喜歡上了董昭儀。穆邪利氣得牙根癢癢,此時馮小憐便上場了。這個“慧黠、能彈琴、工歌舞”的婢女見皇后氣憤難平,便向她獻上一計,要皇后將自己送給高緯,保準能將高緯拉回來。

馮小憐究竟有多美?令北齊皇帝高緯亡國喪命

馮小憐一向聰明伶俐,穆邪利特別喜歡她,於是在心裏盤算了一下,便同意了。馮小憐本來就長了一副冰肌玉骨,穆邪利讓人將她稍作打扮,一個明豔動人的女子便被送到了高緯面前。

馮小憐從小就受過音樂與舞蹈訓練,在宮中待的時間也不短,還侍候過皇后,所以對高緯的秉性瞭如指掌,略微施點手段,高緯就被她迷得神魂顛倒,“坐則同席,出則並馬”,併發誓要和她“生死一處”,對她言聽計從,只要她想要,沒有不答應的。高緯喜歡音樂,所以常常自作詞曲,譜入琵琶,與馮小憐兩人一唱一和,晝夜歡歌豔舞。當時北齊朝廷政治已經腐敗不堪,然而高緯作爲一國之君竟然還晝夜狂歡,所以人們都稱他爲“無愁天子”。

此時的高緯也就20歲左右,可是他已經廢掉了兩位皇后,得到馮小憐之後,又想廢掉穆邪利,立馮小憐爲後。不過,馮小憐念及穆邪利曾有恩於她,勸高緯打消了這個念頭。高緯因此對她更加憐愛,不久便冊封她爲淑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穆邪利本想用馮小憐打敗情敵,將高緯拉回自己的身邊,沒想到馮小憐卻成了一個厲害的敵人,使得自己的境遇更加悲慘。如果不是馮小憐還有一點感恩之心,她的境遇恐怕不比曹氏姐妹好到哪裏去。

馮小憐被封爲淑妃之後,高緯將隆基堂賞賜給了她。只是這隆基堂原本是曹昭儀的居所,馮小憐心中忌諱,不願立即搬進去,要求皇帝拆了重建。高緯立即從國庫中撥出許多銀兩,將隆基堂重新修繕,打造得更加富麗堂皇。此後,高緯便天天泡在隆基堂不願離去。

馮小憐究竟有多美?令北齊皇帝高緯亡國喪命 第2張

高緯對馮小憐寵愛日厚,漸漸地,竟發展到一刻也不能離開她,甚至在與大臣議事時也不例外。皇帝在朝堂之上與妃子調笑,爲何卻無人勸諫?

因爲大臣們都懼怕這個膽小怕事卻又喜好胡亂殺人的皇帝,此前敢勸他勤政的人都丟了性命,如今哪裏還有人敢來規勸呢?於是北齊朝堂上就出現了這樣荒誕的一幕:皇帝高緯與妃子馮小憐在帝座之上卿卿我我,下面的大臣要麼以之爲恥卻不敢言,要麼心存非分之想,於是人人說話不着邊際,朝政漸漸也就荒廢了。

據說馮小憐是一個天生尤物,身體曲線極其完美,有“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之態。當時盛傳馮小憐的身體四季不同:冬天軟如棉花,夏季潤滑如玉,天寒時猶如一團烈火,天熱時宛若一塊涼冰。高緯常常看着馮小憐的身體嘖嘖稱奇,覺得這樣完美的身體其他人無法看到簡直是一件憾事,於是決定向天下人展示馮小憐的完美身體。

經過一番設計與安排,高緯讓馮小憐裸身橫臥在隆基堂上,任何人只要肯花千金便能一覽秀色。堂堂一國君主竟然荒誕到這種程度,而馮小憐竟然也答應了。他們的這一舉動讓天下人譏笑不已,可一帝一妃卻樂在其中。

馮小憐究竟有多美?令北齊皇帝高緯亡國喪命 第3張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這邊,北齊宮廷正在上演一出齷齪的鬧劇;那邊,北周武帝已經舉兵來犯了。

北齊的政權是高洋從東魏手中奪得的。6世紀初,北魏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東魏和西魏,後來,東魏被北齊代替,北周則取代了西魏。論實力,北齊的實力遠勝於北周,然而由於北齊皇帝一直無所作爲,北周則加緊稱霸步伐,不久,兩國的力量漸漸持平。到高緯當皇帝的時候,北齊所統轄的漢中和四川等地都已經被北周吞併了。由於高緯昏聵、荒唐,北齊也漸漸陷入亡國的命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