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宮廷野史 > 隋朝歷史上的倒黴蛋:開國功臣爲何兩次被告謀反

隋朝歷史上的倒黴蛋:開國功臣爲何兩次被告謀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朝建立,有不少人是出了死力的,不說在衆目睽睽之下提議楊堅登基的那幾大先鋒,在背後出力的人多了去了,王誼就是一個。王誼少年時即相當出名,弓馬嫺熟。宇文護時代就已經是極爲正直的典型,想當年,周閔帝在位,有個大臣站在大殿有點不恭敬,王誼勃然大怒,衝上前去就要揍他,嚇得那大臣伏地請罪。此後上朝,無人敢瞧皇帝不起。周武帝即位後,多次立有戰功,武帝臨終時對宣帝說:“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也。”可見信任之重。

楊堅當大丞相時,王誼打得司馬消難等叛軍東逃西躲,至於巴蜀一帶的叛亂,更是王誼率領衆多將士前往平定,維護了北周穩定。雖然說楊堅代北周而立隋,但名義上還是禪讓,並沒有流血政變,所以對百姓而言,並不是什麼壞事。爲隋效力的官員很多,並不能要求王誼一人死節。王誼和楊堅的交情很鐵,二人小時,就已經是好哥們了。等到楊堅稱帝,對王誼更是“寵遇甚深”。幾次親自上門到王家討酒喝,不僅如此,楊堅還把自己的女兒蘭陵公主嫁過去變成了王誼的兒媳婦,之後馬上封他爲大司徒。

不只如此,王誼說的話,楊堅還常常聽。隋朝新立,社會漸漸平定下來,人口漸漸增多,但是土地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太常卿蘇威建議削減功臣的份例,然後平均分配給百姓。這想法其實於民有利,但是怎麼操作是個大問題,也容易傷功臣的心。王誼想到這些,就上奏說這些爲官的人大多是開國功勳,纔剛剛得到爵位封地,還沒熱乎就要收回,很不好,應該想辦法擴充田地,而不是寒了朝臣的心,以致於以後無人立功。文帝聽從。王誼是開國老臣,是文帝舊交,是大司徒,是郢國公,有功勞有威望。文帝即位之初,自然是無比倚重,但是隨着皇權的鞏固,王誼的地位就有些危險了。

隋朝歷史上的倒黴蛋:開國功臣爲何兩次被告謀反

漸漸地,隋文帝對他的恩寵也就淡了。蘭陵公主嫁過去之後不多久,王誼的兒子就死了,一年後,王誼看着自己的兒媳還很年輕,就希望她不要再耽誤青春,早點脫下喪服嫁人。心本是好心,但是當王誼把這事上奏給文帝時,卻成了鬥倒他的導火索。楊素知道這事後,馬上彈劾,認爲他完全不依禮法,公主已經下嫁,就已經是王家人,丈夫已逝,就當服喪三年,不讓兒媳服喪,就是不重禮法,是爲父不慈。讓公主處於不義境地,又傷風敗俗,是個不義不慈的罪人。並要求有關部門治罪。本來他也是個隨性人,就想着兒子已經去世,服喪一年也差不多了,何苦讓公主如此難受,本着這種心才上奏的,沒想到被楊素這麼一說,他還成了罪人了,回家不免就多嘮叨了兩句。

這下子牢騷又傳到有關部門耳朵去了,認爲他對君王產生怨懟,是爲不忠。加上這個時候還有人告他謀反,說他名應圖讖,有帝王之相,這下子又患了大逆不道之罪。幾條罪下來,不處罰不行了,隋文帝親自查問此事,結果主審官認爲王誼牢騷話是有的,但是謀反則毫無跡象。隋文帝賜酒給他壓驚。但是人倒黴了喝涼水都塞牙。上柱國元諧也感覺自己被文帝冷落了,兩個同病相憐的人來往就多了起來,說的話也不好聽,可巧就傳到個胡僧那裏,有關部門又開始彈劾王誼,大逆不道要謀反。初次只是個人,這次還牽涉到另一人,還有人證,隋文帝也只好對着這個老同學感慨了:“朕和你是同學,我也很同情你,但是國法如此,我能怎麼辦?”只好下詔“宜伏國刑”,王誼最終被賜死。王誼有沒有謀反,明眼人都清楚,可是他還是不得不死。所謂的牢騷話,並不具有殺傷力,至於大逆不道的酒話,圖讖,人證胡僧,就算整合起來也不能成爲鐵證,只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什麼能辯解的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