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九一八張學良如果抵抗了那我們的歷史會改變嗎?

九一八張學良如果抵抗了那我們的歷史會改變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沒有“如果”。可對於九一八之夜,我們不妨“如果”一下:如果抵抗了,會怎樣?

事變當時,日軍在東北有正規軍一個師團和六個獨立守備隊,約1.4萬人,在鄉軍人(退伍軍人)1萬餘人,另有警察3000多人。

19日晨,日軍佔領營口。邊業銀行營口分行大門口,站着一些頭戴鋼盔、荷槍實彈的日本兵,一個個凶神惡煞的,卻也不能不讓銀行職工覺出幾分面熟。好歹想起來,原來大都是營口市面上的“買賣鬼”(東北人稱做生意的日本人爲“買賣鬼”),穿上軍裝,成了軍人。

東北軍有正規軍約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其中僅北大營7旅就7000多人。東北軍散在各地,日軍也不是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北大營和瀋陽城,而是在炮轟北大營後,即在南滿(今瀋陽至大連)、安奉(今丹東至瀋陽)鐵路沿線10餘座城鎮,陸續發起攻擊。當時日軍第2師團主力還在遼陽,攻擊北大營的,只是第2、第5兩個守備大隊的千餘人。從宏觀到微觀,東北軍的數量都佔絕對優勢。

九一八張學良如果抵抗了那我們的歷史會改變嗎?

戰爭當然不是“10個打1個”這種簡單的數字遊戲。從總體上講,裝備當然是日軍好,但北大營的7旅一點兒也不比日軍差。旅屬戰車隊、迫擊炮連、重機槍連,有輕型坦克12輛,84毫米迫擊炮6門,馬克沁重機槍12挺。團屬迫擊炮連和重機槍連,與旅相同,還有個裝備4門34毫米口徑平射炮的平射炮連。每個連有捷克式輕機槍12挺,同式步槍120支,擲洞筒12具。操持這些裝備的,許多軍官是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畢業生,還有留學英美和日本的,士兵幾乎沒有不識字的,基本都是高小以上文化。

在構成戰鬥力的諸多因素中,必不可少的還有士氣和精神的力量,而且是最重要的。

陳廣忠老人說,日本人是給臉蹬鼻子,咱們上邊就知道往後“稍”(退),俺們當兵的不管這一套,可上邊總熊你,時間長了也受不了呀。就像孩子在外邊打架了,不管有理沒理,回到家爹媽再給你幾巴掌,能不老實嗎?那真是憋氣窩火呀。要是大帥還活着,事變時一聲“媽個巴子”,那火氣就放出去了。不管小鬼子多厲害,咱們是保國保家,保衛爹媽和老婆孩子,能不拼命嗎?就是一些被熊得膽小怕事了的軍官,那工夫也咬牙切齒地罵着“媽個巴子”,可罵管什麼用,上邊不讓打呀?唉,什麼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看看九一八事變就明白了。

在“不抵抗”造成的亂成一團的當口,旅、團主官又不在位,那麼多官兵奔去槍械庫踹門砸鎖幹什麼?那麼多人執行“挺着死”的命令,雖然不無悲哀,也說明並非大難臨頭就炸了營的烏合之衆。而620團3營,從起牀到全副武裝集合完畢,只用了10多分鐘,同樣說明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

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鬆室孝良,在給關東軍的祕密報告中寫道:

九一八張學良如果抵抗了那我們的歷史會改變嗎? 第2張

須知“九一八”迄今之帝國對華作戰,中國軍因依賴國聯而行之不抵抗,故皇軍得以順利勝利……倘彼時中國軍民能一致合力抵抗,則帝國在滿勢力行將陷於重圍。一切原料能否供給帝國,一切市場能否由帝國保持,偌大地區,偌多人口能否爲帝國統治,均無確定之把握;同時反滿抗日力量集結,實行大規模之遊擊擾亂,則皇軍勢必苦於應付。

再看策劃了“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是怎麼說的:

如果當時奉天軍敢於試圖公然反抗,則敵我兵力相差懸殊,日本方面的夜襲必敗無疑。只有等待次日,即19日由遼陽趕來的第二師團主力的到來,再次發起攻擊。那樣,戰局就將再起波瀾,陷於複雜的狀態,絕不會有幾天內便相繼佔領奉天、長春以及吉林的結果。

事變第二天,日本政府發表聲明,稱“帝國政府在9月19日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了竭力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的方針”。28無論政府和軍方有多少歧義,這都是投石問路,試探中國和國際社會,特別是中國的反應。

前面說了,攻擊北大營的日軍,開頭炮彈無引信,子彈空爆彈。小鬼子走一步,看兩步,並無把握。你抵抗了,我抗不住了,就是黑燈瞎火搞演習弄錯地方了,兩片脣一張一合說去唄?你不抵抗,樂不得的,就勢一竿子打到底了。

前面說了,最後撤離的620團3營,迎頭撞上埋伏在圍牆外面的日軍,子彈打得牆頭灰土迷眼。擔任掩護的9連,幾門小炮一陣轟擊,就將對手壓制了。

北大營槍炮聲驟起,是抗擊的最好時機。咬鋼嚼鐵一聲打,輕重武器都發出憤怒的吼聲。北大營是攻擊重點,把進攻打成“演習”,小鬼子是不是就收手了?

駐遼陽的日軍第2師團北上,吉林、黑龍江的東北軍就南下,天亮後再出動飛機。這一天日本駐朝鮮飛行隊越過鴨綠江北上,那就首先一場空戰。東北軍的空軍實力爲全國之冠,所見資料都說“二三百架飛機”,就算200架,空中也是優勢。你打炸我的北大營、瀋陽城和南滿、安奉鐵路沿線城鎮,我打炸你的軍隊、大營和南滿、安奉鐵路,以及一切可以打炸的目標。特別是那個第2師團主力,無論還在遼陽,或是北上途中,都要把它打炸個一塌糊塗。

駐朝鮮飛行隊越界當天,第39旅團也進抵鴨綠江南岸。那是威脅、恫嚇,也是觀察東北軍的動作、反應。

張學良帶去關內的10多萬東北軍精銳,不也可以分兵出關嗎?

沒錯,日軍不止一個師團,也不止隔條鴨綠江的駐朝鮮軍,它全國的軍隊可源源而來,憑東北一隅之力難以抗對。可再“一衣帶水”,那也叫漂洋過海,遠水不解近渴。一時間,即便不是把小鬼子打垮了,也把它打住手了,那就坐下來談吧。再把國聯代表,或調查團什麼的找來,那就更好了。用槍炮討不到便宜,再迫於國際壓力,歷史是不是就改寫了?

九一八事變,日本方面一直說是關東軍“獨走”(擅自行動)。果真如此,東北軍奮起抵抗,不正好在關東軍、軍隊和政府間打進個楔子,讓它們意見紛呈、莫衷一是嗎?

九一八張學良如果抵抗了那我們的歷史會改變嗎? 第3張

就算日本軍政一致,決心開戰實行它的國策了,東北軍奮勇抵抗了,讓小鬼子曉得辣椒不是巧克力了,它還敢那麼猖狂,叫囂3個月就可以完全佔領中國嗎?

談到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是不能不讓人產生聯想的。

17年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遼瀋戰役後進關,平津戰役後南下,所到之處老百姓稱之爲“東北大軍”,也就是“東北軍”。

19年後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兩水洞首戰告捷,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的第40軍,是東北軍。在雲山首次與美軍,而且還是其王牌騎1師過招,將其一個團大部殲滅的第39軍,是東北軍。在第二次戰役中,打成國人皆知的“萬歲軍”的第38軍,是東北軍。在第三次戰役中打過三八線,首先進入漢城(今首爾)的,是東北軍。

九一八事變如果抵抗了,這個“如果”是假設的,那結論也是不存在的。就難免會讓人覺得是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虛空飄渺地唱高調,“站着說話不嫌腰疼”。

可朝鮮半島這場戰爭,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着,並寫進了各參戰國的戰史中的。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大日本皇軍”曉得它的厲害,日本至今也唯其馬首是瞻。以美國爲首的16國“聯合國軍”,當然還少不了南朝鮮,也少不了中國、朝鮮,19國軍隊中,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是最差的。空軍海軍不用說了,五次戰役期間唯一能夠投入的陸軍,那步兵手拿肩扛的傢什,在美國人眼裏簡直就像破銅爛鐵。比之當年東北軍與關東軍的差距,又掉下一大截子。

那麼,都在黑土地上誕生的,官兵多爲喝遼河、松花江、嫩江水長大的東北軍,其表現爲何如此天壤之別呢?

九一八張學良如果抵抗了那我們的歷史會改變嗎? 第4張

第二次戰役,第38軍112師搶佔戛日嶺,冰天雪地中,許多官兵赤足露體。此前,志願軍總部曾派人查點第42軍(也是東北軍)先頭師的一個連,發現穿破鞋爛襪的35人,有鞋無襪的20人,穿草鞋的25人,赤腳走在雪地上的22人。就這麼打過三八線,奪取漢城,再近逼三七線,這是股什麼勁頭?

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壯舉,無人不曉。而在解放戰爭中,第40軍120師已經涌現兩位捨身堵槍眼的英雄。第一次戰役中的雲山阻擊戰,第120師360團3連3班長石寶山,抱着兩根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是第40軍、也是志願軍內第一位決死獻身的英雄,可他卻不是英雄,也未立功。第40軍第一位捨身堵槍眼的英雄吳連義,也是一樣,而且除了第119師356團7連3排戰士的番號、職務,年齡、籍貫、何時參軍一概不知。原因之一,是英雄太多了,當有人想起他們時,已經時過境遷了。

在戰爭的廢墟上誕生才一年多的新中國,一窮二白。而任何國家的綜合國力中,精神力量都是必不可少的。

毛澤東說美軍“鋼多氣少”。

九一八事變時的東北軍,則是沒“氣”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