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歷史上真實的四十二章經:只是一本名言警句合集

歷史上真實的四十二章經:只是一本名言警句合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熟悉金庸大師《鹿鼎記》的人一定對《四十二章經》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其整個故事正是以各路人等爭奪這些經書爲線索而展開敘述的。在文中,爲了搶奪這件寶貝,江湖上的各路人馬殺得人仰馬翻,鬼哭狼嚎,不惜以生命爲代價。最後真相大白後才發現,原來衆人關注的並不是這些書上的經文,而是隱藏在其中的寶藏。那麼,《四十二章經》是否與小說上的衆多人物一樣,僅僅是金大師爲了情節需要而杜撰的嗎?

既然《四十二章經》爲佛教經書,那麼就從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說起。

佛教本爲古印度的宗教,據記載,西域佛教國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漢朝,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公元前2年,景盧從伊存受《浮屠經》,從此佛教得到合法地位。不過,此時佛教在中國並未被廣泛接受,直到東漢明帝時期,這種局面纔有所改變。

漢明帝是東漢第二代皇帝,光武帝劉秀之子。明帝在位期間,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邊少數民族侵擾的威脅,使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友好關係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例如,在班超出使西域後,西域與中原斷絕關係65年後又恢復了正常交往;緊接着又復置西域都護。

隨着對外交往的正常化,佛教也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其中明帝的一個夢更是促進了佛教在漢代的傳播。

歷史上真實的四十二章經:只是一本名言警句合集

公元62年的一個春夜,漢明帝劉莊在內宮寢殿休息,夜間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個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明帝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卻“呼”的一聲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

明帝不覺從睡夢中醒來,對夢中所出現的異象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羣臣詳細地描述了昨晚所做之夢,看看是吉是兇。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時,掌管遞奏章傳達聖旨的官員通事傅毅奏說:“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動,江河氾濫,晚上西方天空現出五色光華。太史蘇推測,這當是一位大聖人在西天誕生。這位聖人降臨人間是爲了救苦救難,他的教義,一千年後就能傳入我國。”

明帝果然被傅毅這一番話驚得目瞪口呆。傅毅看明帝如此模樣,便繼續說:“屈指算來,那時至今將近千年,陛下夢到的金人,大概就是這位聖人吧!據臣所聞,現在西域有位神人,其名叫‘佛陀’,陛下夢見的必定是他了。”

聽到這裏,明帝化驚爲喜,就想進一步瞭解一下這位“佛陀”的詳情,於是選派使者羽林郎中泰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經過3年的時間,他們回到洛陽,還帶來了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並帶回一些經書和佛像。漢明帝爲了對二位僧人表示歡迎,於公元68年,敕令按天竺式樣爲摩騰、法蘭建精舍居住。

由於那些經卷爲梵文,所以漢明帝便安排他們在白馬寺開始翻譯一部分佛經,相傳所譯出來的就是現傳的《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者,一經之別目;以此經分段爲義,有四十二段故。“經”者,梵語修多羅,此雲契經,凡佛所說真理皆可曰經。經又訓爲常,以所說爲常法故。此經以四十二段經文,攝佛說一切因果大義,故名《四十二章經》。其是佛教最初傳入我國時留存下來的第一部經書,而白馬寺也成爲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因此,《鹿鼎記》中所提及的《四十二章經》確實存在,只不過其與“寶藏”、“龍脈”等並無關係,只是金大師在寫小說時的杜撰罷了。而《四十二章經》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其內容多以譬喻說理爲主,警句迭出。比如:“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第八章)“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第二十二章)“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第二十五章)

如果說《四十二章經》裏真有什麼“寶藏”的話,這些醍醐灌頂的警句,就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值得後人研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